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宋希濂血战龙陵:一颗冉冉升起的军事明星,怎么就尴尬了?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44年6月9日,深夜,大雨。

    远征军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将士们摩拳擦掌,从西北、东南两个方向,面向漆黑的龙陵城,蓄势待发。

    “攻!”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宋希濂一声令下。

    两师将士如离弦之箭,一路猛打猛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领了龙陵城。

    “我部占领龙陵,残敌已被肃清。”——八十八师电文

    “小鬼子历来顽抗的很,不战而退?什么情况?”宋希濂刚要庆贺,又觉得蹊跷。

    “八十七师师长张绍勋,请司令通话!”话务员的喊声,打断了宋希濂的思路。

    “报告长官,我已攻入龙陵城,并已确实占领龙陵。”张绍勋的声音斩钉截铁。

    宋希濂狂喜,早前的疑虑一扫而空:不战而屈人之兵,整个抗日战场上,能与我老宋相提并论的,还有谁!?

    中国战争史上,一颗闪耀的军事明星,似乎正在冉冉升起。

    这样的丰功伟绩,怎么能便宜了卫立煌?虽然他是司令长官,是顶头上司,但此役一出,谁领导谁还说不定呢!

    宋希濂一边嘀嘀咕咕,一边拟好了邀功电文:

    “翌日迫近龙陵近郊,均分别围攻,于蒸申(下午三点到五点,编者注)攻克龙陵,此役敌伤亡约数千人,遗尸三四百具,虏获战利品正在清查中。”

    电文上大红的“密”字,像勾人的美女,让人忍不住想剥开衣衫,一窥内里的真容。

    美女绕过了卫立煌,直接摆上了蒋介石的案头。

    蒋介石剥开衣衫,一窥真容后,忍不住摸起光头,欣喜若狂。

    “龙陵大捷”,一时成了当日头条,各大报纸争相刊载,中国人民为之振奋。

    与此同时,各同盟国的媒体也纷纷报道转载,世界人民为之震撼。

    “一颗闪耀的军事明星,正在冉冉升起啊!”宋希濂成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追捧的对象。

    这位黄埔一期毕业,战功卓著,号称“黄埔之光”的年轻将领,也确实具备这样的潜质。

    要不然,蒋介石怎会让他担负松山、腾冲和龙陵的反攻重任呢。

    这三个地方,那是滇缅公路的要塞,无法攻克它们,盟军物资便不能通过滇缅公路运抵中国,便等于被掐住了咽喉。

    攻打腾冲、松山时,宋希濂打的很辛苦,鬼子的负隅顽抗,让他的计划接连受挫。

    但宋希濂不愧是“冉冉升起的军事明星”,他想了一招大迂回的战术。

    他抽调主力部队绕过松山侧翼,直插位于腾冲后方的龙陵,试图从后方突击,打破滇西反攻的僵持局面。

    日军亦深知龙陵的重要性,他们在1942年就占领了这个要塞,控制了滇西的商业来往。

    这既是一只会下蛋的鸡,又是战场上的战略要塞,一旦被攻克,日军在整个滇西的战略部署将会被彻底打乱。

    6月4日,宋希濂亲临一线,对龙陵的闪电突击开始。

    远征军一路势如破竹,仅用5天,就攻至龙陵城下。

    距离龙陵战役的胜利,只有一步之遥。

    6月9日,天降大雨,在宋希濂的“攻”声中,最后的战役开始了。

    这便是文章开头的一幕。

    但是,这位“冉冉升起的军事明星”,真的夺回了龙陵吗?

    日军发布通告:龙陵仍在日军的控制之下。

    蒋介石懵了,盟军也懵了。

    什么情况?难道这宋希濂打的,是个假龙陵?

    宋希濂接到了一个电话。

    “报告长官,昨晚我部占领的是龙陵旧城,部下谎报军情,真是罪该万死,请长官军法处置!”电话那头,张绍勋快哭了。

    宋心濂头皮一麻,能不麻吗?这才刚发完“邀功”电报呢。

    但转念一想,又定下心来。

    “不要紧,八十八师也已攻入龙陵城。”

    八十八师确实攻入了龙陵城,确实是新城,可遇到的麻烦,也确实是宋希濂根本想象不到的。

    一路厮杀,将士们早已疲惫不堪,而连日的大雨,则让补给根本无法空投,将士们饥肠辘辘,只能到处搜寻鬼子留下来的食物充饥。

    更要命的是,天亮以后,城内突然枪声四起。

    作为“冉冉升起的军事明星”,宋希濂最初的判断没错,鬼子确实顽抗的很。

    但黑夜和大雨遮挡了远征军的视线,而攻击的顺利也冲昏了宋希濂的头脑,他飘了。

    远征军和宋希濂都没有想到,在龙陵新、旧两城的碉堡中,还潜藏着700多鬼子残兵。

    以两个师两万多人对付几百残兵,这本来不算个事,但战争,从来不是以人数多少来定胜负的。

    八十八师首当其冲,成了日军的活靶子。

    毫无防备的他们勉强支撑到了晚上,全师一败涂地,溃退出城。

    而八十七师,本可抵挡日军的进攻,但眼见八十八师的溃退,他们自己先乱了阵脚。

    两个师,两万多人,被700鬼子赶出了龙陵城。

    这就尴尬了,宋希濂想到侦查不力造成的恶果,想到给蒋介石发的“邀功”电报,想到全国和世界人民的追捧,恨不得拿脑袋撞墙。

    “去TM的明星,去TM冉冉升起!”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在连续用名言警句痛定思痛之后,宋希濂知道,要想找回场子,就必须打下龙陵。

    6月12日,宋希濂卷土重来。

    在步兵和炮兵的配合下,龙陵日军完全无法抵抗,就连两门榴弹炮,都被远征军击毁了一门。

    薄暮时分,胜利在望,宋希濂却一声令下:撤军。

    6月15日,宋希濂再次卷土重来。

    伴随着猛烈的炮击,日军伤亡殆尽,撤退的信号弹却又突兀的出现了。

    宋希濂在搞什么鬼?

    “龙陵收复,本以指颐可期,惟敌工事坚固,绝非步兵兵器所能够摧毁。且因连日大雨,飞机既未输送弹药,又不能协力轰炸,兵输力薄弱,亦不能及时追送粮弹。”——宋希濂致电卫立煌

    有什么办法,远征军每日啃着芭蕉根,声嘶力竭的打电话催弹药,这仗还怎么打?

    但哪架运输机,敢在雷鸣电闪的大雨中,空投物资呢?

    没办法,宋希濂只能采用三面围堵的策略,敞开龙陵西面门户,意图将鬼子挤压进芒市。

    鬼子也不傻,西面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出去就是找死。

    他们,耗上了。

    不利的消息不断传来。

    外部:

    6月16日,松山佑三率第日军五十六师团所部近两千人增援龙陵,他们的一支部队迅速突破了远征军的外围,冲进了龙陵县城,远征军被拦腰截断。

    八十七师、八十八师是国军精锐,而五十六师团也是日军精锐,战斗力十分凶悍,号称“龙兵团”,军人大部分来自日本九州地区。

    鬼子曾恬不知耻的宣称:天下日本兵第一,日本九州兵第一。

    在内部:

    松山佑三的一支部队冲入龙陵城后,另一只部队也突破了八十七师的防线,在惨烈的战斗中,师长张绍勋违背了宋希濂坚守阵地的命令,下令撤退。

    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张绍勋对着自己开了一枪,自杀以谢天下。

    未中要害,给抢救回来了。

    真是……好枪法。

    内外交困之下,如果顶不住松山佑三的攻势,别说反攻了,全军覆没都不好说。

    宋希濂将两师合兵一处,准备退守到大坝、镇安一线,这里距离松山25公里,是龙陵与松山日军的连接线。

    这将是远征军在龙陵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日军增援的咽喉。

    可以说,谁控制了这个地区,谁就占据了战争先机。

    遗憾的是,这个先机,是鬼子的。

    松山佑三出动八辆坦克,赶往了大坝和镇安。

    先机是鬼子的,但天机,永远属于中国人。

    6月28日,连续多日的大雨,停了。

    云层稀薄,晴空万里,恰是打鬼子的好时节。

    忍耐了多日的美国飞虎队出动了,松山佑三在泥泞中爬了好久的坦克,在美军轰炸机的重点照顾下,全部被炸成了铁壳子。

    随后的两天内,远征军六个师的增援部队,到达了龙陵,宋希濂迎来了喘息之机。

    日军方面,随着印度战场上的全面溃败,东京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滇西,大批日军从缅甸北部沿着滇缅公路快速推进,直指龙陵。

    国军方面,蒋介石发来了电报:

    “龙陵前线必须坚守阵地,不惜战至一兵一卒,若有放弃阵地者,将军师长就地正法。”

    7月13日,第二次龙陵总攻开始,宋希濂下了死命令:惊慌失措者斩,临阵畏缩者斩,丢失阵地者斩。

    战争正打的激烈呢,盟军方面发来了战报:就在几天前,缅北的一万多日军,突然从盟军的追踪中,消失了。

    一万多人,就是拿机枪突突,也得突突一阵子,就这么凭空蒸发了?

    宋希濂百思不得其解,他找来了美军航拍的照片,仔细比对。

    这一比对,差点惊掉了他的下巴。

    从缅北到芒市的原始森林里,竟然多了许多会移动的树,足有一万多棵。

    这些“移动的树”,已经逼近了芒市。

    宋希濂终于做出了与“冉冉升起的军事明星”相匹配的反应:趁大批日军奔赴龙陵,芒市兵力空虚之际,直捣芒市日军大本营。

    龙陵城中苦守的松山佑三,没等到援军,却等来了大本营危在旦夕的消息。

    8月24日,宋希濂对龙陵发起第三次总攻。

    龙陵日军只剩1000人,几乎是弹尽粮绝。而国军亦已精疲力竭,弹药告罄,松山佑三和宋希濂,犹如拳击场上的两个拳手,只需最后一拳就可以将对方彻底的击倒。

    松山佑三千出手了,他将援军分为两部。一部以龙陵东郊的炮火吸引宋希濂的注意力。另一部派往南线,意图趁着大雾天,切断远征军的后路。

    但天机,永远属于中国人。

    宋希濂的作战参谋,从一个被击毙的日军军官身上,得到了这份绝密的计划。

    9月14日,宋希濂下达了第五十一号作战令,这是龙陵战役中最关键的一次命令:

    “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第两百师,荣一师第三十六师炮兵群、山炮应协同作战。”

    在三百余门大炮和美军飞机的支援下,11月11日,远征军收复龙陵,除400多日军逃窜外,全歼敌军1万余人。

    至于号称天下第一的“龙兵团”,全军覆没。

    正应了那句话:来的时候好好的,回不去了。

    而远征军,付出的伤亡代价是3万人。

    此时,距宋希濂发出“功绩”电文,已经过去了整整5个月。

    单字解释: 宋 希 濂 血 战 龙 陵 一 颗 冉 冉 升 起 的 军 事 明 星 怎 么 就 尴 尬 了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