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三国演义:萧何的荣誉,董卓和曹操为什么背负不了?霍光有话说

    2023.09.25 | 历史网 | 次围观

    萧何,刘邦的同乡,西汉帝国的开创者之一。两任西汉丞相,先帮助刘邦成就霸业,后辅佐刘盈、吕雉稳定西汉政权。

    终其一生,忠于刘氏,维护西汉。

    萧何除了成为异姓诸侯第一人,也成为历史上首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西汉权臣。

    纵观两汉历史,能做到【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权臣寥寥无几,然而在东汉末年,不仅出现了,而且出现了两位。

    他们分别是董卓和曹操。

    初平元年,董卓废掉汉少帝,另立陈留王为汉献帝,自封相国,董卓开启了【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董丞相人生。

    建安十三年,一统北方的曹操欲一统天下,赤壁之战前,曹操恢复丞相制度,也自封丞相,自此曹操也开启了【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曹丞相人生。

    【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是什么意思呢?

    为什么可以让董卓和曹操如此痴迷呢?

    一切需要从【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十二个字背后的含义说起。

    【赞拜不名】是臣子拜见皇帝时,司仪官不称呼其姓名,而是以官职代替姓名,以显示皇帝对此人的礼遇。

    正常情况下,如果萧何求见汉高祖刘邦,司仪官报告刘邦的时候会说“相国萧何求见”。皇帝同意觐见后,司仪官会呼喊“宣萧何觐见”。但有了【赞拜不名】就不一样了,皇帝也不喊萧何的名字,而是以相国的官职代替。

    一方面表示皇帝对萧何的尊重和信任,另一方萧何至高无上的地位的直接表现。

    在注重礼法的封建社会,臣子可以获得皇帝的尊重,本身就是一件难以言说的荣誉。

    【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意思虽然有差别,但意义相同。

    【入朝不趋】是指觐见皇帝的时候不需要弯腰小步快走,【趋】就是弯腰小步快走的动作。享受【入朝不趋】就是无论何时何地在朝廷、皇宫或者皇帝面前,都可以直着腰走路。

    【剑履上殿】就是可以不脱鞋上朝,同时朝堂之上可以佩戴随身宝剑。

    一旦臣子获得【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就意味着,无上的荣誉,特殊的待遇以及至高的地位。

    如此大的诱惑力,董卓能不动心,曹操能不在乎吗?

    所以当董卓和曹操成为东汉王朝的实际掌权者的时候,他们都不约而同,迫不及待的以【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

    当然,董卓和曹操又有所不同!

    董卓成为相国后,他的所作所为本质上是加强和巩固自身的权力。

    对于东汉王朝的稳定,董卓不关心,也不在乎。

    作为地方政权,董卓想长期染指东汉王朝的权力中心,他就希望京畿地区越乱越好,只有乱,董卓大军才有存在的意义。这也是地方军政权的致命缺陷。

    而曹操成为相国后,他的所作作为是通过压制其他诸侯,强大自身。虽然本质上并不是维护东汉政权的统治,但客观上东汉政权在曹操的保护下得以继续下去。

    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正是因为曹操在客观上维护了东汉王朝,所以曹操的名声比董卓稍微好一点。

    但如果拿他们和萧何相比的话,完全没有可比性。

    萧何是绝对终于刘氏和西汉王朝的,不管曾经的伙伴是谁?只要他们做了危害西汉政权稳定性的事,萧何都不会手下留情。

    萧何对韩信如此,萧何对樊哙也是如此。

    终其一生保护刘氏,稳定西汉政权,保护刘邦帝业,萧何的【文终】谥号实至名归。

    除了萧何之外,西汉的另一位权臣霍光也为了西汉政权的稳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然而即便如霍光,

    终其一生也不敢以【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为自己正名,

    更何况残暴的董卓,

    利己主义的曹操呢?

    单字解释: 三 国 演 义 萧 何 的 荣 誉 董 卓 和 曹 操 为 什 么 背 负 不 了 ? 霍 光 有 话 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