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的最后一场大型战役,此战的结果是让刚刚崛起的刘备集团,瞬间衰落。魏、蜀、吴三方势力在夷陵之战后整体实力相差不多。在发展上蜀是不如魏、吴的,可是西蜀有着天然的防御优势,不知道蜀路的人,即使有百万大军,也只是在山里兜圈子。可是在夷陵大败后,蜀汉再也没有当年汉中战曹操、东征伐孙权的势头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对于刘备集团的鼎盛时期,本人认为是汉中之战之前。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在汉中之战后,刘备的地盘是最大的,实力无疑也是最强的时候。可是本人并不这么认为,汉中之战后,的确是将曹操打败了,地盘也扩张到了汉中地区,可此时刘备也损失了不少精锐。汉中并不是曹操让给刘备的,而是刘备辛辛苦苦打下来的。

    在刘备与曹操唯一一次正面对决中,刘备取得了胜利。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刘备集团军的士气。这才也导致关羽率领大军进攻樊城的原因之一,关羽被魏、吴夹击后,刘备军先前控制的荆州四郡被东吴夺取,这件事情拉开了夷陵之战的序幕。在这件事情发生两年后,刘备见国内尚稳,便发动了东征伐吴的战争。

    此战前期蜀军一直胜利畅通无阻,蜀军大多已成骄兵,认为吴军不堪一击。可殊不知这是陆逊的计谋,在吴大都督陆逊没有上位之前,韩当与周泰率领大军迎战刘备,在韩当与刘备的对决中,韩当中了黄忠的苦肉计导致吴军大败。在此刻刘备阵营中的前、后、左、右四方将军全部阵亡。

    这是蜀汉直接的损失,前将军关羽被东吴偷袭而死,后将军黄忠为保刘备胜利使用苦肉计中箭而死,左将军马超在刘备伐吴时病死,右将军张飞在出征前被部下割去头颅投奔东吴而去。蜀汉的四方将军可以说有三位都是死在了东吴的刀下,因此在黄忠死后,刘备非常的恼火,一度命令手下的张苞、关兴等将,连夜进攻吴军营寨。

    吴军且战且退,陆逊、刘备会猎于猇亭(夷陵之战的主要战场)。战斗的结果刘备大败,侥幸回到了永安(刘备托孤孔明的地点),回到永安后,刘备也没有脸面回成都,不久后将幼子刘禅托孤于诸葛亮后,病死。可以先抛开这五万精兵,他在此役损失的四方将军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本身蜀汉出人才就很难,尤其是优秀的武将。因此在损失了这几位大将后,刘备自知无力回天,所以在饮恨夷陵后,根本不好意思回成都,病死在永安。其实刘备的死对于蜀汉才是最大的损失,刘备是一个懂得隐忍的人,这样的人是一定会成功的。若没有发动夷陵之战,蜀汉一定会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毕竟刘备是一个领袖,他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不然卧龙、凤雏、关、张、赵、黄、马是不会追随他的。可就是这么一把好牌被刘备打的稀乱,蜀汉是有机崛起的。蜀汉在刘备死后虽然存活了四十余年,可是在这四十年中,蜀汉是一蹶不振的,尤其是在孔明死后的二十年里,蜀汉内政外交乱成一团。

    再来分析刘备所损失的五万精锐,蜀汉鼎盛能够动用的兵力在五万到七万之间。大家千万不要觉得本人是在猜测,这都是有历史学家考证的。希望大家千万不要被《三国演义》中虚构出的数字所迷惑。在汉末至三国这段时期,能够掏出十万兵马的就已经可以算得上是一方的大诸侯了。

    例如官渡之战的袁绍,当时袁绍算得上是天下最强的大诸侯。可是他在官渡之战也仅仅投入了十万兵力。他的对手曹操当时也仅仅只有两万,因此刘备的五万精锐被全歼,这对蜀汉无疑是最大的损失。这是孔明辛辛苦苦经营多年的结果,就这样被刘备挥霍了。蜀汉还会重新强盛呢?

    这次损失的五万精锐,让蜀汉的兵力仅仅够自守。想要重新发起进攻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诸葛亮曾经发动了五次北伐,这五次中只有第一次兵力达到了三万,其余几次都是一万多至两万。

    总结:

    刘备夷陵大败后,将孔明多年辛辛苦苦积攒的兵马全部葬送。荆州派在蜀汉的统治的威望明显有下滑的迹象。孔明发动北伐也是为了将全部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单字解释: 夷 陵 之 战 刘 备 最 多 只 损 失 了 万 人 蜀 汉 为 什 么 却 因 此 一 蹶 不 振 呢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