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廖耀湘被俘后,都经历了些什么?1968年在北京病逝,死前月入200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我不管什么纵队找不到师,师找不到团,找得到廖耀湘就行!”

    这是1948年10月,解放军攻破锦州后,林彪对前线下的命令。看得出来,他对活捉廖耀湘有多重视。

    很快,解放军就在黑山以西处,发现了一个“可疑”人物。此人穿着一件破棉袍,头上戴着一顶旧毡帽,赶着一头毛驴。

    战士们核查其身份时,他用一口湖南话回答:“我叫胡庆祥,从南方过来做生意的!”说完,还指了指毛驴背上的两袋花生米。虽然看上去有模有样,但还是有一名战士认出来:他就是廖耀湘。

    至于能认出他的原因,则是因为那名战士早前听说了这样一段口诀:

    廖耀湘,矮胖子,眼睛有毛病,鬓发发白,湖南口音……

    至此,这位国军名将被捕。这一年,他42岁。一个多月前,他前来增援锦州时,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军事生涯。

    10天后,廖耀湘见到了他的“老对头”:中国人民解放军名将刘亚楼。

    刘将军一片好意,特意在哈尔滨新华楼设宴,请他吃饭。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廖耀湘却傲慢得很。见到刘亚楼,他表现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甚至拒绝干杯。他冲着刘亚楼说:

    “你们共军打的什么仗,不懂战役,也不讲战术!如不相信,我们把部队摆开,重新打!”

    此话一出,四座皆惊。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我军俘虏另一国军名将范汉杰时,人家都不曾如此嚣张。当时,范汉杰走进我东野司令部时,曾说了两句很有名的话:

    第一句,“真没想到,你们竟然在这里指挥”。说这句话,是因为范汉杰没想到咱们的指挥部会如此简陋。

    第二句,“打锦州这一招,非雄才大略是下不了这个决心的”。这句话,是范汉杰作为一名军人,真的对我军的战术打法服气了。

    对比范汉杰和廖耀湘的话,我们不难看出两人在性格上的差异。

    刘亚楼毕竟是见过世面的,对于廖耀湘要“重新打”的嚣张气焰,自然不能纵容。于是,他淡淡地说了一句:“事实,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听完这话,廖耀湘怒了,这一点从他涨得通红的脸上,就看得出来。他抓起眼前的酒杯,硬是把它打碎了。

    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更加紧张起来。刘亚楼没跟他一般见识,只是冷笑着,告诉他两个信息:

    其一,警告他:你不要以为自己上过国外军校,又有美械装备,就天下无敌!若是与人民为敌,这些就统统靠不住!

    其二,提醒他:你本就是俘虏,现在请你吃饭是优待你,你应该明白。

    廖耀湘没有再说话,毕竟刘亚楼说的都是事实。这时候,另一个重量级人物的出现,让他颇为惊讶:此人,正是曾做过其直属上级的郑洞国。

    数日前,郑洞国在长春率新7军全体官兵投诚。看着眼前这冥顽不灵的“老伙计”,郑洞国问了他一个问题:做腐败政权的殉葬品,值得吗?

    不得不说,郑洞国是了解廖耀湘的。这句话,无疑戳中了廖耀湘的“要害”。这些年,国军内部是怎样的腐朽,又是怎样对待人民的,廖耀湘怎会不知?

    廖耀湘,沉默了。

    许久,他慢慢地站了起来,拿了个杯子,向刘亚楼连敬了三杯。

    这个动作,无疑说明了一点:到此时,廖耀湘内心其实是服气的。只是这个“服”字,他始终没有说出口而已。

    可能很多网友看到这里,会产生这样的几个疑问:

    这廖耀湘,到底何德何能,刘亚楼要对他如此客气?

    如此嚣张的廖耀湘,在此次被俘虏后到1968年病逝前,又会经历些什么?

    本期,笔者要跟大家说的,正是这些往事。

    一:廖耀湘骄傲的“资本”

    作为一个军人,廖耀湘内心的自我认同感是极高的。这一点,从他被俘后的一言一行就看得出来。

    事实上,当年在抗日战场上的他,也确实有这个资本。

    廖耀湘是湖南邵阳县人,1906年出生。5岁时,父亲就把他送进了私塾,10岁那年又送到了县立高小。14岁,父亲又费尽心力,把他送到省城长沙去念中学。良好的教育底子,为他将来成为名将奠定了基础。

    1925年,19岁的廖耀湘听说孙中山在黄埔办军校,一门心思想去投考。无奈,当时家里实在拿不出路费了,他只好先就近入了湖南陆军当学兵。直到第二年黄埔在长沙开设分校,他才得以入读第六期骑兵科。自此,廖耀湘的军事生涯正式开始了。

    从以上经历来看,廖耀湘当时也算是个有志青年,怎么就会对老蒋死心塌地呢?关于此,有一件小事成了主因:

    那是在1929年,廖耀湘从黄埔毕业时。当时,他的总成绩排名前三,学校有一批赴法留学的名额,正常来说,应该有他的份。

    但在选拔时,他是既没钱给长官送礼,又不懂得拉帮结派。就这样,长官给了他一个“你个子太矮”的理由,硬是把他刷下来了。

    廖耀湘气极了,他找到蒋介石,质问:“这是选留学生,还是选女婿?” 当时,蒋介石本就着急在黄埔培养嫡系,对于这种很敢说的年轻人,自然愿意重用。

    于是,因为老蒋的亲自点名,廖耀湘如愿地去了法国。自此事后,廖耀湘对老蒋感恩戴德、忠心不二。

    1936年,廖耀湘以第一的成绩,由法国圣西尔军校毕业。回国后,他被分配在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担任少校连长。

    此后的几年里,廖耀湘在抗日战场上,完成了一个连长到将军的转变。关于这段岁月,著名女作家冰心在其著作里,是这样评价的:

    “廖将军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君子,他从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近女色……”

    廖耀湘是否真如冰心所言,咱们现在已不太好考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国军内部,论抗日,没有几人能与廖耀湘相比。关于这一点,咱们只简单说3场硬仗:

    1939年,昆仑关战役,廖耀湘临危受命,担任代理师长,亲帅全师猛扑,重创日军。此战,廖耀湘成名,人们通过报纸认识了这位个头不高的国军师长。

    1942年,廖耀湘率新22师,远征缅甸。不久,震惊中外的同古保卫战开始,戴安澜将军的200师被敌军四面包围,廖耀湘英勇完成策应,有力地帮助了戴安澜突围。这一年,廖耀湘36岁,在国际军界扬名。

    1943年,第二次缅甸战役打响后,廖耀湘二进野人山,与孙立人一起击败了号称“森林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此战,创下了中国军队森林战的典型战例!

    这三次战役,奠定了廖耀湘在军中的地位。连他自己,也接受了“常胜将军”的称号。

    二:改造期间,一个陌生人问出他的心里话

    了解了廖耀湘在抗日战场上的勇猛,我们自然会明白,为何刘亚楼将军会请他吃饭、喝酒。这其实是我军对一位抗日名将的尊重。只是,那时候的廖耀湘并没有想明白:为何到了内战期间,自己就不行了呢?

    于是,在抚顺功德林改造期间,他一直在琢磨这件事。

    不久,一件让他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消息传来:刘伯承要见他,让他去解放军军事学院讲课。

    廖耀湘听说过刘伯承的大名,他马上找到战犯管理所的姚所长说:“不行,不行,一个败军之将怎么能给胜利之师讲课,这怎么行!”

    姚所长只能劝他:“这样吧,就算我交给你的一个任务,怎么样?” 廖耀湘内心其实还是想去的,便答应道:“我去试试,讲不好,我再马上回来!”

    就这样,带着一份忐忑,廖耀湘来到了军事学院。来到校门口,旁人告诉他:“那位站在门口的,就是刘伯承。”

    廖耀湘没想到人家这么大的将军会来接他,赶紧跑上前。刘伯承没说什么弯弯绕绕的客气话,直言请他当老师,就是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1、讲讲你在缅甸的“森林作战法”、“城镇村落战斗”等;

    2、讲讲你在辽沈战役中的体会,包括解放军在战役中有什么缺点,都是可以说的;

    3、讲讲你对我军的现状,有什么建议。

    作为一位真正的军事家,刘伯承提出的这3点无疑是高屋建瓴的。一个胜利之师居然会如此严谨、迫切地去自我总结、自我剖析,这让戎马半生的廖耀湘震撼不已。

    他诚惶诚恐地对刘伯承说:“恐怕讲不好啊!”刘伯承挥了挥手说:“放心讲吧!这三方面的问题,只有你能讲!”

    有了刘伯承的鼓励,廖耀湘战战兢兢地走上了讲台。在此后的课里,他讲了很多。

    关于抗日战场的荣光时刻,他说了这样一番话:

    “在野人山里,干粮吃光了,皮带也吃了,只好边走边找野食吃……我带头吞食芭蕉根,剥吃树皮,一边吃一边说:为了抗日,我们一定要坚持。”

    他说完这番话,台下的解放军战士们,一个个都为他鼓掌。刘伯承甚至走到讲台前,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

    关于解放战场上的狼狈,廖耀湘则是这样说的:

    锦州攻坚,凶多吉少,极为不智。但长官决定如此,其可奈何,只好舍身硬碰!

    廖耀湘的课,确实讲得不错。但我们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他嘴上对于自己的失败、对于国军的失败,仍然只说到了表面:即决策上、执行上的失误。

    事实上,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是这天上完课的傍晚,他才吐露出来的。

    那天傍晚,廖耀湘在军事学院里散着步。突然,一位陌生的军人走了过来。那人对廖耀湘行了一个军礼,叫了声“廖老师”后,请教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黑山狙击战打得最为激烈的时候,你们再鼓一把劲就很有可能攻下黑山,就可以避免全军覆灭,为什么你们突然后退了呢?”

    问这话的是参加过黑山狙击战的一个师长,廖耀湘并不知道他的名字。但这却让他不得不去思考:他们的失败,真的如他在课堂上讲得那么简单吗?

    过了好一会儿,廖耀湘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们的军心涣散了!”

    应该说,从被俘后傲慢无礼地砸酒杯,再到愿意站上讲台,廖耀湘直到此时才说出了心里话。他们的失败表面上是战术的失败,其实是军心散了。事实上,当他们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悍然发动内战,与人民子弟兵为敌时,就注定会是这样的结局。

    这一点,以廖耀湘的军事素养,他早就想明白了,只是早前始终不肯承认罢了。

    三:特赦后工资一度高达200

    从军事学院回到抚顺战犯管理所后,廖耀湘于1956年1月,被送进了北京功德林。

    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老上级:国军中将杜聿明。

    当年在缅甸战场上,廖耀湘曾和杜聿明并肩作战,算得上是生死之交。此次在这样一个场合见面,二人自是感慨万千。功德林的管理人员知道他们的关系,索性把他们分配到一个房间。

    几乎从重聚的第一天开始,廖耀湘就发现杜聿明和从前很不一样,他很积极地改造,一心渴望早点出去跟家人团聚。

    这多少让廖耀湘有些无法理解,以他的了解,杜聿明绝非一个贪生怕死之辈。不然,当年他们成不了朋友。杜聿明看出了廖耀湘的不解,便跟他讲了1953年的一件往事:

    被俘虏后,工作人员让杜聿明上报自己的病情。杜聿明本来就打算来个慢性自杀,了此残生,便只上报了3种病情,还有一种没报。1953年的一天,管理所的李科长发现他两腿经常打颤,便立马上报,并把他送去检查。

    后来一查,才知道他得了一种名叫“脊椎结核”的病。没过几日,他的床上就被安上了一个石膏架子,大量进口的药物也送到了他手上。后来,杜聿明一打听才知道:这都是周总理亲自批准的。

    杜聿明说的这一切,再加上在军事学院经历的种种,都让廖耀湘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于是,他开始废寝忘食地读书、研究,什么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

    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也都满足他,他要看什么书,咱们就给他送什么书。到了最后,有的书廖耀湘竟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知道他需要空间和自由度,平时去农场劳作,工作人员也几乎不看着他。有一回,工作人员问他:“你有没有想过逃跑?”廖耀湘淡淡地说了一句:

    “做人要光明磊落,当逃兵,在背后挨一枪,那是一种耻辱”。

    听完这句话,工作人员知道:廖耀湘离重新回到人民中间,不会太远了。

    是的!当年抗日战场上,面对武器更精良的日军,廖将军几时退过。但在解放战场上,他却拉着小毛驴逃跑,面对咱们的小战士,他甚至连真名都不敢报。但经过几年的改造后,他终于又找回了曾经的精神气。

    1961年12月25日,在战犯所表现极佳的廖耀湘,被最高人民法院特赦,他终于自由了。这一年,他55岁。

    现代很多年轻人都无法理解: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为何那么牛,能让这一个个被称为“花岗岩脑袋”的老蒋嫡系幡然醒悟。

    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的工作人员,从未想过挫伤这些将领们的锐气,只是一直试图帮他们找回初心。毕竟,在为蒋家王朝卖命前、在醉心于派系斗争前,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是值得钦佩的抗日将领。

    被特赦后的廖耀湘,与杜聿明、范汉杰、王耀武等人一样,当上了文史专员。一开始,他的工资是每月100元。后来,他当上了全国政协委员后,工资是200元。大家别小看这样的收入,这在上世纪60年代,是非常高的待遇。

    此后,廖耀湘写下的文史资料达到10万多字,审核的文史资源也达到百万字。这些资料,成为了珍贵的军事资料。

    遗憾的是,被特赦7年后,廖耀湘突发心脏病,于北京逝世,走完了其跌宕起伏的一生。这一年,他62岁。后来,他的骨灰被送至八宝山革命公墓(注:后来家人为了让他跟妻子合葬,请求迁出了)。

    如今廖耀湘故居仍在,他的名字也赫然写在抗日战争纪念网上,受到国人的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廖耀湘的家人早在解放战争前,就已经去了海外生活。近年,其后人也频频回到祖国。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其儿媳欧阳蘅很欣慰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回到大陆以后,我发现很多人都认识他!”很显然,这是廖家人早前没想到的。

    尾声:廖耀湘将军这一生,有过抗日时期的高光时刻,也曾跟错了人、走错了路。但最终,是功德林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是刘伯承元帅,是杜聿明将军,帮他找回了一个抗日名将的初心。

    单字解释: 廖 耀 湘 被 俘 后 都 经 历 了 些 什 么 ? 年 在 北 京 病 逝 死 前 月 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