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解放东北,为什么说高岗的功绩仅次于林总,高于罗荣桓?

    2022.12.19 | 历史网 | 次围观

    四野战将系列102:高岗(三)

    作者:桅杆

    1949年初,林彪率东野入关后,高岗接任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后来又担任东北的主席,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总部在1945年派往东北的都是精兵强将,核心局的委员就有4位。高岗能成为东北王,绝非偶然,主要是能力和功绩。前文说到,在东北3年解放战争中,高岗的贡献或功绩仅次于林彪,位列第二,高于罗、陈等人。对此,一些朋友可能不一定认可。本文就来说一说这个问题,欢迎朋友们交流和指正。

    (一)林彪主管打仗,高岗坐镇后方

    1946年6月16日,延安致电东北局:“目前东北形势严重,为了统一领导,决定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兼政委,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为副书记兼副政委”。这一分工调整,完全打破了常规:担任“一把手”的只是中委,而有3位副手(彭、高、陈)却是核心局的委员。

    应当说,这次分工调整,尤其是7月3日-11日东北局扩大会通过的《关于东北形势及任务的决议》(即“七七决议”),结束了半年多有东北战略方针之争,也结束了进军东北初期的混乱局面。彭真从此逐渐淡出东北,1947年初调回总部工作;罗荣桓赴苏联治病,1947年5月回国后,一直在前方协助军事及指挥;陈云在1946年11月离开哈尔滨,到临江主持南满工作。

    6月16日的分工调整,高岗兼任东北局秘书长,实际负责日常工作。11月2日,东北局做出正式决议:林彪随部队行动期间,由高岗主持东北局日常工作。自此以后,东北形成了林彪在前方指挥打仗、高岗坐镇后方的格局。实际上,由于林彪奉行“重点主义”,只管大事,主要管打仗。这也是战争年代最重要的事。因此,在东北3年解放战争期间,有2年多时间是高岗在主持东北局日常工作。

    很多人看待战争或军史,比较看重军事指挥,往往忽略后方或后勤的重要性。实际上,没有稳定的后方,就不可能有前线的胜利。正因为如此,主席从井冈山开始,就一直并特别注重根据地建设,就是为了有一个稳定的后方。

    可以说,高岗在后方是独当一面的,是林彪在东北期间最重要、也是最得力的副手。

    (二)主持东北根据地创建工作,号召“走出城市,脱掉皮鞋,到农村去”

    “七七决议”的核心,就是在东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高岗在东北期间的主要功绩,就是在建立根据地方面。这项工作的特点,是非常艰苦细致,却不易看到成绩,不像打仗那样轰轰烈烈。高岗的主要工作,就是落实“七七决议”,主持东北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根据地创建工作的重点在广大乡村。所以,首先是要动员干部下乡。东北局和高岗号召“走出城市,脱掉皮鞋,换上农民的衣服,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资格,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要统统到农村中去”。

    这项工作,看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十分困难的。让广大干部抛弃安逸的城市生活,到农村去做艰苦细致的工作。现在的人们想一想,就知道有多难了。在此期间,东北局从机关、部队、学校等抽调一批又一批干部,深入农村,发动群众。

    当时在东北,根据地建设的主要工作,一是清剿各色土匪,二是开展土地改革,三是建立地方组织。其中前两项是关键,只有剿灭土匪、完成土改,广大农民群众才能发动起来;而群众发动起来,建立地方组织就水到渠成。所以,高岗首先重点抓的,也是这两项工作。

    历朝历代都有土匪,不过多少而已。可以说,土匪伴随着中国历史。东北“匪史”悠久,当时东北土匪有两个特点:一是多,进军东北初期,东北154个县,超过100个县为土匪盘踞;二是成份非常复杂,有严格意义上的土匪,有伪满军及遗留日军占山为王的,更多的是被蒋军收编的政治土匪。

    从1946年下半年开始,东北局和自治军总部以师为单位,分区包干,集中剿匪。到当年底,成规模的股匪基本被剿灭,总计消灭土匪10多万人,一举稳定了后方。随后零散土匪也逐步被清除,彻底根除了匪患。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东北也是中国的土地上率先根除匪患的地区。

    (三)高岗在东北的贡献仅次于主帅林彪,高于罗荣桓、陈云

    到8月底,东北局先后组织12000多名干部下乡,组建工作团,逐村逐屯开展土改工作。到10月底,土地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全东北将2000多万亩土地分给了500万户无地、少地的农民,初步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广大农民被充分动员起来,基层政权也随之建立。

    在此过程中,高岗时时关注着根据地建设的进展情况,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及时纠正土改中的过火、过冷等一些极端情况。

    剿匪、土改及组织建设等根据地创建工作的成绩,虽不能完全归功于某个人。但高岗坐镇后方,其超强的组织和领导能力,也是重要因素,不应抹杀。

    根据地建设有多重要,可能很多人没有什么概念。但从东北野战军的发展壮大方面,或可体会到其重要性:由于完成了土地改革,广大农民的参军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这3年期间,东北共有140多万翻身农民参军。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就不可能有百万四野雄师。此外,根据地建设和稳定的后方,也为部队发展壮大和前线作战提供了必要的物资保障。

    这样说,可能大家还没有概念,笔者用个历史事例来解读一下后方的重要性:汉高祖刘邦登基做皇帝后,大封功臣,萧何因“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被定为首功,封邑最多。在东北,高岗的作用类似于萧何。这样类比虽不完全恰当,但应能够说明问题。

    所以笔者认为:在东北3年解放战争中,基于职务和工作性质,高岗的贡献或功绩仅次于主帅林彪,位列第二,高于罗荣桓、陈云等人。此外,罗进军东北后,有一半时间在后方养病、治病,1947年5月从苏联回国后,才在前方协助林彪指挥军事;陈云从1946年11月开始,长期主持南满工作,属于局部;而高岗一直主持后方的全面工作。

    高岗能继林彪之后成为“东北王”及更高的地位,是因为才能和功绩,而后来高位坠落却因为性格。下文继续为您解读。

    单字解释: 解 放 东 北 为 什 么 说 高 岗 的 功 绩 仅 次 于 林 总 高 于 罗 荣 桓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