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楚汉时期的复辟诸侯国根本不是稳固的政权,都是一群乌合之众

    2022.10.12 | 历史网 | 次围观

    人说韩信政治能力不行的,小编我觉得站不住脚,能带几十万兵的人,不可能没情商,只能说功高震主,韩信的死是必然的,打完战还恋权,如果解甲归田肯定有条生路。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有缺陷,不可能有完美的。楚汉时期的所谓复辟诸侯国根本不是啥稳固的政权,都是一群乌合之众,一触即溃。

    韩信虽然花式吊打这群诸侯,表面上很耀眼,其实含金量并不高,真正的硬仗恶仗从没打过,垓下之战第一阶段30万打项羽10万也是打不过,韩信自己独当一面带兵时间最多三年,职业生涯太短了,毋庸置疑韩信是个军事人才,但远远没有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孤求败的地步。

    尤其是背水阵和主力分开布置,给了己方阵地一个缓冲的空间,也就是说在原理赵国大营且是汉军死地的战场交战。

    所有认为背水一战是在绵曼城发生的人,是否考虑过以下两点∶首先,赵军守的是天险,是唯一的通道,否则在绵曼城扎营,韩信从井陉迂回过来,断了粮道,据险而围,二十万大军将不战而败。

    而井陉一直是主要的通道,秦皇古道就是证据。其次,韩信兵力不足赵军的四分之一。

    结合他所使用的诱敌出营战术,地形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不能开阔,大兵力无法施展,否则一旦赵军二十万一拥而上,四面合围,神仙也没辙;其次应该有足够的纵深,能够把二十万赵军引得足够远,以便让骑兵突袭赵营。

    能否符合以上条件的只有井陉,而绵曼城地形开阔,纵深段,赵军一个突击就可以把汉军三面甚至四面合围,也就不会有背水一战的成语了。

    不过有几点还是有些疑惑,一是那几千精骑,是怎么做到在赵国腹地潜入都城侧翼而不被发现的,按理来说他国的领地,从情报来说应当是对方有很强的掌控能力的,万一这股部队被发现怎么办,埋伏、布防,甚至围剿,可能都会对整场战役带来巨大劣势。

    二是如何确保如此精准的时间差,主席所谓的集中优势兵力,其意义在我看来就是更有主动性。

    相对于分兵的敌军而言,更集中的一方可以主动地进攻任意一侧,在局部产生倍于对手的优势兵力,迅速取得战果,而分兵则没有这种主动性,一支部队陷入劣势,另一支部队才能进攻,是否会被杀个回马枪,同样以寡击众陷入劣势?

    韩信此战正好打了个前后包夹,万一打成主力被歼灭后精骑才攻下都城,或是赵军刚出阵没打起来,后方精骑就发起进攻结果被歼灭,如何保证隔着20万敌军阵地还做到同步性的。

    单字解释: 楚 汉 时 期 的 复 辟 诸 侯 国 根 本 不 是 稳 固 的 政 权 都 是 一 群 乌 合 之 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