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左良玉——见死不救的“忠臣”

    2023.12.2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大明朝的风云人物,之前在讲大明末期与后金的对抗当中出现了许多名将,孙承宗,孙传庭,熊廷弼,毛文龙,甚至包括袁崇焕,这些人或战死沙场,或被皇帝处决,但是无论怎么说,都可以算是为国尽忠了吧,但是明末还有一个人,在崇祯最后的危急关头,手握八十万重兵,当然也有说是三十万,当然无论多少,结果他是见死不救,这样的人到底是忠臣还是叛逆,今天令狐就跟大伙来聊聊这个奇人,左良玉。

    左良玉,字昆山,生卒年不详,是东昌府临清州的人士,也就是今天山东省的临清市,最早他是在辽东与后金作战,干得不错,所以受到了户部尚书侯恂的提拔,后来在镇压农民军的战争中,不断扩大部队,崇祯十七年被封为宁南伯,到了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后,他又晋为宁南侯,镇守武昌,此时,弘光政权中的马士英和阮大钺排斥东林党人,而左良玉则袒护东林党,到了清顺治二年,他从武昌起兵,以清君侧为名,进军南京,结果没几天就病死于九江舟中,他儿子左梦庚则率领所有人马投降了大清。

    左良玉不同于袁崇焕、孙传庭、孙承宗这些名将,人家都是科举进士出身,而左良玉是穷苦老百姓出身,从小也就没有读过书,完全是从一个大头兵,在最底层一点点被提升起来,有人认为左良玉是大明忠臣,但也有人认为如果左良玉能被称为忠臣,那吴三桂都可以被评价为精忠报国、赤胆忠心、披肝沥胆了。

    之前其实我也讲了,吴三桂挨骂的主要原因是投降大清,明朝遗民骂他,后来吴三桂又反清,结果清朝也骂他,还被乾隆写进了《贰臣传》,牢牢的把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其实吴三桂投降清朝的时候,崇祯已经自杀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明已经灭亡,倘若吴三桂要真投降了李自成,我觉得那那才是对崇祯的最大侮辱,毕竟崇祯多少应该算是死在李自成的手上,所以,不管吴三桂投降给谁,都不应该算是叛明,而且在大明的最后时刻,他也算是尽了自己最后一份力了,可相比起吴三桂,左良玉干的那可都不是人事!

    《明史》中记载,“长身赪面,骁勇,善左右射。目不知书,多智谋,抚士卒得其欢心,以故战辄有功。”就是说左良玉大高个,大红脸,勇敢敏捷,擅长射箭,别看不认识字,但是鬼点子不少,所以士兵们都很喜欢他,而且每次打仗基本都能立点儿功,这个其实不难理解,他本身就是从士兵干起来的,喝酒耍钱,满嘴炉灰渣子,这绝对接地气。

    左良玉最早在辽东守边,孙承宗麾下效力,1632年,一个叫王自用的农民军头领,主持了一场农民军头领会议,列席会议的有“闯王”高迎祥、“八大王”罗汝才以及尚未成事的李自成,在这次会议之后,农民军一路从山西长驱直入,杀进河南,这时崇祯有点儿慌了,左良玉隆重登场,因为他曾在镇守辽东时大败后金,所以他被派到中原去抵御农民军,跟同样镇压农民军的孙传庭不一样,孙传庭是屡战屡胜,打得李自成是屁滚尿流,可左良玉就像条泥鳅一样,就在那边来回滚,有的时候获得大胜,有的时候一败涂地,凭借着他的贵人侯恂,左良玉在崇祯六年还被升任为山西总兵,虽说在这期间他抢到很多功劳,但被人称为“遇强则逃,遇弱则战”,专捏软柿子,所以大伙都很看不起他,可以说左良玉在那时的名声就已经臭了。

    你别看左良玉打仗不怎么太亮眼,但是脾气可是随着官职上升,对上司也是傲慢无礼,先是对总督熊文灿一点儿也看不起,接着对继任的总督,杨嗣昌也是阳奉阴违,不听调遣指挥,1637年,应天巡抚张国维,三次发布檄文,要求左良玉进山中搜剿流匪,左良玉不仅没有响应,反而还纵兵在当地掳掠妇女,屯居舒城一个多月,因为他手握重兵,朝廷也拿他也是没办法。

    但是有这么一个现象,左良玉出战,逢张献忠必胜,逢李自成则必败。这还真不是瞎话,左良玉曾经数次大败张献忠,其实一开始左良玉与张献忠在长江流域你追我赶的十分默契,也没有进行过什么太大的战斗,前脚张献忠走,后脚左良玉来,算着日子,不见面也不落后,就这么转圈,可转圈的同时,左良玉每到一地,他的士兵必然疯狂施暴,崇祯九年,张献忠离开襄阳,左良玉随后进军襄阳,以查流贼的名义,在城中到处强奸、杀人、抢劫,以至于襄阳百姓恨兵而不恨“贼”,所以总体来说,左良玉打不入流的流寇还算是把好手,但是遇到李自成这样稍微专业一点的农民军,就只能是拼命逃窜。

    崇祯十二年,张献忠再次起兵,杨嗣昌九次传檄,调左良玉来会师,他都不来,结果几天后杨嗣昌在沙市自杀了,此后丁启睿接任杨嗣昌,面对人多的李自成,他自然带兵攻打人少的张献忠,这时左良玉出现了,他也带兵前来欺负张献忠,还在信阳打的张献忠带伤出逃,张献忠没办法就投奔了李自成,这一下逼得左良玉只能硬着头皮和李自成周旋。

    后来在朱仙镇与李自成遭遇,左良玉打了几仗,结果全输了,于是他就直接私自撤退,连夜跑回襄阳,崇祯十五年,左良玉在贵人侯询的督抚下,不得不准备再次与李自成作战,解围开封,但此时侯询已经不敢前往左良玉军中,只敢在河北遥控,主要是怕被他卖了,左良玉和李自成在开封又碰面了,左良玉一见到李自成人数众多,就连夜率军撤退,连侯恂也不管了,李自成一看,当场下令追击,撤退一下变成了溃败,左良玉的军队大乱起来,彼此踩踏,死了很多人,左良玉自己带领少数亲兵逃往武昌,在武昌重新招兵买马,并向武昌楚王要求军饷,他觉得楚王给的太少,就干脆率兵在武昌城中大肆抢劫,扬长而去。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军开向北京的时候,当时能勤王的军队主要有三支,一支是辽东吴三桂部,另外是江北四镇,最后就是左良玉部。说实话,吴三桂部责任更重大一些,因为松锦大战失败后,大明在辽东战场的防线基本崩溃,如果不是皇太极暴毙,后金怕是早就打到山海关了,多尔衮稳定政权后,也开始准备向宁远进发,此时吴三桂要是一撤,估计大明就只剩下一个山海关了,根本不堪一击。江北四镇当时就表示没有能力北上,所以只有在湖北一带的左良玉,他北上对崇祯的助力才最大,于是崇祯封左良玉为宁南伯,封他儿子左梦庚为平贼将军,许诺以后让他们世代镇守武昌,崇祯是盼星星,盼月亮等待的勤王之师,可左良玉故意拖延时间,上奏推辞,没多久后就传来了崇祯自杀的消息。

    在那个时代,老实打仗,呕心沥血的,大多被皇帝加上地方势力联合坑死了,比如孙传庭、杨嗣昌、卢象升、孙承宗,毛文龙,甚至袁崇焕,左良玉的才能没有他们高,却因为找到了治崇祯的诀窍,后期竟到了能主宰天下大势的地步,不可谓不讽刺,这是典型的做劣币驱逐良币!

    大概左良玉对崇祯最大的恩情就是失声痛哭了一阵,然后也没有发兵北上去收拾残局,左良玉号称八十万雄师,曾一度被看作南明的救星,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左良玉既没有替崇祯报仇,北上与李自成打个你死我活,也没有做好准备防止清军南下,反而是在农民军与清军两相决战的时候,率军南下,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要对南明政权动刀,也正是在左良玉的攻势下,弘光政权迅速土崩瓦解。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末代的大明,一些豪强起兵作乱,率领部下到处抢劫,号称天天过年,夜夜新郎,过着非常幸福的狂欢生活,左良玉就是其中的一个,评价他们不需要什么理解和同情,只需要确保历史的耻辱柱上有这些人就够了。

    单字解释: 左 良 玉 — — 见 死 不 救 的 忠 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