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西汉中期,一个醉鬼在酒桌上闹事,结果却导致两大外戚世家翻车!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汉武帝在位时期,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某一天,汉武帝的舅舅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儿。皇帝的舅舅迎娶诸侯王的女儿,这显然是一件大喜事。两家人社会地位都比较高,自然要操办的热热闹闹,同时又邀请了很多当朝权贵,前来见证这场婚礼。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在这场婚礼进行期间,有一个名叫灌夫的男人,喝醉了酒之后,忽然耍起了酒疯。灌夫不但大骂田蚡,而且还把很多前来观礼的礼宾,一起骂了个遍。

    田蚡作为当朝国舅,权势极大。今天又是他大喜的日子,却被这么一个人搅了局,自然是勃然大怒。于是田蚡当即下令,让侍卫抓了田蚡,然后硬按着灌夫的头,去给大家道歉。

    这事虽然有点不体面,但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也就是一个醉鬼耍酒疯而已。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在这场婚宴结束之后,接下来,这件事开始迅速发酵,将越来越多的人牵扯进来。而最终,这事直接导当时两大外戚世家,田家和窦家,同时翻车,就此彻底失势了。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这场婚宴上的闹剧,后世还衍生出了一个成语,叫做灌夫骂座。想要说清楚这个故事,我们其实还得从汉朝的外戚家族历史开始说起。

    在汉朝数百年的历史上,外戚一直是一股很重要的力量。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权力体系,相对来说还比较简单。就连察举制这种东西,都是汉武帝时期,才刚刚推广的。这样一来,皇帝想要治国,自然就只能依靠自己身边的人。

    而在正常状态下,一个皇帝能接触到的人,其实无外乎也就是大臣、外戚、宗室以及宦官。

    在汉朝初期的时候,宦官还不成气候,皇帝也不觉得宦官可以被重用。而老刘家的宗室,因为很多人都是诸侯王,往往反倒会被皇帝忌惮。从汉文帝一直到汉武帝,一直也都在忙着削除这些宗室诸侯王。

    如此一来,前面几位汉朝皇帝,能够重用的,自然也就只有外戚,以及少部分信得过的大臣了。而在这两种人当中,外戚作为皇帝的亲戚,自然更容易得到信任。

    所以,从汉朝开国开始,几乎每一代汉朝皇帝,在位期间,都会导致一个外戚家族迅速崛起。刘邦在位期间,导致吕家迅速崛起。而接下来的汉惠帝,因为汉惠帝娶得是自己亲外甥女,吕后的亲外孙女。所以汉惠帝的皇后,严格来说,其实也算是半个吕家人。

    而等到后来吕后去世,大臣们发动政变,除掉了吕家,吕家自然也就此消失。

    再之后,到了汉文帝在位时期,有两个外戚家族开始崛起。一个是汉文帝母亲薄太后一家,另一个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氏一家。在汉文帝时代,这两家外戚都得到了重用,但是都不算特别强势。

    除了因为汉文帝本人比较牛之外,这主要也是因为,薄家和窦家都不算人丁兴旺。整个家族也就是大猫小猫两三只,根本没几个人。这样一来,就算汉文帝再怎么提拔他们,他们也很难成为超强的外戚世家了。

    顶级的外戚世家,除了高层要掌握权力之外,自家的人数也得过得去。要是就只有几个人的话,那自然也就谈不上是世家了。

    而再之后,到了汉景帝时期,薄家就开始衰落了。这主要是因为,汉景帝最初娶了一个薄家的女子做皇后。但这位薄皇后,后来却一直没生孩子。所以到了汉景帝在位中期的时候,汉景帝就以这个理由,直接废了这位薄皇后。

    皇后被废,而那位汉文帝的母亲,此时也已经去世了。如此一来,薄家自然就彻底衰落了。

    不过,相比之下,到了汉景帝这一朝,窦家却开始继续壮大了。因为汉景帝在位时期,那位窦太后依然还在世。而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时候窦家的人口也比较多了。经过提拔之后,很多窦家人也都得以身居高位,形成一个强大的外戚势力。

    再之后,到了汉景帝在位后期的时候,汉景帝又立了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做了新的皇后。而王娡上位之后,王娡的家人,自然也被迅速提拔。和窦家相比,王家根基比较浅,人也比较少。但王家却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王娡比较年轻。

    只要王娡活着,以后王家反超窦家,其实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就这样,等到汉景帝去世,汉武帝即位之后,这时候的窦家和王家,都成了非常强大的外戚家族。

    尤其是王家,在汉武帝的刻意提拔之下,权势迅速攀升,很快就提升到了可以和窦家平起平坐的地步了。

    不过接下来,就在汉武帝即位之后不久,汉武帝却开始对这两个外戚家族,印象急转直下。

    这主要是因为,汉武帝即位之后,一直想要施展自己的抱负。为了和匈奴开战,汉武帝便想要更改汉朝的治国思想,将原来推行的黄老之道,改为推行儒家学问。因为推行儒家学问之后,汉朝国内思想会高度统一,更有利于汉武帝治国。

    但是接下来,汉武帝的奶奶,也就是那位窦太后,却持坚决反对意见。窦太后生于秦末汉初时期,经历过战争。所以在窦太后看来,黄老思想才是最好的治国之道,她根本不愿意接受任何改变。

    如此一来,汉武帝想要改革,自然就很困难了。后来为了顺利推行改革,汉武帝还特意提拔了窦婴和田蚡这两个人。窦婴是窦太后的堂侄,而田蚡则是汉武帝母亲的弟弟。这两个人,都是出身外戚家族,而且各自代表了窦家和王家。

    而且,这两位外戚,都是比较支持改革的。

    这里我们多解释一句:为什么汉武帝的母亲姓王,而他的舅舅却姓田呢?这其实是因为汉武帝的姥姥,当年先嫁了一户姓王的人家,生下了汉武帝的母亲。但是后来,汉武帝他姥爷死的早,所以他姥姥就改嫁了,改嫁到了一户姓田的人家,然后生下了田蚡。

    也就是说,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和田蚡是同母异父的姐弟关系。

    虽然姓氏不同,但这俩人肯定是一家人。所以田蚡所代表的,既是王家,也是田家。但归根到底,田蚡代表的还是汉武帝他妈。

    然而让汉武帝没想到的是,即便他这么做了,他奶奶还是坚决反对他改革。而且,后来窦太后还利用自己的威势,直接下令,干掉了几个支持改革的核心文臣。就连汉武帝的老师,都直接死在了监狱当中。

    而窦婴和田蚡这两个外戚,也因为支持儒学,直接被撸了下去。对于窦婴这位堂侄,窦太后也一点情面都没留。

    这场失败的改革,后世史称建元新政。因为窦太后的坚决反对,汉武帝也算是栽了一个大跟头。此后几年里,一直到窦太后去世之前,汉武帝都没敢再提改革的事情。

    接下来的几年,汉武帝开始韬光养晦,不断培养自己的人手。在这期间,汉武帝开始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窦家和田家,都不能成为自己的助力,甚至会反倒阻碍自己推行新政。那么接下来,自己到底该用谁呢?

    如果换做当年的汉文帝,面对这个问题,其实反倒比较容易回答。简单啊!直接提拔自己媳妇家的亲戚,再搞出第三个外戚家族不就得了?只要第三个外戚家族出现,势必会和前两个外戚家族争取。

    而且,这个外戚家族,存在的基础是汉武帝本人,那他们自然会竭尽全力去帮助汉武帝。

    但问题是,这个办法,放在当时的汉武帝身上,就不太管用了。

    因为此时汉武帝的皇后,是他的表姐陈阿娇。汉武帝是窦太后的孙子,而陈阿娇,则是窦太后的外孙女。

    这种特殊的身份,意味着陈阿娇的权力,大部分其实并非来自于汉武帝,而是来自于那位窦太后。这也就是说,如果汉武帝提拔陈阿娇娘家那边的人,就等于是在提拔窦家的一样。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汉武帝费了好大的力气,提拔了第三个外戚世家。但新崛起的陈家,却和窦家同气连枝,双方甚至有可能反过来一起为难汉武帝。

    最关键的是,陈阿娇本人是一个典型的恋爱脑。这位表姐做了皇后之后,从来不想着帮汉武帝夺权,只想着自己争宠。如此一来,就算提拔了陈家,对汉武帝也没有任何帮助。而且,汉武帝的那位老丈母娘,陈阿娇的母亲,馆陶公主,本人还是一个控制欲超强的女子。

    真要要让陈家上位,对汉武帝来说,绝对没什么好处。

    既然自己媳妇家也不行,亲妈亲奶奶家不行,老刘家本家不行,那接下来,汉武帝又能用谁呢?

    接下来的几年里,汉武帝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是要提拔那些支持儒学的大臣。虽说这些大臣,和汉武帝没啥亲戚关系。但是只要让他们掌权,未来汉武帝就可以顺利推行新政,并且摆脱两大外戚世家的控制。二是要想办法再找一个女人,让她成为自己的宠妃,然后去提拔这个宠妃的家族。

    基于这个思路,汉武帝开始暗中联系那些大儒。同时,汉武帝也开始去找其他女人。找来找去之后,汉武帝这期间就选中了卫子夫。而接下来,卫子夫又给汉武帝带来了史上最豪华的嫁妆,卫青和霍去病。

    就这样,在汉武帝登基六年之后,那位窦太后终于去世了。而接下来,窦太后前脚刚刚去世,汉武帝后脚就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仅仅一年之后,汉武帝就采纳了大儒董仲舒的建议,正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时,汉武帝又开始正式推行察举制,给了天下读书人一条上升通道。

    这两件事做完之后,汉武帝一下子就得到了天下读书人的支持。整个汉朝内部,也开始逐渐由黄老思想,转变为推崇儒学,国家意志开始高度统一。

    所以,就在推行察举制一年之后,汉武帝就在马邑地区设伏,正式开始进攻匈奴。当然,这一战的结果,并不是太乐观。虽然汉武帝费了好大的力气,设了一个圈套。但结果,因为汉朝的布置太过粗糙,让匈奴人提前发现了不对劲,最后汉朝只能无功而返。

    这就是历史上的马邑之围。

    马邑之围,虽然是一场失败的伏击战。但是自此之后,汉朝和匈奴的较量,就算是正式开始了。而且,通过这一战,汉武帝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第一,当时汉朝军中,确实缺乏真正的顶尖名将。虽然之前汉景帝给他留下了不少老将,比如李广和程不识等人,都算是不错的将军。但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帅才,没法独当一面,独自负责对匈奴的战争。

    第二,汉武帝发现,自己对于国家的控制,似乎远比他想象的要更弱!因为在马邑伏击战期间,虽然计划很好,匈奴人也确实来了。但是结果,用来做诱饵的牛羊,漫山遍野都是,却没人去放牧。

    更离谱的是,当匈奴人发现不对劲,开始撤退的时候,汉朝这边没有任何预案。然后就眼睁睁看着匈奴人退走,根本没人去追!

    这也就意味着,汉朝这边的很多人,根本没做好战争的准备,甚至没把汉武帝的命令当回事。哪怕是开战的情况下,动作依然很敷衍,所以才会导致马邑伏击战失败。

    对于第一个问题,接下来,汉武帝开始大力提拔以卫青为首的年轻派将领,逐渐牢牢控制了军队。

    而对于第二个问题,汉武帝想来想去之后,发现自己之所以无法完美控制国家,最大的障碍,其实就是两大外戚世家,窦家和王家!

    这两大外戚家族,在朝中根深蒂固,权势滔天。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更想保持现状,不愿意和匈奴开战。虽然对于汉武帝的命令,他们坚决执行。但这种思想上的不统一,依然带来了巨大的分歧。

    最要命的是,对于这两个外戚家族,汉武帝没法直接下狠手,甚至根本没办法下手。因为这两大外戚世家,本身就是他坐稳皇位的基础。如果动了这两大外戚世家,汉武帝的皇位就会坐不稳。而且,当时汉武帝的母亲还活着,他自然也不可能去动王家。

    这可咋整呢?

    对于这个问题,汉武帝想了很长时间,都没想到解决方案。因为不管怎么想,这似乎都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不动这两大家族,这两大家族始终是个阻碍。而如果动了他们,汉武帝自身皇位就坐不稳。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发生了灌夫骂座那件事。

    请注意,以上所说的这些事情,虽然和灌夫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但实际上,这些东西,却直接决定了灌夫的生死。

    简单来说,就是汉武帝想要利用这件事,去打压窦家和田家。

    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

    先说灌夫。灌夫虽然姓灌,但是和当年那位开国功臣灌婴,其实没多大关系。准确来说,灌夫他爹,原来是灌婴的家臣。后来因为表现比较好,所以才被赐姓为灌。

    再后来,到了七国之乱的时候,灌夫他爹就带着他,一起上了战场。然后,灌夫他爹死在了战场上。而灌夫本人,大概是出于为父报仇的状态,所以打仗的时候就异常勇猛。

    就这样,阴差阳错之下,灌夫获得了不少军功。所以七国之乱结束之后,灌夫也就迅速升官,被任命为中郎将。后来在汉景帝在位后期的时候,升任代国丞相。而到了汉武帝登基之后,则是又先后担任淮阳太守、太仆,后来又成了燕国的相国。

    实际上,到了汉武帝时代,灌夫的地位其实已经很高了。要知道,太仆可是九卿之一,在汉朝中央绝对是最具实权的岗位。从灌夫的履历,我们也能看得出来,其实在汉景帝在位后期的时候,他就已经跻身国家高层,早就已经算是得到了重用。

    但到了这一步之后,灌夫的仕途,却已经到头了。

    这倒不是因为汉武帝不想提拔他,而是因为灌夫个人的能力,已经不足以担任这么高的位置了。灌夫能升上来,最核心的原因,其实就在于他参与平定了七国之乱。在汉景帝时期以及汉武帝时代初期,但凡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立下过大功的人,基本上都能得到重用。

    就比如窦婴,身为窦家人,他自然理所应当得到重用。但是和其他窦家人相比,窦婴之所以能得到更大的重用,甚至升为丞相。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之前七国之乱的时候,他曾经镇守荥阳。

    不过,灌夫的军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是他自己凭本事得来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爹牺牲在战争当中,所以才换来了他今天的地位。可是到了九卿这一级之后,如果再想往上升,那就需要真才实学,而且必须要准确站队。

    这两个条件,灌夫偏偏一个都不满足。

    在才能方面,灌夫志大才疏。而在站队方面,灌夫基本上没有什么政治智慧,完全都是凭感觉。

    简单来说,灌夫其实就是一个真正的莽夫!他其实不适合做官,更适合做一个游侠。

    这种性格,让灌夫的仕途变得极为奇葩。比如说,在汉武帝登基之初,汉武帝曾经想重用灌夫,将他提拔为太仆。结果在这之后,不到一年,灌夫就因为喝醉了酒,将窦太后的兄弟打了一顿。所以后来,汉武帝为了报他,这才让他去燕国做国相。

    而到了燕国之后,灌夫依然不老实。没过几年,就因为犯事丢了管身,然后便赋闲在家。

    但这样的灌夫,却偏偏和窦婴交情极好。这事说来也很奇葩,他打了窦太后的兄弟,却偏偏和窦婴关系很好,后来甚至还愿意替窦婴得罪满朝权贵。

    因为和窦婴关系比较好,接下来,灌夫开始莫名其妙卷入了这场外戚之争。

    就在灌夫赋闲在家期间,这时候那位窦太后已经去世了。窦太后死后,窦家的地位,自然是一落千丈。而窦太后去世之后,原本做过丞相的窦婴,自然就成了窦家新的带头人。

    此时的窦婴,虽然没有明确官身,却还有一个侯爵在身,也算是窦家的门面人物了。

    相比之下,靠着王太后起来的王家和田家,则是成了新的最强外戚。尤其是田蚡,作为王太后的弟弟,更是直接被封为丞相,权势炙手可热。

    如此一来,窦婴和田蚡的地位,就彻底颠倒了。原本田蚡想给窦婴当跟班,窦婴都不愿意搭理他。可是如今,田蚡却反超了窦婴,成了新的丞相。在这种情况下,窦婴自然就有点难受了。

    而且后来,田蚡为了表示,自己的地位已经超过窦婴,还公然派人去联系窦婴,想要强买窦婴在城外的土地。如此一来,窦婴自然更生气了。

    而接下来,完全搞不清楚状况的灌夫,知道这事之后,竟然打算自己做这个中间人,调和一下窦婴和田蚡的关系。但凡灌夫有点政治智慧,这时候都应该看清楚,这是两大外戚世家的起伏之争,根本就不是他能插手的。就算他和窦婴关系好,也不应该掺和这种事情。

    可问题是,脑子拎不清的灌夫,却偏偏想掺和这事,而且还是主动请缨。

    在灌夫的提议下,窦婴准备了酒席。然后,灌夫亲自去邀请田蚡,希望田蚡可以来灌婴府上赴宴。大家吃顿饭,沟通一下感情,那点所谓的不愉快,自然也就都在酒里了。

    至少灌夫是这么认为的。

    而接下来,当灌夫去邀请田蚡的时候,田蚡也没拒绝。估计当时田蚡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个愣头青,来掺和这事,所以也没往心里去。而到了约定的那天,田蚡根本就没打算去,灌夫反倒是亲自驾着车马,来田蚡府上接人了。

    就这样,在灌夫的生拉硬拽下,田蚡实在是抹不开面子,最后只能赴约前往窦婴府上。不过,到了窦婴府上之后,田蚡倒也再摆什么谱。双方宾主相宜,喝酒喝得也很开心。一直喝到晚上,田蚡才尽兴离去。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其实已经算是一个很好的结局了。

    从田蚡的角度来说,他这天能来吃饭,本身就已经是很给面子了。之前田蚡向窦婴索要土地,其实也不单单是为了那点土地,更多其实是为了彰显一种态度,表明如今王家已经比窦家强了。

    而如今,田蚡前来赴宴,也是想和窦婴缓和关系。田蚡想让王家压过窦家,但是却不想和窦家撕破脸,依然还想和窦家做朋友。

    至于灌夫,既然促成了双方的饭局,自然也是大功一件。以后的田蚡,其实也会记得灌夫这个人情。至于窦婴,那就更会感激灌夫了。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对于这个结果,灌夫本人,却偏偏不太满意。

    灌夫觉得,田蚡只不过是靠着皇帝舅舅这层身份上位,自己其实没啥本事。当年他叱咤风云的时候,田蚡还不知道在哪儿吃土呢!而这一次,田蚡看似挺给面子,但却让自己在他家门口等了那么长时间,来了之后又挺能摆谱……这些举动,都让灌夫觉得自己折了面子。

    所以接下来,灌夫反倒是恨上了田蚡,然后灌夫就开始怂恿窦婴,不让窦婴交出自己的土地。再之后,随着窦婴突然变卦,拒绝给土地,田蚡也是一脸懵。等他知道这是灌夫的意思之后,则是瞬间就怒了。

    在田蚡看来,自己能够去吃饭,已经是给了天大的面子。至于灌夫,你算老几啊?再说这事和你有啥关系啊?而且,田蚡觉得,自己以前其实和窦婴关系也还不错。当初建元新政的时候,他们两个都是支持汉武帝改革的,算是政治盟友。之前窦婴的儿子犯了事,他还帮忙捞过人。

    怎么到了这会儿,你们就翻脸不认人了?还敢驳我的面子呢?

    就这样,在灌夫的愚蠢行径下,原本一件好事,硬生生变成了坏事。自此之后,田蚡和窦婴之间,彻底开始结仇了。同时,田蚡也开始记恨上了灌夫,之后开始不断给灌夫下绊子。而灌夫也不手软,开始暗中给田蚡找毛病。

    如此一来,随着双方你来我往交手几次之后,双方之间的仇怨,就越来越深了。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不久之后,就发生了灌夫骂座这件事。

    公元前131年夏天,大概就在双方结仇不久之后,田蚡正式迎娶燕王的女儿。当朝相国迎娶诸侯王的女儿,这自然是一件事大喜事。所以婚礼那天,长安城内的大部分权贵,都接到了田蚡的邀请。

    这其中,也包括窦婴,但是不包括灌夫。

    虽说窦婴和田蚡有点仇,但是作为两大世家的话事人,田蚡还是得卖窦婴一个面子,至少双方面子上得过得去。反倒是灌夫,田蚡觉得以自己的地位,实在没必要给他面子,所以就没请他。

    不过接下来,窦婴却觉得,这是一个缓和双方关系的机会,所以就硬拉着灌夫去参加了婚礼。而灌夫到了现场之后,田蚡对于这位不请自来的客人,也没拒绝,直接让他参加了自己的婚礼。

    就这样,随着宾客们逐渐落座,婚礼正式开始。

    婚礼开始之后,大家都是高层权贵,今天又是大喜的日子,自然得多喝几杯。而喝了几杯之后,窦婴为了缓和关系,便主动起身,向田蚡以及其他权贵敬酒。不过,因为窦婴如今已经不是丞相了,赋闲在家。所以有些权贵,就没起身还礼,只是坐着和窦婴喝酒。

    见到这一幕之后,窦婴没太多反应。反倒是灌夫,顿时火大了。

    在灌夫看来,大家这种表现,就是势利小人趋炎附势的表现。以前窦婴做丞相,这帮人上赶着陪酒。如今窦太后死了,窦婴也赋闲在家,这帮人连起身都不愿意。

    所以接下来,灌夫便仗着自己喝醉了酒,公然开始大骂这些不起身的宾客。能参与这场婚宴的,都是长安城内有头有脸的人物,谁愿意被灌夫当场痛骂呢?于是再之后,场面就开始混乱了起来。有些被指名道姓辱骂的权贵,更是当即愤然离去。

    这下子,田蚡的面子也守不住了。

    在田蚡看来,今天是自己大喜的日子,灌夫这么做,就是在扫自己的面子,也是在扫王家的面子。所以接下来,田蚡当即下令,让侍卫绑了灌夫!

    其实事情一直到这里,都不算什么大事,顶多就是几个权贵之间的私人恩怨。说破大天去,也就是不太体面,有点扫兴而已。

    但问题是,接下来,当汉武帝知道这件事之后,情况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汉武帝敏锐的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同时打压王家和窦家的绝好机会。

    接下来,在汉武帝的暗中推动下,事情开始发展向了一个未知的局面。首先,田蚡为了找回面子,树立自己丞相的威严,直接给灌夫扣了一顶大帽子。因为田蚡的这场婚礼,是他姐姐亲自牵线的,也就是有太后的诏令。而灌夫公然撒酒疯,就是对王太后不尊敬,犯了大不敬之罪。

    如果说,撒酒疯只是一件小事。那么大不敬的罪名,那可就真的是天大了!

    而当事情演变到这一步之后,接下来,窦婴就坐不住了,很快就进宫来找汉武帝。窦婴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想保住灌夫。这事也比较好理解,因为灌夫是替窦婴说话,如果窦婴不保他,以后就没人替窦家卖命了。

    当然,最关键地方,还是在于窦婴这个人比较讲义气,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小兄弟落难。

    但问题是,窦婴这一插手,王太后就不干了。

    要知道,王太后是窦太后的儿媳妇。之前窦太后活着的时候,王太后其实也没少受气,王家也一直被窦家压制。如今窦太后都已经死了,王太后自然不能容忍窦家继续压在王家头上。

    所以接下来,王太后也开始施压,表示必须得重罚灌夫。

    就这样,在汉武帝的暗中推动下,原本芝麻大的一件小事,彻底演变成了王家和窦家的全面冲突。到了这一步,双方已经谁都不能后退了。因为一旦退后,就等于是把第一外戚家族的地位,直接让给了对方。

    因为这事彻底闹大了,接下来,汉武帝便索性让事情闹得再大一些。直接把这件事,放到朝堂上公开讨论,让大家一起决定,灌夫到底应该是什么罪名。

    而到了朝堂上之后,大家的讨论结果,就又很耐人寻味了。很多大臣碍于王太后的权威,都说灌夫应该被从严处理。但在汉武帝的暗示下,也有一些大臣,说这不过是一次酒后闹事,根本不应该重罚。

    再之后,当这个结果传到王太后这边之后,王太后再次大怒,当即表示自己家不能受欺负。所以最后,不光灌夫被判了死罪。就连窦婴本人,也因为给灌夫求情,直接被抓了起来。

    这一下,事情自然就更大了。

    而窦婴本人被抓起来之后,这时候已经不光需要想着怎么救灌夫了,当务之急,是保住他自己。最后窦婴实在没了办法,只能拿出汉景帝给自己的遗诏,想要拿这份遗诏,保住自己的性命!

    随着窦婴拿出遗诏,事态再次升级了。

    对于这份遗诏是否存在,后世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反正按照窦婴自己的说法,那就是汉景帝临死之前,给了他一份遗诏,让他以后可以遇到不方便的事情,自己便宜行事。

    而当窦婴拿出这份遗诏,想要给自己赎罪之后,接下来,汉武帝马上派人去查了宫里的圣旨存档。结果发现,宫里的存档,根本就没有窦婴拿出来的这份圣旨的备份。

    这也就是意味着,窦婴的这份圣旨,很有可能是伪造的。

    就这样,窦婴拿出这份遗诏之后,头上又多了一个伪造圣旨的罪名。

    到了这一步,窦婴已经彻底没救了。

    对此,后世史学家普遍认为,遗诏应该是存在的。但是汉武帝提前拿走了宫里的存档,目的就是想借此推波助澜,彻底打压王家和窦家。

    所以接下来,灌夫直接被以‘大不敬’的罪名,全家处死。至于窦婴,则是因为伪造圣旨的罪名,最后被处死了。

    窦婴一死,整个窦家瞬间再次衰落。剩下的窦家人,再也没谁能扛起窦家的大梁,所以窦家此后就彻底衰落了。

    窦婴死后,田蚡和王家,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但实际上,接下来王家同样也输得很惨。作为当朝权宦,王家只因为喝酒骂人这样一件小事,就直接杀了窦婴和灌夫。尤其是那位王太后,更是坚持要斩尽杀绝。

    这样霸道的王家,自然得不到大家的尊重和信任。尤其是原本追随窦家的那些势力,也不太喜欢王家。毕竟,谁都不愿意做下一个灌夫。灌夫好歹还做过九卿之一,尚且被直接砍了。那么要是轮到自己,是不是就更惨了?

    所以在这之后,王家就受到了整个朝堂的暗中抵制,举步维艰,权威受到了极大的折损。

    至于田蚡本人,后来也意识到这是汉武帝的手段,开始越来越害怕。仅仅一年多以后,田蚡就惊惧而死,死的不明不白。

    这就是历史上的‘灌夫骂座’事件。

    因为一次肆意耍酒疯,结果导致两大外戚世家,同时栽了跟头。而王窦两家的衰落,也让汉武帝进一步控制了朝堂,拥有了更多的权力。

    所以,就在窦婴被杀一年之后,也就是窦家彻底垮台一年之后,汉武帝正式下令,废了自己的皇后陈阿娇,然后改立卫子夫做了新皇后。

    而随着卫子夫上位,自此之后,卫家开始横空出世,成了新的第一外戚家族了。

    单字解释: 西 汉 中 期 一 个 醉 鬼 在 酒 桌 上 闹 事 结 果 却 导 致 两 大 外 戚 世 家 翻 车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