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战场“智囊”:他为新四军发明新战术,首战歼灭500多名日伪军

    2023.07.2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军情集结号#

    中国抗日战士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超强的智慧和勇气,为中国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抗日战争期间,虽然中国军民的武器装备相当落后,但他们凭借超强的智慧,往往能够在战斗中找到胜利的关键。

    当时的抗日战士

    中国军民通过对日军的研究和调查,总结出了多个有效对策,洞察敌方的弱点,化被动为主动,达到奇袭制胜目的。瞄准日军补给线下狠手,使日本军粮、弹药供应产生严重问题。还有一些士兵和游击队员,以及指挥官大胆实践自己的创意,在战场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那个年代,新四军内就有一个“战场智囊”,他会根据日寇的进攻特点,想出全新战术,尽可能的降低战士们的伤亡率。他曾经给新四军发明了一个新战术,首次试验中就取得了重大成果。

    中国战士

    这个“战场智囊”的名字,就叫罗炳辉。抗日战争打响后,他就离开了延安,赶赴前线和日寇士兵作战。1940年的时候,罗炳辉正在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内。这一年,日寇决定发起“大扫荡”。

    集结了1.7万名日寇士兵和伪军士兵,日寇指挥官对根据地发起了“扫荡”。得知消息后,罗炳辉立即要求战士们灵活行动,用游击、伏击的方式消灭日寇。这样的战术,让罗炳辉成功找到了日寇指挥机关,用伏击的方式,歼灭了其中20余人,狠狠打击了日寇。

    罗炳辉

    但是局部的胜利,无法改变新四军伤残率高的事实。为了降低战士们牺牲的概率。罗炳辉开始钻研战术--既能改变日寇以多打少的情况,又能杀敌。经过几天的钻研,他发明出了“梅花桩战术”。

    这样的战术,就是把原本的一个驻地,分散为三五个驻地,每个驻地保持随时联系,同时相隔距离不能太远。如果从空中看的话,各个驻地连起来就是“梅花”,分散开来的驻地,就像是花瓣。

    新四军

    任何一个驻地遭遇日寇袭击,那么就会和日寇边打边退,向其他驻地附近靠近,与此同时,其余驻地的战士们也会立即支援,从侧面、后面打击日寇。敲定完战术后,罗炳辉就组织实战。

    在附近的金牛山,罗炳辉让战士们分散开来,应对日寇的“扫荡”。“梅花桩战术”首次在实战中应用,战士们歼灭了500多名日伪军。而新四军牺牲的战士,只有54名,这大大避免了新四军战士牺牲。

    战斗场面

    随后,“梅花桩战术”迅速在全军推开,大大降低了我军的伤亡率。此后几年内,罗炳辉还钻研出多种战术,每个战术都大大杀伤了日寇。

    像罗炳辉这样的“智囊”还有很多,他们的智慧体现了中国军民的创新精神和勇往直前的信仰坚定,彰显了中国军民永不言败的战斗精神,铸就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民族脊梁。

    单字解释: 战 场 智 囊 他 为 新 四 军 发 明 新 战 术 首 战 歼 灭 多 名 日 伪 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