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白 露,人 间 仲 秋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太阳自夏至后一路向南,到达黄经165度时,即阳历的9月7日前后,迟钝的人都能感觉到天气的变化了。天气转凉,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水珠。阴气逐渐加重,清晨人们可以在地面草木间看到白色的露珠,这个节气即为白露。

    自白露节气始,中国内地的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退避三舍。“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即在形容气温下降的速度加快。可见白露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到秋天。

    白露是典型的秋天节气,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白露的三候都与鸟有关,春分之际北飞的玄鸟、燕子此时回来了,而众多的鸟感受到天地肃杀之气,储藏食物以备过冬。细心的人还发现,各类鸟儿在此时也开始养护增生它们的羽毛来御寒。南朝诗人鲍照说:“玄武藏木阴,丹鸟还养羞。劳农泽既周,役车时亦休。 ”

    古人认为,白露的三候如果不能出现,就意味着人间有事。古人相信,如果鸿雁不飞南方,就说明远方之人有背叛;如果燕子不南归,就说明家族会离散;如果群鸟不积蓄过冬粮食,就说明下臣骄横傲慢。我们今天很难说古人的这些总结是经验的还是迷信,但在万物万象之间建立起有意义的“链接”,在今天也是人们的生存方式。

    对成年人来说,白露不能露,夏天穿戴随性,到了此时,自然天气告诫不能露了,社会人情也告诫需要讲究一些,要注意自己的德行。对孩子们来说,游泳、摸鱼儿、掏鸟儿等夏天自在狂野的日子结束了,即使硬着头皮也要接受管教了。

    我们说白露节气的人文含义之一是教化启蒙,说明蒙昧正在其中。人们对露水的认识即经历了无知而附会的荒唐历史,古人多以为露水神奇,可以祛病延寿。自古以来,“露”就被附会为瑞祥之物。古人说:“露色浓为甘露,王者施德惠,则甘露降其草木。”可见,“甘露降”是帝皇施仁政、德泽万民的征兆。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即与此有关。唐朝的文宗皇帝在位时,有人发现石榴树上有甘露降临,认为是上天赐予的祥瑞,皇帝借机想铲除弄权的宦官,结果一千多人惨死,史称“甘露之变”。

    《洞冥记》载:“东方朔游吉云之地……得玄黄青露盛之璃器以授帝(汉武帝)。帝遍赐群臣,得露尝者,老者皆少,疾病皆愈。”大学者、大科学家张衡《西京赋》所云:“立修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屑琼蕊以朝餐,必性命之可度。”史书记载,汉武帝做铜露盘,承天露,和玉屑饮之,欲以求仙。汉武帝听信方士之言,以为将玉磨成粉屑后和露水饮用,可以长生。为了求取来自上天的纯正的清露,汉武帝在柏梁宫建造了高达二十丈的铜质承露盘。“至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天火烧柏梁宫。”人们以为这是汉武帝穷兵黩武、违背天意而得到的报应。

    ◎本文原载于《文摘报》(作者余世存),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单字解释: 白 露 人 间 仲 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