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都知刘胡兰,但他却鲜为人知,如果没有他,刘胡兰不会有人知晓!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战争年代,总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这些英雄为了党的利益舍生取义,用鲜血诠释了什么才是党的精神。这些人因为他们的英勇事迹,而走进了教科书,被我们这一代人所熟知。我相信,大家都应该知道刘胡兰吧,这个坚强的女子受尽折磨,最终被国民党残忍地杀害了。

    那么在当时,是谁将刘胡兰的事迹公之于众的呢?总不可能是国民党自己吧。在这里,我们就要说到另一个人了,他就是大将许光达。今天,我们就要来讲一讲他和刘胡兰之间的联系。

    当时国共两党爆发全面战争,蒋介石为这次战争,准备地很充分,而解放军为了保存实力,被迫让出了大城市。虽然损失了大片的根据地,但是解放军却消灭了大批的国民党部队。当国民党的部队进攻陕甘宁根据地时,许光达立即率领着部队南下,准备阻击国民党的进攻。许光达抵达战场后,立即派出部队,协同友军对孝义城展开了进攻,许光达希望通过主动出击的方式来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以此打破国民党的战略部署。

    孝义城的城墙很高,而且周边都有碉堡,解放军经过十二个小时的苦战,终于攻破城门,歼灭了城中两千多人的守备部队,赢得了第一场胜利。与此同时,第四纵队也进驻山西,包围了汾阳,国民党立即派出了援军,前往汾阳,企图和城内的守军里应外合,歼灭围城部队。许光达再次率领部队前往汾阳附近组织防御,阻挡山西方面的援军,为围城的解放军赢得了充足的时间,半个月后,汾阳被攻克。

    之后,许光达的部队再次配合友军进攻文水,攻克文水后,部队都在那一带休息调整。也就是在这期间,许光达第一次知道刘胡兰。在刘胡兰死后,她的同事立即按照规定将刘胡兰的死写成了一份报告,交到了许光达的手中。报告中详细地写了刘胡兰是怎么被抓的,也写了她在狱中是何等地坚强,最后被敌人残忍地杀害,英勇就义了。许光达看了这份报告后,立即被刘胡兰的事迹打动了,他马上派部队中负责宣传的战士前往刘胡兰的家乡,代表解放军对刘胡兰献上深深的敬意,并让宣传科的战士在那里收集刘胡兰生前的资料。

    许光达认为像这样的烈士是不应该被人们所遗忘的,于是他决定在部队中宣传刘胡兰的事迹,让各部队官兵都知道刘胡兰,并学习她身上那坚韧不屈的精神。不仅如此,他还将刘胡兰的事迹告诉了军区的首长以及中央军委。很快,解放军内部就找人编排了歌剧《刘胡兰》,然后在全军中巡回表演,以此来教育各个士兵,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后来毛主席听说了刘胡兰的事迹后,评价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根据一个九十多岁的一个老兵回忆,他说他当时亲自采访过那些在现场的人,拍下了行刑地的照片,还装了一抔带血的土回去。但是当时相机里忘记装交卷了,所以十分遗憾没有照片。

    一九六五年,许光达已经是装甲兵司令,有一天,他接到了下面的人给他的一份报告。上面写的是,工兵营的一个连长王杰在训练时,因为炸药包爆炸而意外身亡,并且报告认为这是一次技术事故。许光达看了报告后,立即提出了疑问,为什么炸药包突然爆炸的时候,其他人都没有事情。照理说炸药包的爆炸范围是很大的,怎么只有一个人伤亡呢?

    这虽然是一起意外事故,但是很有可能还有别的原因。后来,他又收到了当时在场的战士的几封来信,信中说王杰这么做是为了救别人,希望司令部能够表扬王杰。许光达立即派人下去将这件事情搞清楚。

    经过一番调查,原来王杰在炸药包被点燃后,第一时间扑了上去,用身体挡住了炸药包的冲击,从而救了在场的其他人。很快,王杰的这一事迹被刊登在了报纸上,许多中央领导都为他写了题词,王杰的英勇行为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毛主席也亲自指示全军部队应该向王杰学习,不怕吃苦,不怕死亡。

    正是因为有了许光达,这些革命烈士的血才不会白流,他们不应该被历史所遗忘,他们的英勇事迹,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文|江山

    单字解释: 都 知 刘 胡 兰 但 他 却 鲜 为 人 知 如 果 没 有 他 刘 胡 兰 不 会 有 人 知 晓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