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55年北京召开人大常委会议,见到曾志时,毛主席:你学过英文吗?

    2024.04.29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前言

    毛主席的一生,是总结经验的一生。在晚年,介绍到打败所有敌人,建立新中国的秘诀时,毛主席说:“我不过就是不断地总结经验。

    毛主席的一生,也是学习的一生。他曾经幽默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虽然这是一句幽默的话,但也可以从中看到毛主席对学习的态度。

    曾志:我都46岁了,脑子记不住了

    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在这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

    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公布实施,这个《条例》里对军官的军衔、肩章符号、职务任免等一系列问题,作了相关规定。

    根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它担负着保卫祖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保卫东方和世界和平的光荣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官,必须忠于祖国,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政策,严格遵守国家法令,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精通业务,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条例》的施行,对加强军官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保持军官队伍的稳定,调动广大军官的积极性、创造性,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会议期间,毛主席见到了他的好朋友曾志。由于久未见面,毛主席便和曾志多聊了一会儿。聊天中,毛主席突然问曾志:“你学过英文吗?

    听了毛主席的话,曾志虽然不知道毛主席为什么这样问,但还是像过去一样,诚实地回答说:“我在小学学过一点儿,我们的校长是美国人,教师和校长都用英文讲话。这么多年了,早已忘得干干净净。

    紧接着,毛主席建议曾志说:“英文将来是世界语言,要学一点儿,会有用处的。”

    对于毛主席的建议,曾志虽然认可,但还是有些为难地说:“我都46岁了,脑子记不住了!

    见曾志以年龄大为借口,实际上是说她不想再在学习英文上下功夫了,毛主席认真地说:“我都62岁了,还请了一位英文教员,每星期给我上几小时的英文课,都已经学了2年了,你才40多岁就不能学了?

    听了毛主席的话,曾志也觉得自己的年龄大不是她放弃学习的理由,感觉到很不好意思,便看着毛主席,以笑容来掩饰自己不愿意再学习的尴尬。

    就像毛主席说过的那样,他对学习是情有独钟的。他请的英文教员,名字叫做林克。林克是一个帅小伙子,此时刚刚30岁,比毛主席小了整整32岁。按照正常的情况,林克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成为毛主席的教员的。

    然而,在毛主席的心里,这些繁文缛节并不重要。在他看来,林克比他的英文好,那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至于其他的,都不重要。

    1954年10月,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毛主席需要一位懂得国际问题和懂英语的政治秘书。

    不久后,中共中央组织部便通过新华通讯社,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这个人便是林克。

    当新华社的领导找林克谈话,要他到中南海去工作,担任毛主席的政治秘书时,林克感到非常突然。这是因为,林克在思想上没有一点儿准备。因此,在谈话时,林克一方面感谢组织对他的信任,又担心自己能否胜任这个责任重大的工作。

    见林克心中存有犹疑,领导鼓励他说:“我们都相信你,你一定能做好这个工作!”在领导的鼓励下,林克这才答应下来。

    很快,林克便被中南海派来的小汽车接走了。那天,林克乘坐的小汽车从中南海西门进入,经过怀仁堂,沿着中南海边的马路向南驶去,再经过勤政殿和对面的瀛台,在丰泽园大门西边的静谷停了下来。

    首先映入林克眼帘的,是静谷的门。这个门呈八角形,4边门框用汉白玉砌成,横额上镌刻着“静谷”2字,两边镌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胜赏寄云岩,万象总输奇秀;下联是:清阴留竹柏,四时不改茏葱

    静谷的院落有两重,前院有高耸的苍松翠柏,还有一些假山。办公厅副主任、毛主席的政治秘书田家英,就住在这个院子的3间西屋里。后院也是一个四合院,3间北房是办公厅主任张经武及其秘书的办公室;耳房是毛主席的图书管理员、田家英的秘书逄先知的房间。

    林克的办公室在3间西房里。在他的办公室里,摆放着1张办公桌、2把椅子、1个文件柜和1张木床。

    这个院子,距离毛主席所在的菊香书屋很近,还有一条走廊直通,非常方便。

    来到静谷后不久,田家英便交代林克说:“你要有思想准备,要有坐冷板凳的准备,要刻苦钻研,充实多方面的知识,否则也可能在三五年内帮不上主席的忙。

    听了田家英的话,林克点了点头。然而,林克是比较幸运的,几天后便乘坐着毛主席的专列,到广州出差。

    在广州的越秀山游泳池,林克见到了毛主席。由于这是他们的第一次面对面交谈,因此,林克显得非常拘谨。

    为了缓和气氛,毛主席没有直入主题,而是和林克谈了一些家常。后来,在回忆起这次谈话时,林克说:

    “当时我们从北京到广州没有几天。池水清清,树影婆娑,刚刚在碧波中舒展了健壮身躯的毛主席,此时兴致极佳,谈笑风生。他问我有多大年纪,什么地方人,我的学历和工作经历。我简要谈到,我的原籍是江苏常州,幼年生活在保定,七七事变后举家迁到北平。我是燕京大学经济系毕业,1946年在大学参加了地下党,参加并组织了学校的历次学生运动。离开学校后,我被调到华北局城市工作部从事社会调查工作。解放后,被调到新华社工作直至到主席身边,时年29岁。”

    听林克提到保定,毛主席说:“保定很有名呀,是兵家必争之地。我在20年代曾到过保定,并沿着城墙走了一圈。你晓得那里有个莲花池吗?那是北洋军阀头子曹锟的私人花园。

    随后,毛主席就曹锟的话题,和林克进行了交流。看到林克完全放松下来,毛主席才将这次谈话的主题说了出来:“当前,你的工作就是研究国际形势的发展和重要动向,随时向我汇报。

    想到林克的英文很好,毛主席也想自己学习一些英文,以便能够看懂英文的文献,便诚恳地对他说:“你做我的老师,教我英语,好么?过去,我做过教书先生,现在要做学生,拜师喽。

    想到同事们介绍过毛主席曾经在延安便学过一些英语的情况,林克说:“主席,您看是不是从学习一些短的政论文章开始?”

    得到毛主席的同意后,林克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本英文版《人民中国》,从包里拿出来,递给毛主席看。就这样,林克开始了毛主席英文教员的工作。

    毛主席学习英文并非心血来潮,而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要学习英文的。因此,不管多忙,毛主席都会抽出时间,让林克教他英文。

    在学习过程中,毛主席从读新闻、时评、政论入手,逐步学习了一些理论文章和经典著作,如《矛盾论》、《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等的英文本。

    此外,对于有些经典著作,毛主席还反复进行了阅读。其中,《矛盾论》英文本学过三遍,《共产党宣言》英文本也读过不止一遍。在《矛盾论》、《共产党宣言》英文本每页的空白处,毛主席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注解,读一遍就注解一遍。

    看到毛主席学得认真,林克也教得十分有劲,无论在哪里,总会在公文包里带着毛主席的英语学习材料。

    关于毛主席的学习,林克在后来回忆说:“他善于挤时间学习,经常在刚刚起床后,饭前、饭后,游泳、登山、散步之后休息时,在开会或会见内外宾客之后或长时间紧张工作之后学习英语。在外地巡视期间,无论在火车上、轮船上、飞机上,他随时挤时间学英语。除了重要会议或生病,未曾中断。

    事实上,毛主席对于学习英文,从来就没有当做一种负担,而是看成一种休息,他曾说:“学外文好,可当作一种消遣,换换脑筋。

    然而,学习毕竟是苦涩的,乏味的。毛主席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到了晚年的时候,达到了只借助字典就可以比较顺畅地阅读政论文章和理论书的程度,的确是非常不易的。

    虽然,毛主席依然无法阅读比较艰深的古典著作,也无法与人用英文交流。但是,毛主席刻苦的学习精神,却让人十分敬佩!

    单字解释: 年 北 京 召 开 人 大 常 委 会 议 见 到 曾 志 时 毛 主 席 你 学 过 英 文 吗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