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曾泽生笑着对手下说道:从今天开始,我们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48年10月14日,曾泽生突然接到了郑洞国的电话,让他赶紧到司令部,曾泽生的心情万分沉重,还以为自己谋划的事情被发现了……

    东北野战军攻陷了锦州之后,整个东北突然之间变成了一个牢笼,还在东北的国民党部队顿时变成了牢笼里的囚徒,很多人也就面临着不一样的选择。他们有的选择死战到底,有的选择逃跑,有的被逼着投降,还有的在地下党的劝说下,临阵起义,走向了人民的怀抱之中……

    国民党东北部队被围困,只能困守在几座大城市里面,最后,连大城市也待不下去了准备撤出关内,可是想要撤出关内又谈何容易。

    其中被困在长春的敌人更是无路可逃,此时他们已经被东野团团围困住了,他们想要趁着东野南下的机会突围,可是却被守卫部队给打了回去。

    此时的长春,飞机不能降落,步兵不能突围,内外联系已经中断了,真正成为一座死城。

    城内没有粮食,国民党只能依靠空投来维持生机,7月之后东野在长春周围配备了高射炮,敌人的飞机再也不敢低飞了,只能在离地2000米以上的高空乱投,可是这样一来,空投的物资就常常随风飘落在了城外的阵地上面,反而成为了东野战士们的福利。

    物资越少,长春城内的矛盾就越积越多,然而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城内的物资资源分配却不均。

    驻守长春的新7军是嫡系部队,而且长久以来都是驻防在长春,存有大量的粮食储备。可是曾泽生带领的60军却是从吉林撤出来的,本身没有储备,在长春的情况更是艰苦。同样是驻防在长春的部队,可是境遇却是天差地别。新七军吃的是大米白面,60军从大米与高粱对半到最后只有少量的高粱。这造成了60军上下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高,其他的一些杂牌部队更是牢骚不断,很多都逃到了城外投降,这部分大约占了长春总兵力的七分之一。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投诚的意愿从官兵下层吹到了曾泽生的耳中。

    60军出身滇军,卢沟桥事变之后,该军开赴鲁南增援,曾在禹王山一线血战27昼夜,又在台儿庄大战中立下战功伤亡13000人,扩编为30军团,下辖58军和60军。曾参加过南昌会战、长沙会战。1940年调回云南,参加了滇南边境保卫战阻击自越南进犯的日军。

    抗战胜利后,曾泽生被任命为军长。1946年被调往东北,担任中长铁路沿线守备和护路任务,在鞍海战役的时候,其中184师师长潘朔瑞率师部起义。1947年又担任长春防守任务。

    在内忧外患之下,曾泽生看透了国民党内部的压榨和不公平,有了弃暗投明的心思。

    其实早在曾泽生准备起义之前,我党就派遣了许多工作人员来到了曾泽生的身边工作。

    1948年6月,根据中央对东北局的指示,解放长春的作战部署,从原先的强攻改变为以强大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军事打击、政治攻势、经济封锁三位一体的久困长围的斗争方针。

    为了做好滇军的工作,中央从延安和南方局派遣刘浩、陈方等10多个云南籍共产党员到东北,朱德还以滇军旧友的身份给曾泽生写过信,希望他们发扬滇军护国的光荣传统,站在人民一边。中央和解放军高层中与第60军将领有关系的高级将领和领导张冲以及刚刚起义的原一八四师师长潘朔端也主动做起了第60军的工作。派刘浩做陇耀的动作继而影响曾泽生。60军的共产党员杨重、赵国璋也对曾泽生等人做工作。

    经过这一切的努力,曾泽生毅然决然的决定接受共产党的主张,选择起义。

    关于起义的过程,曾泽生在回忆录中这么记录:

    当时处在绝境中的60军面前只有三条路,一是死守长春,城破被歼。二是向沈阳突围,被歼灭在路途中。第三条就是起义。

    这三条路,当时一直萦绕在曾泽生的心中……

    9月22日,曾泽生找来了182师师长白肇学,暂编21师师长陇耀。

    当时曾泽生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开口,所以气愤显得比较沉重,还是陇耀先开口问是否有什么紧急情况。

    曾泽生还是没有回话,这个时候白肇学又问道是否跟新七军有冲突。

    曾泽生还是没有说什么,只是说找他们来随便聊聊。

    过了好一会还是白肇学忍不住问道:“军座,我们共患难多年,平日推心置腹,难道今天还有什么不好讲的?”

    “不是有顾虑,而是我想得太多,不知从何谈起。”

    陇耀接着问道:“什么事情呢?”

    “就是部队的前途,出路问题。我们过去已经谈得很多,今夜请你们来,就是要商议决定我们究竟如何办。”

    还没有等他说完,陇耀就说道:“商议什么!军长怎么决定的就怎么办!”

    白肇学却低头不语,见此情景,原本打算说出自己的决定的曾泽生改变口气说:“这是关系全军前途的大事,还是大家商量决定才好。肇学,你的意见如何?”

    白肇学连忙点头说道:“对,多研究,才能万全。”

    陇耀性子非常急,就问道:“军座,你考虑的结果,意见如何?”

    曾泽生于是就将自己想要起义的想法说了出来,陇耀听后,非常赞同:“这样的窝囊气我早就受够了,我拥护起义!”

    白肇学同意反蒋,但是他想着将部队拉出去之后解甲归田,陇耀则不同意解甲归田,而是要拿着枪向蒋介石报仇。

    两人争执不休,只能改天再谈。第二天经过曾泽生的劝说,白肇学终于同意起义,之后几人又商定了起义的章程和注意事项。

    9月26日,曾泽生几人决定派遣被解放军释放回来的张秉昌和李峥先出城联系。

    按照计划,10月14日,张秉昌、李峥先带着曾泽生等人的签字信,出城与解放军联系。结果这个时候曾泽生突然接到了郑洞国的电话,命令他立马到兵团司令。

    曾泽生还以为那个环节出了问题,起义的消息泄露了。赶紧打电话问陇耀和白肇学,得知两人并没有接到电话,这次放心下来,硬着头皮来到了兵团司令部。

    原来郑洞国找他过来是告诉他蒋介石空投了一份务必突围的命令。郑洞国准备突围,如果突围不成,那就将队伍拉到长白山打游击。

    曾泽生回到了军部一直在着急等待中度过的,幸亏的是15日,派出去联系的张秉昌、李峥先两人回来了。

    原来14日的时候两人已经联系上了东野部队,可是此时城内又传出了长春守军要突围的情报,围城部队不能确认起义这个消息的准确性。刘浩和潘朔端连夜赶往兵团司令部汇报,经过确认消息为真之后,兵团派解方返回前线会见张秉昌、李峥先,表示欢迎六十军,并且以兵团的名义邀请曾泽生派遣正式代表出城,洽谈起义事宜。

    见到张秉昌之后,曾泽生心底的石头才落了地,并且立马开始安排起义行动方案……

    17日,曾泽生给郑洞国和新四军军长李鸿各写了一封信,告知自己将起义,并且劝说他们一起起义,但是他们都拒绝了。郑洞国还派人反劝说曾泽生,不过都被他拒绝了。

    17日下午,曾泽生出城商谈起义事宜,入夜之后,六十军将城防交给了解放军,随后撤出了长春。

    18日,曾泽生率部赶到了兴隆山的解放军驻地,收到了热情款待,看着吃着猪肉炖粉条的战士们,曾泽生流着泪说道:我们在半饥饿中过活已有数月了,肠胃消化力差,今日有了好饭好菜,万万不可过量。”

    当天,肖华来欢迎曾泽生,拉着他的手说道:“你率部起义,我代表党和人民热烈欢迎你们,今后我们是一家人了,要亲如手足兄弟了。”

    当天晚上,曾泽生笑着对部下说道:“从今天开始,我们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

    18日,新七军也决定放下武器投降。19日,郑洞国司令部也放下了武器。至此,长春完全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长春的解放是一个好消息,不过却令很多人意外,也打乱了毛泽东关于东北的作战部署,原计划是先打锦西和葫芦岛的,结果这种情况下,毛泽东认为沈阳守军必然会感到危机,为了求活,或者西下锦州,或者南走营口。

    毛泽东立马电令林彪务必拦住敌人,而这个关键就在于死死咬住廖耀湘,这又引起了新的大战。

    60军起义之后,经过改编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50军在1950年进入朝鲜战场,在第4次战役的时候,50军血战汉江闻名于世。

    在整个防御战,50军防守着40公里的防线,挡住了美国主力50个昼夜。当时,为了瓦解50军的阵地,美国从台湾叫来了国民党的熟人,过来利诱他们,但是50军的战士们宁愿趴在雪地上挨冻受饿,也拒不接受敌人的利诱。

    汉江阻击战的惨烈程度远超其他战役,甚至超过了红军时期的一些战役,此战50军与阵地共存亡的就有7个连,31个整排,138个整班。

    入朝之时的全军3.3万人,经过汉江阻击战之后,只剩下10033人。#开国将帅故事#

    单字解释: 曾 泽 生 笑 着 对 手 下 说 道 从 今 天 开 始 我 们 真 的 可 以 高 枕 无 忧 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