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勒热夫之战:苏德伤亡人数高达250万人,整场战役打到失了人性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勒热夫,一个鲜为人知的地名。在这里,苏德双方展开了近15个月的血战,惨烈程度与莫斯科保卫战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双方伤亡人数高达250多万,其中苏军伤亡177万,失踪人数还写着“不详”,苏德伤亡比例更是达到了骇人听闻的4:1。因此,这场战役还铸就了一个历史名词——勒热夫绞肉机。

    然而,人们对这场战役却知之甚少,就连官方文献里都粗暴地忽视了这一战役的存在。

    即便过了解密期,相关资料仍未公布于世,就连苏联“军神”朱可夫的回忆录里也只有寥寥几笔,因为这是他戎马一生中最大的耻辱。

    直到2019年,俄罗斯上映了《勒热夫战役》,人们才窥探到血肉模糊的战场一角。

    1942年1月,莫斯科战役胜利后,战争聚焦在距离莫斯科仅150公里的小城勒热夫,勒热夫是双方战略物资补给的大动脉。

    德军刚刚上任的第九集团军司令官莫德尔,几次向希特勒请求撤出此地,都被严词拒绝了,不得已他只得死守防线。

    另一边,为了说服美国开辟第二战场,斯大林也急于向罗斯福的特使展示即将解放勒热夫,因此,在勒热夫倾注了百万兵力。

    原以为这样的小城会很快被拿下,然而真实的情况并不像他想的那样轻松。

    一月的勒热夫零下40度,在枪栓拉不开、汽油都会被冻住的极寒条件下,叶夫列莫夫将军带着第33集团军孤军深入,陷入了德军的包围圈。

    本来有机会突围,朱可夫却命令他死守,最终这位将军战死沙场,被德军司令莫德尔厚葬。

    在这场打得已经失了人性的战斗里,这场葬礼算是对叶夫列莫夫极大的尊敬。然而,这也只是勒热夫战役的预热,苏军百万大军又会面临怎样的处境?朱可夫真的能碾压莫德尔吗?

    在1942年1月到9月这几个月里,在勒热夫——瑟乔夫卡——维亚济马之间,苏德双方反反复复无数次的争夺着每一寸土地,几倍兵力于德军的苏联红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几倍的代价。

    由于德军的伤亡仅是苏军的四分之一,德国将军莫德尔也因此号称“防御之狮”,3个月内接连晋升两级,希特勒称他是“东线的救星”。

    要知道他刚接手时的第九集团军,可是名副其实的烂摊子。纸面兵力26万,但真正具有战斗力的不足6万,战斗序列里说的165辆装甲战车,其实只有4辆突击炮和1辆坦克可用。

    并且漫长的防线已经被加里宁方面军多点突击,一股苏军已经打到了距离集团军司令部几公里的地方。

    希特勒也清楚地认识到,一旦第九集团军被围歼,德军防线就会被撕破一条大口子,整个中央集团军都危如累卵。

    所以他勉强抽调了3个装甲师、党卫军“帝国”摩步师、3个步兵师及保安团,支援第九集团军,同时空军奉命调配了5个高炮营,并配备了88毫米的重炮。

    莫德尔奔赴前线后,每天花1个小时研究地图,10个小时走访部队,他暗暗筹备着反攻。当苏军方面每天只有五六发炮弹打出时,莫德尔意识到苏军后勤补给已经严重不足。

    果不其然,发动进攻后苏军一触即溃,仅一次小型战斗就将苏军第29集团军重创,2.6万人阵亡,5千人被捕,缴获火炮343门,击毁坦克187辆。

    德军仅以5千人的代价就大获全胜,然而区区几万人的兵力扼守280公里的半圆形防线,随时都有被拦腰斩断分区围歼的可能,所以莫德尔几次向希特勒谏言请求撤退但都被拒绝了。

    为了进一步稳固防线,莫德尔组建了一支特种部队“莫德尔骑兵旅”。这支仅2000人的特种部队又会有怎样的战斗力,真的能解莫德尔的燃眉之急吗?

    莫德尔在前线防御,背后却遭到苏军后勤部队的骚扰,这让他如芒在背。为了解决掉后顾之忧,莫德尔组建了莫德尔骑兵旅。

    经过强化训练后,莫德尔骑兵旅突袭了苏军的后勤部队第39集团军。经过11天的激战,苏军第39集团军被围歼,阵亡1万伤俘五万,德军缴获坦克230辆,火炮760门。

    然而,就在莫德尔欣喜若狂时,朱可夫四个集团军35万大军进攻了勒热夫,3天便在德军防线上撕开了数条口子。

    随后,莫德尔在德军统帅部强大的支援下,很快便稳固了勒热夫所在的防线。

    1942年9月,德军开始进攻斯大林格勒,斯大林和苏军最高统帅部迅速调整战略部署,准备发起一场双战役。

    一场是消灭斯大林格勒城中的保卢斯第六集团军的天王星行动,一场是打击勒热夫的莫德尔的第九集团军的火星行动。

    天王星行动由于德军没有做好冬季作战的准备,部队过于分散,而希特勒又对侧翼防守的非德国轴心国部队过于自信,再则这些轴心国武器过时,设计低落,所以,当苏联大举进攻后,德军很快败下阵来。

    苏军第一轮攻击2500门火炮持续80分钟的轰炸,导致轴心国大部分通信线路被毁,弹药临时堆积处被炸,大部分士兵在慌乱逃窜时也被炮弹命中,最终以保卢斯带领的第六集团军投降告终。

    天王星行动苏军大胜,被载入史册万人颂扬,而另一重拳出击的火星行动,为何会被长时间封存呢?

    火星行动的规模不亚于天王星行动,由朱可夫亲自指挥,先后参战人员多达190万。然而,这190万大军究竟遭遇了什么,最终居然折损170万?

    火星行动开始不到一周,就撞上了早有防备的德军。德军截获了苏军相关的情报,提前在勒热夫增派了大量兵力。

    即便是经历了一场场的血战,莫德尔手中始终有精锐部队在握,加上他周密的作战部署,苏联红军三面夹击,而他化整为零,由步兵、炮兵、坦克组成连级小规模战斗群,一次次吞噬掉苏军的进攻。

    而斯大林格勒的保卢斯第六集团军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很快就被击败了。

    勒热夫方面,朱可夫组织了一次次的进攻,短短5天伤亡达3万余人,坦克还未来得及伪装,就被炸毁了300多辆。经过一周的反复进攻,苏军已经无力再战。

    在反反复复的拉锯战中,火星行动以惨败告终,苏军伤亡达76万余人,大炮损失1100门,坦克炸毁了1847辆,超过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参战坦克的总数。

    那么,勒热夫战役苏军又是怎样转败为胜的呢?为什么莫德尔说自己犯了重大的战略失误呢?

    火星行动惨败,但勒热夫战役并没有画上句号。

    莫德尔苦守勒热夫,他发现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失误,几次建议希特勒放弃勒热夫,可惜处在战争狂热中的他依然还抱有幻想,直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他才意识到已经无力回天了。

    1943年1月,希特勒同意莫德尔退兵,然而几十万大军想要撤退也实属不易。如果遇到苏军突袭,必然会溃不成军。为此,他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精心制定了“水牛”作战计划。

    在苏军大举进攻勒热夫时,莫德尔带领的25万大军已经悄悄撤退了。他们烧毁了勒热夫90%的房屋,在城中遍布地雷,让苏军举步维艰。

    更疯狂的是为防止苏军追击,德军沿途展开了一系列屠杀投毒的暴行。因此,莫德尔也被视为战争罪犯,然而他并没有等到宣判的那一天。面对纳粹德国必败的结局,他彻底失望,自杀于杜伊斯堡附近的树林中。

    勒热夫战役虽然苏军险胜,但却损失了177万大军,让从未一败的朱可夫饱尝了失败的滋味。这一役可以说是二战最不为人知,又如史诗般存在的军事灾难。

    电影改编自小说《血的救赎》,没有一个主角被塑造成高大上的英雄,但他们或多或少的缺点更真实地反映了战争的罪恶,身为战士他们没有逃避,一次次冲向战场,这就是军人的天职。保家卫国,所有人都没有退路。

    单字解释: 勒 热 夫 之 战 苏 德 伤 亡 人 数 高 达 万 人 整 场 战 役 打 到 失 了 人 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