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他披着件旧棉袄,在办公桌前悄然离世,桌上放着未完成的计划书

    2024.04.28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毛主席在世的时候,对党风党纪非常的重视,他曾不止一次地对身边的人交代过说:“共产主义的官员,不是来享福的,也不是来指使人民的,而是要为人民服务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位农村基层干部就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誉,毛主席直言夸赞他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战士”。

    这位战士名叫杨水才,他曾经还说出过一句家喻户晓的话“小车不倒只管推”。

    杨水才经历过抗日战争,经历过国共内战,他深知共产党一步步走过来有多么地不容易,他也深知作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他身上的责任有多重。

    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地方官员,他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回馈了毛主席对他的夸赞。

    毛主席

    1966年12月4日,杨水才和往常一样在自己的房间内完成着手头的工作。

    由于他当时的身体,因为超负荷的工作,已经患上了多种极其严重的疾病了,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他没能抵抗得住病魔的侵袭,倒在办公桌上永远地睡着了。

    人们来到杨水才的房间,才发现他去世的事情,彼时,他房间里的煤油灯还亮着,而他的稿纸上还写着“进一步建设水道杨计划”的十个清晰可见的大字。

    那杨水才究竟拥有怎样传奇的一生?毛主席为何会对他有如此之高的赞誉呢?

    杨水才去世画像

    退出部队搞建设

    杨水才于1924年春天出生在河南省许昌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中,1944年的时候,在外面打工的杨水才被当做壮丁,被国民党人给抓走了。

    一直到1949年1月,被困在国民党军营内的杨水才,才跟着傅作义将军一起在北平完成了起义,被编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团的二营机枪连。

    从此之后,杨水才才正式开启了他奉献、奋斗的一生。

    虽然说杨水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但是他本人的思想觉悟却是极高的。

    杨水才在国民党的时候看遍了国民党高官尸位素餐、贪污腐败的样子,也看遍了人民被欺压的艰苦生活,从那个时候他就立志一定要改变这一切,终于,他等到了这个机会。

    傅作义

    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后,杨水才本人非常珍惜为民做事的宝贵机会,在此期间,他跟随部队南征北战,一次又一次地痛击了敌人,为社会主义建设献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此期间,他还先后立了一次大功、一次小功,并获得了“人民功臣”光荣称号和“解放军华中华南纪念章”一枚。

    1949年11月,在外连续征战的杨水才患上了肺结核,由于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他继续在前线作战了,所以他响应党的号召,回到了家乡支援农业建设工作。

    杨水才是退伍军人,且他曾经读过两年小学,对党的政策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所以回到村庄的第二年,他便被当地村民和官员推选为了农会武装委员。

    解放军战士

    1956年1月,杨水才终于加入了他心心念念的共产党,并先后担任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副社长、村支部副书记。

    杨水才所在的水道杨村地处高岗,多旱缺水,当地百姓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苦,为了帮助百姓摆脱这样的生活,杨水才在党员会上积极建议说,他要带领当地官员百姓一起抓水利、挖坑塘、真正做到把水抽到岗子上。

    他说只要我们积极搞绿化、多栽树,有朝一日一定能够把旱地变成水浇地的。他的实施方案被党支部采纳之后,他便着手准备起了这件事情。

    杨水才之所以对挖井挖水塘的事情这么看重,是因为当地的缺水情况实在是太严重了。

    多年前,村子里面曾经历过一次大旱,那个时候村里仅一个巷里就饿死了40口人,看到这组数据的时候,杨水才胆战心惊,当时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一切。

    干旱

    挖塘种树两手抓

    在他的带领下,村民在东西两岗上打了42眼土井、挖了4个蓄水池,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带领村民初步缓解了缺水抗旱的问题。

    1964年大年初一,杨水才亲自设计的凹塘引水工程终于拉开了序幕,虽说那个时候杨水才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但是他却仍旧亲自到一线指挥。

    休息的时候,他还编了一个顺口溜为乡亲们加油打劲“愚公门前两座山,带领孙儿把山搬。立下愚公移山志,挖塘至岗破难关”。

    为了赶进度,他时常拖着患病的身体,亲自动手干重活,村民们看着杨水才疲惫的样子,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他们都劝杨水才,说让他回去休息,可是杨水才却屡次拒绝了村民的好意。

    杨水才

    长年累月的劳作,再加上没有及时治疗,杨水才的肺病也愈发严重了起来。有一次,他正在推着独轮车往坑塘外面运土的时候,他就突发疾病,开始大口吐起了鲜血,连人带车一起倒在了半坡上。

    看到这一幕,大家着急忙慌地跑到他身前扶他,劝他回家休息,可是杨水才抹了抹脸上的泥巴和血,说了一句俏皮的话,他说“小车不倒只管推,只要还有一口气,咱就要干革命”。

    他的这句“小车不倒只管推”后来也成为了一句传播极广的口号。

    杨水才带病挖塘的行为和他所说的这句“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口号,极大地鼓舞了乡亲们。

    经过大家的努力,一口五亩大、十米深,突破岩石层,引来地下水的大塘终于挖成功了。

    杨水才的推车

    自此之后,干旱的水道杨村的100多亩岗地才变成了水浇地,有了水之后,当地的粮食产量也上来了,村民们也亲切还给这口大塘起了个昵称,叫做幸福塘。

    除了挖塘之外,生病期间,杨水才还干了第二件大事,那就是在村子里面实施绿化造林工程。

    读过书的杨水才心里非常清楚,把水从地下引到地上还不够,他们还要真正做到把水蓄在这里,而想要蓄水,就必须要植树造林。

    和当地的工作人员实地考察过后,他向领导提议说,要想完成造林工程,就要先在村子里面种四万株树苗。那个时候村子里面的财政情况并不明朗,单单是要购买树苗,就需要花掉4000多元。

    植树

    为了节省开支,他发动群众,不请工人,自己学起了种树技术。项目开启后,杨水才便立即动身,亲自带上干粮,徒步来到了十多公里之外的林场,拜师学习起了果树嫁接技术。

    杨水才的学习态度非常认真,且他本人机会聪慧,所以没过多久,他就学会了嫁接技术,并冒着炎炎烈日,第一时间赶回了村中,手把手的把他学来的技术传授给了村民。

    在杨水才的努力下,村民用了仅仅两年时间,就为周边村庄培养出了1300多名,培训果树嫁接的技术员。

    到了1965年的时候,杨水才所倡导的绿化造林工程,就已经初见成效了,各具特色的植被拔地而起,为这座村庄带来了一丝活力和生机。

    杨水才带领乡亲植树油画

    由于杨水才在当地的工作成绩极为突出,所以1965年的时候,许昌县还专门为他授予了“林业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虽说杨水才在种树和挖塘方面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毅力,他为了国家、为了革命、为了人民,付出了大量心血,但是他却对自己的事情并不是特别上心。

    杨水才去世的时候才只有40出头,他去世之前一直都没有结过婚,据他身边的人介绍说,以前村里面有一个恶霸退伍的时候,给杨水才提过亲,他想以这种糖衣炮弹的方式拉拢他,但是杨水才却识破了这个美人计,拒绝了他的提亲。

    对于这件事情,曾经在土改前担任水道杨村文教委员的杨中选老人,也做了详细的解释。

    杨水才雕像

    杨中选老人说,当年确实发生过恶霸对杨水才用美人计的事情,但是杨水才终身未娶,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不想中别人的美人计,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道德品质好。

    老人说杨水才那么好的一个人,坏人想利用他来提亲。他才不答应呢。除了坏人之外,也有贫下中农给他提过亲,杨水才人长得很英俊,又有才干,即使他有病,当时也有好多姑娘愿意嫁给他,可是他就是找不到对象。

    杨水才觉得,他和人家姑娘没有办法走到白头,他很担心自己拖累了人家。

    水道杨村的其他老人也说,杨水才生前曾不止一次地对身边人说过,他的病已经非常严重了,还是不要耽误人家姑娘比较好。

    杨水才形象画像

    事实也和这些老人所说的一样,不仅是当地百姓觉得杨水才是一位好干部,认识杨水才的领导也是这么认为的。

    从1954年到1966年间,他先后被多个部门评为了“积极分子”“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十几次。

    这一个又一个荣誉称号,所代表的是杨水才的荣耀,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些称号背后的分量究竟有多重。

    杨水才推车塑像

    英雄长辞永不朽

    艰苦的生活和繁重的劳动,使得杨水才在世的时候患上了肺结核、胃溃疡、肾结石三种疾病。

    病发的时候,他也承受了极大的折磨,可是杨水才却说“病、困难我都不怕,小车不倒只管推,不把水倒杨建设好,我死不瞑目”。

    1966年12月4日,刚刚在红旗渠的故乡林县,参观学习了半个月的杨水才回村之后,还没来得及歇息,就去连着开了四个会议研究。

    回到家中之后,他便坐到了书桌前,铺开稿纸起草建设计划,由于劳累过度,旧疾发作,他一口鲜血吐到了桌子上,趴在桌上永远的睡着了。

    去世的时候,他的身上还盖着那件,穿了很多年的破棉袄。

    杨水才画像

    杨水才英年早逝的消息一经传出,村庄的乡亲们和机关干部们,马上就来到了他生前居住的小屋,对这位鞠躬尽瘁的干部表示沉痛的哀悼。

    水道杨村的一位老汉得知这件事情之后,直接就飞奔到了杨水才的遗体前,一把抱住了他,高声呼喊着他的名字,老汉一边喊,一边说着:“水才,你醒醒啊,咱们水道杨离不开你”。

    可是不论他怎么呼喊,这位英雄都不会再回来了。

    家人们在整理杨水才的遗物的时候,意外发现了部队颁发给他的人民功臣证书和解放华中华南的纪念章,直到这个时候,众人才知道杨水才之前在部队还立过这么多战功。

    杨水才纪念画

    到水道杨村之后,和村民们同吃同住的杨水才,从来都没有在村民面前展示过自己的功绩,也没有拿过去的事情邀过功。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大家也对这位共产党员更加敬佩了。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写过这样一句诗句,他说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毫无疑问的是杨水才就是后一种人,虽然说杨水才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他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杨水才去世后,人们还专门为他修建了一座世纪展览馆,1982年,麦收前的一天晚上,已经闭馆的杨水才光辉事迹展览馆,因为电线短路而爆发了一场大火。

    发现这件事情之后,乡亲们不顾个人安危,立马跑进了展馆,抢救展馆里的展品。但是由于这场火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即便是人们拼尽了全力了,也只保留住了一部分展品。

    杨水才纪念馆

    虽说这些见证着杨水才辉煌的展品,毁在了这场大火中,但是百姓们对杨水才的尊敬却没有消失,每逢节假日,百姓们都会带上祭品,去到杨水才的墓地或展览馆的旧址,缅怀他们心中的大英雄。

    1994年的时候,当地人还专门就修复杨水才光辉事迹展览馆一事,开一场会议,并全票通过了重新修复展览馆的建议。

    百姓们之所以会在杨水才去世之后多年,仍旧这么关注他,就是因为百姓们非常清楚,杨水才生前为他们付出了多少。

    杨水才活着的时候是一面旗帜,去世了之后是一座丰碑。斯人已逝,但精神永垂不朽。

    参考资料

    地主的“糖衣炮弹” ——共产主义战士杨水才反围猎的故事

    杨水才:屹立在莲城大地上的不朽丰碑

    特别报道:杨水才——不该忘怀的榜样

    单字解释: 他 披 着 件 旧 棉 袄 在 办 公 桌 前 悄 然 离 世 桌 上 放 着 未 完 成 的 计 划 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