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苏轼为什么没有中状元

    2023.12.2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北宋大文豪苏轼,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而且东坡居士不光是诗文作的好,他的字、画、为政之道,甚至是美食水平,在历史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因此,以苏轼的才华,在他生活的年代里,拿到状元,应该是不成问题的,然而苏轼的科举成绩竟然不是状元!

    更离谱的是,考官明明认定了苏轼的状元之才,可是却偏偏不给他状元!还不是考官看不上他,考官反而非常欣赏这篇文章!这一系列不合逻辑的情况,究竟是怎么回事?哪位没给苏轼状元的考官又是谁?

    其实这个事,与唐宋八大家当中的三位有关,分别是:欧阳修和曾巩,以及主人公苏轼,其实大家对唐宋八大家中的七位都非常熟悉,即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以及王安石,似乎曾巩在民间的影响力要比这七位小一些,可是曾巩在他所生活的年代,是非常著名的。

    因为曾巩是当时的文坛宗主欧阳修的得意门生,在北宋那个读书人最幸福的年代,欧阳修一直鼓励并期盼曾巩能进京赶考,可是曾巩由于家境的原因,为了照顾家人,拖了好久才参加科举,这样一来,与他同时考试的人当中就有比他整整小了十八岁的苏轼。

    当然了,在那个年代,苏轼更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他的文坛名气还差得很远,然而苏东坡的天资却与年龄无关,他一篇洋洋洒洒的应试文章,显示出了极为非凡的才华,在众位考官眼里,这就应该是个状元郎。然而在那个年代,科举考试有一项制度一直流传到了如今,就是“糊名制”,简单的说,就是考生的名字全是被粘住封好的,这样就可以避免考生与考官串通作弊,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因此,在大家都看好这篇文章的情况下,反而本次科考的主考官欧阳修为难了,因为在他看来,能写出如此漂亮文章的人,一定非自己的爱徒曾巩莫属,其他人不可能有这样的才华,在这种思维定式下,主管臆断的欧阳修瞬间左右为难起来,此文章给状元吧?等到榜单公布之后,大家都知道是他的徒弟曾巩第一,难免会落下用人唯亲的口实,可是不给呢?别人还真比不了他。最终,欧阳修决定,还是不给“爱徒”状元了。

    结果等到金榜发布那天,才真相大白,苏轼就因为这个“乌龙”事件,竟然没能成为状元郎!其实老乐看到此事时,除了佩服欧阳修的人品之外,不免又觉得老先生迂腐了些,难道他不了解什么叫“举贤不避亲”吗?

    单字解释: 苏 轼 为 什 么 没 有 中 状 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