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1938年八路军参谋长周昆,在抗战中携巨款神秘失踪,至今下落成迷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1938年八路军第115师参谋长周昆携3万元钱潜逃的消息传回军中时,八路军总部和115师师部顿时一片哗然。

要知道周昆从秋收起义开始便紧随毛主席身边,深得毛主席信任,后来在红军中的地位一度与林彪、彭老总平级。

之后周昆更是神秘失踪,从此下落成谜。

那么,周昆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何他会神秘消失呢?

初生牛犊不怕虎

1902年,周昆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由于养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地主,周昆从小的生活条件便很好,也得到了优质的私塾教育。

然而,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正值中华大地最为黑暗的时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状况让他愤懑不已。

在进入当地师范学校后,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从此树立了以武装革命推翻旧社会的信念,并于1927年正式参军入伍。

当年四月份,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大肆制造白色恐怖。

于是共产党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并安排毛主席前往湖南,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周昆便是起义军的一员,被编进了3团第3营任班长。

1927年9月9日,周昆被派往3团驻地铜鼓近郊站岗警戒,当时一个自称姓毛的年轻人要找团长,还声称在途中被反动民团追捕,证件已经丢失。

周昆对这个说法将信将疑,他仔细地搜了身,并没有发现不对劲的地方,但出于谨慎,还是将他控制起来押到了团部。

然而,团部的人看到后却傻了眼,从军较久的士兵都认识眼前的年轻人,他正是前来指挥秋收起义的中央特派员、湖南省委前委书记毛泽东。

团长苏先骏见状,连忙向毛主席道歉,并狠狠批评了周昆。

然而,毛主席却对周昆赞誉有加,还在全团面前肯定了他的警惕性。

就这样,与毛主席的首次见面,周昆便收获了欣赏。

9月11日,在毛主席的指挥下,起义军各团按照预先计划兵分三路攻打长沙。

在作战中,周昆机敏过人、敢打敢拼,击毙了不少敌人,为突破防线立下了大功。

经过长达一周的攻势,起义军取得了一些优势,但在当时悬殊的实力对比面前,毛主席果断决定放弃攻打长沙。

当时起义军中很多激进的人不理解这个决定,而周昆却始终坚定地站在毛主席这边。

还积极地为那些“只想进城,不想进山”的人做工作,从而进一步赢得了毛主席的赏识,两人逐渐开始熟络起来。

后来,毛主席对部队进行改编,正式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而周昆则顺利升任排长,并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连队支部的骨干。

积极抗日,拿下平型关大捷

此后,周昆跟随毛主席辗转来到了井冈山,他坚决拥护毛主席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路线。

并协助毛主席完成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也是燎原之火首度被点燃的地方。

不仅如此,会师以后,双方合并军队,成立了首支红军,即工农红军第4军。

周昆在军中职位也不断晋升,成为3营7连连长。

在接下来一段时期内,周昆不仅打破了国民党的围剿,还将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到1930年夏天,红4军已扩编为红1军团,下辖军队共计两万余人。

而周昆也走上了高级指挥员的位置,成为34师师长。

可以说,在这一时期,周昆在红军中的地位丝毫不弱于林彪与彭老总。

当然了,领军作战还是要靠实力说话的。

在接下来的三次反“围剿”作战中,周昆表现不俗,军事能力受到了毛主席和朱老总的肯定。

当时中央苏区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林彪手下三杆枪,陈光、周昆和王良”,周昆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同时,他还是三人中作战最勇敢、最擅于用奇兵的,在一次反“围剿”作战中还救过林彪,所以他最受器重,是当时重点培养的人才。

在后来的长征中,周昆浴血奋战、领军前行,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

在国民党消极抗日的大背景下,共产党积极抗日,并将红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而周昆也身负重任,被任命为八路军115师参谋长,亲自来到前线指挥作战。

8月22日,周昆在115师面前庄严宣誓,“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坚决抗战到底”。

随即率领115师主力分批出发,率先抵达山西抗日战场。

当时,日寇已经逼近山西境内,拿下大同后,又沿着蔚县、广灵不断进发,直指平型关方向。

面对来势汹汹的日本军队,115师没有慌乱。

在林彪和周昆的总指挥下,115师战士们进行了一番周密的部署,不仅在一天内完成了周边地形的勘探工作,而且还在平型关设立了多个伏击点。

9月25日,日军果然如期而至。

115师的战士们以逸待劳,打了日军一个错手不久,号称“战无不胜”的日军精锐第5师团21旅团辎重部队一部,被八路军打得抱头鼠窜,最终被全部歼灭。

这一战,八路军共歼敌1000余人,缴获长枪500支、重机枪21挺以及汽车200余辆。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八路军参与抗日后拿下的第一场胜利,不仅打破了日军的不败神话,而且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为日后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平型关大捷以后,周昆又协助林彪在晋东北一带游击,多次摧毁了日军的阴谋,有力地拿下了保卫沂口和太原的作战。

不仅如此,周昆还紧抓师部建设,成功创立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并率队向西南进发,打算进一步拓宽抗日战线。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会议的出现,永远改变了周昆的命运。

消失的周昆和三万块钱

1938年1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在武汉召开会议,主要是集中各战区参谋长意见,总结抗战经验教训。

当时八路军隶属于第18集团军,也受邀前往,最终总部共派遣了四人参会,周昆便是其中之一。

位于武汉办事处的会议共持续了三天。

在这里,周昆代表115师,向会议递交了上万字的书面报告材料,认真总结了抗战爆发以来的历次战役。

尤其是平型关大捷中的胜利经验,获得了与会参谋长的一致好评。

然而,这一次的武汉之行也令周昆有些不平衡,他见国军的生活条件要优越得多,心里产生了些许不满。

在由武汉返回山西的火车上,这种不满之情变得更加强烈。

正因如此,当他在返程途中与彭老总会合后,不由得抱怨起来,说他在武汉期间如何“丢脸”。

说国民党参谋长都有“三小”。

分别是自己的小公馆、小汽车和小老婆,而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却一无所有、非常小气,甚至连坐黄包车的钱都不能报销。

说到激动处,周昆甚至抱怨道,

“别人抗日,我们也抗日,别人日子过得好,我们就像叫花子一样”。

听到这番话,彭老总立即严肃批评了他,直言他所羡慕的,就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区别,也是做共产党人的光荣。

彭老总心里不满,但考虑到周昆的职位,话说得比较委婉。

但没想到的是,周昆非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强行狡辩。

言辞中透露着对国军奢靡、腐败作风的羡慕,一贯脾气火爆的彭老总此时也忍不住了,他愤怒地拍了几下桌子,将周昆狠狠地臭骂了一顿。

此后,周昆带着牢骚离开了这里,继续踏上返程的道路。

随后他便循例来到位于临汾的国民党2战区,领走了115师这个月的军饷6万元法币。

领到军费后,周昆将一个挎包交给了随身的警卫员,并告诉他,“这是重要文件,你马上交给作战科王秉璋科长”。

然而,当警卫员找到王秉璋,两人打开了挎包后,却发现这里面根本没有什么重要文件,只有三万元法币和一封信。

根据王秉璋的回忆,周昆在信中写道,

“我一共领取了6万块钱,带走了3万块,另3万块交给警卫员带回,望查收”。

就这样,周昆和3万元法币一起不翼而飞,从此失去联系。

得知周昆携款潜逃的消息后,八路军总部和115师师部都是一片震惊,谁也不相信,这样一个军中翘楚会作出这样的事。

可是上级组织也曾多次派出情报人员,试图打听他的下落,但都一无所获,一个人就这样消失于人海之中。

令人费解的下落

那么,周昆到底去哪儿了呢?

要知道,1938年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尚未崩溃,法币的购买力也不低。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100法币便可以买到2头牛,所以3万法币可以买600头牛,放到今天来看,这无疑也是一笔巨款。

所以很多人猜测,周昆携款潜逃,回到了家乡平江,过起了他梦寐以求的富庶生活。

然而,细想一下,这个说法站不住脚。

当时周昆潜逃事件受到了高度重视,组织上也曾多次派遣人员前往平江县调查。

但既没有发现他叛变革命的证据,也没有找到他归来的踪迹,如果他真是为了过好日子而回乡,那么一定会大肆铺张,不可能杳无音信。

所以说,周昆携款回乡的可能性极低。

那么,周昆既然如此羡慕国民党,他是否已经加入国军阵营了呢?

这也不太可能。

要知道,蒋介石向来高调,尤其是针对共产党的舆论战方面。

假如周昆叛变,他一定会开动宣传机器大书特书,绝不会低调处理。

可是,不管是国民党的宣传机构中还是情报机构中,都没有找到周昆叛变的材料,这绝对不符合蒋介石一贯的行事作风。

话又说回来,周昆离开是受到了奢靡生活的蛊惑,相比于国民党,当时风头正盛的日军,享受着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生活,他是否加入日军,成了汉奸呢?

这个推论曾一度成为主流意见,周昆也背上过“汉奸”的包袱。

但是,在他十几年的革命生涯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背叛组织的行为。

哪怕在最艰难的长征途中,周昆所部减员超过80%,他本人也经常面临着生命危险,但从来都是意志坚定地走了下来。

此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白热化阶段,他根本没有叛变的动机。

更何况,根据日本的“以华制华”战略,周昆一旦投靠,必然会被派到对付八路军的战场上。

但在八路军和日军多年交战中,从未发现过周昆的身影,他当汉奸的谣言便不攻自破了。

就这样,周昆的下落成了永远的悬案。

但针对他的猜测也从未间断,有人说他隐姓埋名,在全国四处游窜,有人说,他逃往国外,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还有人说,他早已被人杀害,那封信只是行凶者的栽赃。

在缺乏证据的前提下,一切推测都有其合理性,但都无法服众。

我们相信,将来随着历史材料不断被发掘,相关证据不断被挖出,周昆事件的真相终会水落石出,这个曾经的军中名将,也必将收获公允的评价。

单字解释: 年 八 路 军 参 谋 长 周 昆 在 抗 战 中 携 巨 款 神 秘 失 踪 至 今 下 落 成 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