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中国军队击溃丛林战之王,敌人竟沿路写标语乞求:别再追了!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42年11月下旬,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在缅甸宁便击败日军、取得一场大捷后,继续向宁便以南、大龙河下游的于邦(村镇名)进军,以追击逃往此处的日军第十八师团。

    日军第十八师团退守于邦后,其第五十五、第五十六联队及山炮和重炮部队也分别进入大龙河右岸地区,利用树顶和地面极为坚固的工事和雷区及电网拟作死守准备。

    10月31日,新三十八师一一二团第二营第五连在进入于邦附近的森林时,突遭日军一部抵抗,该连当即还击。此次战斗,共歼灭日军70余名,全连官兵除几名身负重伤者外,大部殉国。

    11月4日后,一一二团继续向纵深推进,与前来增援的日军第十八师团第五十六联队一部遭遇。7日后,一一二团向日军发起了迂回攻击,并将这股敌人死死围困在于邦地区达12天之久。

    日军第五十五联队为摆脱被包围状态,于22日调集大量炮兵,对一一二团阵地实施猛烈轰击,反将李克己营(实际上仅有1个加强连的兵力)团团包围。另一部分兵力则在宁便附近偷渡,围攻驻印军宁便阵地。

    盟军指挥部获悉此信后,马上派出新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和一一四团及山炮第二营迅速增援。此时被日军四面合围的一一二团第一营李克己部已被围长达70余天。

    不过,李克己营防御十分成功,将纵深700多米、横宽270多米的原始森林,构筑成8个据点,并将阵地边沿修筑了6道鹿寨,同时布设了地雷,挖掘了陷阱。

    此外,李克己营还利用大树架起了空中防御阵地,由此建成了驻印军战史上被誉为“李家寨”的丛林防御体系。

    在反围困战中,李营官兵运用大量手榴弹和机枪大批杀伤攻击日军,另不断派出作战小组绕到日军侧背予以袭击,取得了较大战果。

    25日,新三十八师令一一四团一部投入攻击,以策应一一二团第一营李克己部的战斗。

    12月中旬,新三十八师遂转移攻势,打算先行肃清大龙河西岸的日军。

    16日,孙立人下达全师于大龙河右岸攻击于邦的命令,以一一四团第三营为右支队,从康道渡河,沿大奈河南岸,在密林中开路前进;一一二团第二营、一一三团第三营为左支队,在下老卡以北秘密渡河,沿大龙河东岸地区,进出于日军侧背,实行奇袭;另以一一四团主力,由正面攻击于邦;左右两支队以钳形态势,将日军压近于大龙河右岸歼灭。

    为支援已经孤军扼守了数十天的“李家寨”,孙立人还派出1个加强连共200余人,利用深夜零点原始丛林水滴声很大的特点为掩护,偷越过日军的重重包围,顺利进入了“李家寨”阵地,由此使“李家寨”李克己部增加了生力军。

    24日上午,新三十八师对于邦日军展开了最后的血战。由于驻印军一一四团官兵士气旺盛,迅速攻破了日军两道防线。

    这次战斗共击毙日军中队长以下军官5人、士兵71人(死于密林中无法统计者不在少数),击伤日军90余名,生俘3名,缴获重机枪6挺以及大量机密文件,该地日军几乎伤亡殆尽。

    在此次攻击于邦战斗中,一一四团也阵亡营长以下官兵38人,伤35人。

    在新三十八师一一四团解围部队开始攻击时,守卫在“李家寨”阵地内的李克己营也重新整理不足100人的部队,对日军进行反击。

    一一四团在部队伤亡过大的情势下,将火炮作超常规近距离射击使用,有效地杀伤了日军有生力量,并将日军阵地大部摧毁,最终全歼了四散溃逃的日军。

    于邦解围战,是驻印军缅北反攻作战所取得的第一个胜仗。驻印军新三十八师共击毙日军联队长藤井小五郎、管尾大队长以下官兵108人。

    整个于邦之役自10月31日起至12月29日止,历时二个月,是一场以丛林战对丛林战的技巧较量战,也是中外战史上丛林战的经典战例。中国驻印军总结出一套适合于原始丛林作战的战法,并以这一套战法战胜了号称“丛林战之王”的日军第十八师团主力一部,以致于后来在整个缅北反攻中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新三十八师的于邦之捷,也使同盟国方面对此惊叹不已,认为此役为森林攻守战的杰作。为此,史迪威亲自由加尔各答赶制了一面锦旗,亲手赠给孙立人,以纪念于邦战役的获胜。

    日本方面也不得不承认,于邦战斗中驻印军新三十八师一一四团等部队作战能力极强。

    当驻印军新三十八师攻占于邦,渡过大龙河以后,沿途可以发现日军溃退时留下的标语及字迹,上面写着很多乞求中国军队不要再追、让人看了又好气又好笑的话:

    “中国兄弟们,不要再追吧!”

    “这一场我们打败了,孟关再见。”

    “我们认输了,何必再追呢?”

    “中国兵,让我们喘气吧!”

    ……

    由此不难看出日军每况愈下、士气沮丧的丑态。

    单字解释: 中 国 军 队 击 溃 丛 林 战 之 王 敌 人 竟 沿 路 写 标 语 乞 求 别 再 追 了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