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郭汝瑰起义后才知,自己最贴心的参谋长竟然是军统,惊出一身冷汗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解放军档案馆珍藏着数百份抗战期间的谍报战档案,概括可以分为三类:侵华日军的,中共抗日的,国共内战的。

    通过研究这些珍贵史料,可以真实还原十数年战争中的“无间道”。

    郭汝瑰以共产党员的身份潜伏国民党,官至一军之长,一直小心行事到起义成功,可谓有勇有谋。

    在这期间,他很清楚国民党对他身份多有怀疑,却没有想到身边最亲近的参谋长也是军统特务,竟是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隐形战争。

    那么,这位最受郭汝瑰信任的参谋长是何来头?

    如何与郭汝瑰进行谍战交锋的?

    最后真相公布后,郭汝瑰又是如何反应的呢?

    一、获悉身份,惊出冷汗

    最大共谋,起义成功

    1949年,公历平年,365天;农历闰七月,384天,四年一次的闰年并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点。

    1949年,在天安门上的义勇军进行曲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一年被载入世界历史年表。

    如果说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么,一个国家的成立背后就是万万同胞的热血与伤疤。

    纵观这一年,从1月31号北平解放打响第一枪,到最后12月27日成都解放,国民党败退台湾,彻底退出大陆舞台。

    一份份成功源于正面战场的实力碾压,却也离不开隐性战场上的“共谋”们。

    国民党退踞台湾后,评出了一位“最大的共谋”,那就是郭汝瑰。

    他也是解放成都的最大功臣。

    西南解放前夕,郭汝瑰收到党的指示,希望郭汝瑰能够去争取带领一支国民党部队,等进攻大西南时举行起义,为解放军作战疏解压力。

    彼时郭汝瑰,已经因为三大战役“被迫”引咎辞职,希望去到解放区。

    由于党的需要,他毅然决定冒险尝试。

    后经过顾祝同的保荐,郭汝瑰被任命为国民党第七十二军军长。

    当解放军以破竹之势解放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最后即将对准四川发力之时,蒋介石下命令一定要守住西南,他乘坐飞机前往重庆,召开了守卫大西南的战前会议。

    会后,蒋介石以电报形式下达指令,将刚被任命为七十二军军长的郭汝瑰升为二十二兵团司令——四十四军、二十一军、七十二军和三个独立师皆归其指挥。

    他要求郭汝瑰带着二十二兵团誓死防堵解放军,不能让其进入四川,还提出让七十二军在长江、沱江一线布下防守,解决国军的后顾之忧,让国军的主力可以集中于成都附近与解放军决战。

    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却给蒋介石狠狠扇了一巴掌。

    郭汝瑰接到指令时还以为自己共产党的身份被暴露了,结果却是升调令,这无疑更有利于他即将发起的行动。

    他压制住内心的狂喜,明面上接收指令,积极备战,实际却悄悄清理七十二军中的特务和反动分子,做好了官兵的思想工作。

    1949年12月11日,解放军进驻四川,郭汝瑰按照与共产党单线联络员任廉儒商定的计划,在四川宜宾地区通电宣布七十二军起义,将解放军十八军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率领的大军迎入城内。

    这一举动不仅使宜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完好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也彻底打破了蒋介石西南固守计划,为解放军进军大西南撕开了一个缺口。

    参谋长?军统!

    即便是在战前着力清理了军中的特务和反动分子,却依旧有所不察。

    更令郭汝瑰震惊的是,这个漏网之鱼居然就是自己最亲近的参谋长——许亚殷。

    许亚殷何许人也?

    如今网络资料提供的词条仅有简短的一句话,介绍了他的籍贯、军校出身和参谋长的身份,对于他的主要事件只字不提——大概是因为他的特工身份,又或者是他本身无足轻重。

    实际上许亚殷的经历十分丰富曲折。

    1934年,许亚殷从南京中央军校毕业,虽然没有黄埔嫡系的背景,但毕竟是军校出身,所以最开始许亚殷在军中的升迁速度尚算可以。

    但是升官这件事情也有运气成分在内,国民政府内部贪腐成风,高官厚禄没有人不心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许亚殷的上升之路就显得尤为缓慢。

    而许亚殷绝不是一个甘于普通的人,一般家庭出身的他,深刻明白有地位才有话语权的道理,故而一心想要往上爬。

    当他发现能走的门路早就被堵死时,毅然决然投奔了军统,当了特务,想为自己博取一个前程。

    加入军统几年后,许亚殷认识了在南京国民政府任职的风云人物郭汝瑰。

    此时的郭汝瑰很受蒋介石的重用,所以许亚殷竭尽所能与他打好关系。

    由于能力尚可,郭汝瑰也不吝于提拔他,此时两人的关系十分融洽。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蒋介石选择许亚殷,作为七十二军参谋长来监视郭汝瑰的最大原因。

    由于郭汝瑰足够小心谨慎,一直到起义前夕许亚殷都没有抓到他是红色特工的实质证据。

    起义之后,许亚殷独自逃到了香港,郭汝瑰才知道许亚殷的真实身份,就是蒋介石派来秘密监视他的军统特务,还配备有电台,经常与保密局联系。

    郭汝瑰一边唏嘘不已一边冷汗直流,丝毫没想到“灯下黑”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所幸日常行事周密稳妥,没有铸成大错。

    二、并肩作战,深受信任

    郭汝瑰潜伏多年

    蒋介石和曹操一样,疑心甚重,若按惯例,若对一个人产生怀疑,那必定是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

    为何郭汝瑰能破例,又被委以重任官至军长、又被军统特务秘密监视呢?

    一切还要从郭汝瑰的身份说起。

    前面已然说到,郭汝瑰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风云人物,这与他的出身分不开。

    郭汝瑰,出生于四川一个即将没落的书香之家,自小接受家国大义思想的熏陶。

    父亲兄长都是国民政府的高官,其本人是黄埔第五期的学生,作为蒋家嫡系,他备受蒋介石宠信。

    在国民党任职期间,因出色的谋略能力获得陈诚的赏识,纳为心腹,一年三迁,可以说是炙手可热。

    外在光环如此出众,却无人知晓他实际上是“白皮红心”。

    早在1928年,郭汝瑰就已经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后因堂兄郭汝栋倒戈反共,郭汝瑰失去了和共产党的联系,前往日本士官学校暂避风头,回国后又进入了陆军大学进修。

    这一失联便是17年的时间,直到194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郭汝瑰见到了曾经的共产党同学,几经波折才与党组织恢复了联络。

    秘密会见中共中央负责人董必武之后,郭汝瑰正式走上“无间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投入了隐蔽的情报战线。

    直到宜宾起义,蒋介石才确认他的身份,却已是为时晚矣。

    与参谋长的“战友”情

    许亚殷特务的身份也并没有公之于众,并且在一开始认识郭汝瑰时,他对这个上级恭敬中还带着一丝真心。

    因此,郭汝瑰愿意信任他,也不吝于提拔他。

    在郭汝瑰担任第三厅厅长的时候,许亚殷就是科长,作为老部下,他被视作心腹,有升迁的机会也会被首先考虑。

    解放战争时期,郭汝瑰想要委任许亚殷为新编34师的师长。

    许亚殷曾担任七十二军的副参谋长、参谋长,而按照国民党军队中将领们的升迁规则,一个军参谋长想要升迁,必须要先担任一任师长把资历和经验提上来。

    可由于许亚殷的资历尚浅,直接委任他为师长,不说能力方面是否可以胜任,公信力就难以让下属信服。

    于是郭汝瑰先委任他为副师长,让其他人先过渡一下。

    国民党军队本就水深,如果一下子就将许亚殷提到高位,反而是把他放在火架上灼烤,郭汝瑰此举可谓是一番苦心。

    然而,老话告诉我们:贪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是无极限的,得到了就会想要更多。

    早先,伴随着郭汝瑰的官职越升越高,许亚殷的心态就已经越来越不平衡,此事更让他认为郭汝瑰这个人虽然表面和自己称兄道弟,实际还是不可深交。

    许亚殷心机深沉,即使不满也没有表现出来,等到七十二军组建,许亚殷被调过来担任参谋长,郭汝瑰都始终将他视为最贴心的下属,甚至数次险些露出破绽。

    三、谍战交锋

    聪明的牛斗士

    如果把国民党军比喻成一头西班牙野牛,那么郭汝瑰就是一名剽悍又机灵的斗牛士,舞动红绸,把这头笨牛耍得气喘吁吁,最后撞到大树上,轰然倒地。

    作为红色特工,郭汝瑰生活战斗在国民党内部,每天都提心吊胆,在刀刃上生存,冒着巨大危险,将重要情报源源不断地送给组织,为新中国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5年,德国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而日本经历了两枚核弹的洗礼和解放军的强势反击,也是奄奄一息不成气候,蒋介石开始活泛心思,想着趁国共尚未撕破脸皮,先下手为强,除去八路军这个心腹大患。

    军政部几经策划,拿出一个方案,此方案由郭汝瑰主编,被命名为《国军战斗序列》。

    这份方案只准打印十三份,各参与人员阅读后由军务署办公室主任李文伦少将亲自监督销毁,文件的机密程度可见一斑。

    可就在国民党将这份文件奉为圭臬的时候,它却已经被悄悄复制下来,摆在了八路军领导人的办公桌上,也因此,国民党先发制人的计划直接夭折。

    郭汝瑰在淮海战役中也扮演了一个诸葛亮的角色,可谓是为国民党“运筹帷幄”,让解放军决胜千里之外。

    既制定了让国军必败的计划,又了然无痕;

    既送出多份机密情报,又安然无恙;

    既挖了陷阱,又让敌人自己跳。

    可谓是:把他们卖了,还让他们帮着数钱。

    任命草包城防司令、制定蹩脚作战计划、巧妙否决部下高明计划、破坏自己制定的计划、及时送出大量绝密情报,多管齐下,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就此埋葬,大势已去。

    几番危机,有惊无险

    国民党多次行动胎死腹中,很难不引起有心之人的注意。

    而郭汝瑰作为实际参与人,自然会被盯上,可以说是危机重重。

    首先便是徐州“剿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

    杜聿明对蒋介石绝对忠诚,治军作战都是一把好手,同时,眼光毒辣,见微知著。

    几次作战让他注意到了郭汝瑰的异常,又在一次拜访中,发现郭汝瑰清简至极,甚至称得上是一贫如洗。

    他凭直觉判断,如此清廉简朴、不贪财不好色,肯定不是同路人。

    在当时,这确实是衡量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重要指标。

    他向顾祝同和蒋介石都提了这件事,但前者不以为然,认为郭汝瑰忠实有能力,是杜聿明疑神疑鬼;后者起了疑心又不愿放弃这么一个人才不用,于是开始考虑派人监视郭汝瑰的一举一动。

    也就有了许亚殷就任七十二军参谋长一事。

    因为是老部下,许亚殷很容易就取得了郭汝瑰的信任。

    令郭汝瑰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一份信任,让他遇见了红色特工生涯的最大危机。

    由于前师长一事,许亚殷早已对郭汝瑰心生不满,如今更是带着监视的任务前来,而郭汝瑰却不知道,还一心把他当做自己最亲近的下属,甚至想把他拉过来。

    有几次,郭汝瑰有意无意地提起近期落败战事和国民党内部的贪污腐败,并表达了自己的一些不满,想试探许亚殷是否有弃暗投明的想法。

    然而许亚殷虽然也对国民党内部颇为微词,却对打击共产党一事毫无异议,关于弃暗投明,他想的是走第三条道路。

    当时郭汝瑰虽然发现许亚殷与自己政见不同,但是并不知道他是蒋介石派来监视自己的特务,一旦有异常就会上报,只是有点失望,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差点暴露了。

    好在多年的潜伏经验让他养成了看三步走一步的谨慎性格,在尚未得到确切答案之前并没有在许亚殷面前流露出想要起义的想法。

    而许亚殷脑筋迟钝,没有听懂来自郭汝瑰的暗示,也没能发现郭汝瑰在暗地里所做的动作。

    由于没有实质性证据,也不想直接得罪郭汝瑰,他只能向蒋介石报告郭汝瑰“如何如何为国民党效力”,才使得郭汝瑰的起义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从1945年重新与党组织联系开始,郭汝瑰抛弃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以“白皮红心”的方式在国民党的权力中枢进行隐蔽战线的特殊作战。

    除了他,还有李克农、钱壮飞、熊向晖、韩练成、廖运周……他们活跃在蒋介石、戴笠、胡宗南、刘峙等国民党首脑高官身边,在枪炮中游走,传出绝密情报,为解放军迅速打垮反动军队作出了无与伦比的特殊贡献。

    生在和平时代,我们是幸福的,但没有见过英雄不代表可以抹掉功绩,没有经历战争不代表可以遗忘历史。

    最近佩洛西访台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台湾局势空前紧张,大陆也是民情激愤。

    但是,我们应当相信我们的政府,相信我们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和实力。

    正如外交部针对G7和欧盟外长的声明做出的国家层面回复:“正告你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任何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径,中国人民必将加倍奉还!”

    参考文献:

    1、陈名海.红色特工弄乾坤[J].检察风云,2020,(16):78-80.

    2、《隐蔽战线春秋书系·回忆录卷》[J].百年潮,2020,(05):97.

    3、魏源.宜宾和平解放始末[J].四川档案,2019,(04):58-59.

    4、王中天.深入龙潭虎穴的四大传奇将军[J].党史纵横,2011,(01):18-19.

    单字解释: 郭 汝 瑰 起 义 后 才 知 自 己 最 贴 心 的 参 谋 长 竟 然 是 军 统 惊 出 一 身 冷 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