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谁叫程黄兵团打密云的?《大决战》中主席发火,是否属实

    2022.08.31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四野战将系列16:程子华(下)

    作者:桅杆

    在电影《大决战》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主席生气地在雪地里站了2个多小时,周副主席来劝,主席说出了生气的原因:一是杨李(杨成武、李天焕)兵团没有切断张家口与宣化之间的联系;二是杨罗耿(杨得志、罗瑞卿、耿飚)兵团“拖拖拉拉,动作太慢”;三是说“还有这个程黄兵团,谁叫他们前卫打密云的?惊动了傅作义,岂有此理!”

    这个程黄兵团,指的就是东野第2兵团,司令程子华,参谋长黄志勇。

    首先要确认,电影中表现的这一细节有部分是真实的,主席确实发火了。

    笔者查阅资料,主席发火之事应是事实。这从相关电报的措辞即可以看出。引起主席发火的三件事,前两件有电报为证,但第三件似乎没有依据。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情况:

    关于前两件事,总部在1948年12月7日给程黄、杨罗耿、杨李的电报中,可以看出主席的强烈不满。电文中有这样几段:一是“杨李过去违背多次清楚明确的命令,擅自放弃隔断张、宣联系的任务,放任35军东逃是极端错误的”。二是“杨罗耿应遵多次电令,阻止敌人东逃。如果该敌由下花园、新保安向东逃掉,则由杨罗耿负责”,并在电文中历数了杨罗耿行动迟缓问题。这样严厉的措辞,在主席给各野战军及各部队的电报中,是极为罕见的。

    程子华

    早在11月12日,总部就致电程黄:对付傅作义部,重在抑留它在平、津、张保地区,不使西通或南撤。11月29日,杨李兵团突然包围张家口,傅系当天即派其嫡系王牌35军出丰台驰援。先将35军引出北平,再包围在张家口至宣化之间。这是主席部署平津战役的重要一步:只要35军被围在张宣之间,傅作义就下不了南撤的决心。这样,就可以将整个傅作义集团抑留在平津地区加以歼灭,进而缩短解放战争的进程。

    可35军这时却逃出了张家口,并且“竟敢乘车300余辆毫无阻碍地东去”。此时,东野主力尚未入关。一旦35军逃回北平,整个战场形势将陷入被动。所以,35军动向事关重大。主席对杨李和杨罗耿两兵团不满、着急或发火是有原因的。

    可就在主席发火的当天(12月7日),东逃的35军军长郭景云下令在新保安休息1个晚上,杨罗耿兵团终于赶到并将35军包围。这个变化,却是未曾料到的。

    程黄兵团打密云并无不妥——

    关于主席生气的第三个原因,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当时的情况是:

    首先,因打密云“惊动了傅作义”是不成立的。程黄兵团作为东野先遣兵团紧急入关的目的,就是要威胁北平,迫使傅作义放弃偷袭石家庄的念头。因此,早在11月9日程黄兵团就已经抵近北平并故意示形,傅作义也据此撤了攻石家庄的部队。也就是说,程黄兵团早在近1个月前就已经在北平附近展开。此外,12月1日,程黄兵团已经推进到平谷地区,离北平仅50多公里,不存在因为打密云而“惊动了傅作义”一说。

    其次,程黄兵团在12月5日就打下了密云。12月2日,程黄兵团接到总部电报,要求其“协同杨罗耿和杨李兵团歼灭傅军”。程子华当天即命令以11纵为前卫,4纵跟进。部队在12月3日经过密云时,发现守军不多。程子华遂命令11纵主力包围密云,另以一部包围怀柔,并令骑兵师和独立师向北平以北机动。其意图,一是把北平敌人的注意力引向北面,掩护兵团主力的西进行动;二是顺便扫清障碍。同时命令4纵改为前卫,超越11纵向平张线兼程急进。也就是说,攻打密云并没有影响程黄兵团的整体行动。

    第三,在12月7日指责杨李、杨罗耿的电报中,主席并没有批评程黄兵团,而是要求程黄占领怀来、八达岭一线,隔断东西敌人联系,并相机歼灭该段敌人。此前此后,总部布置平张线作战与程黄兵团的往来电报中,没有一处提到密云,更没有批评、指责程黄兵团的内容。

    第四,相反,程子华指挥4纵、11纵以迅速有力的动作,打下密云并控制了南口、怀来一线,超额完成了总部下达任务。对此,12月10日,主席在布置平张线作战的电报中,还特地予以嘉奖:“我程黄兵团前曾攻占密云(11纵),九、十两日又歼灭16军军部及该军109师又22师1个团(4纵),并完成了对104军的包围。凡此均堪庆贺,应予嘉奖。”也就是说,打下密云等行动得到了总部的嘉奖,主席怎么会为此发火呢?

    程黄兵团平张线战果颇丰:

    当时平张线的战场态势是:张家口之敌被杨李兵团包围,新保安之敌被杨罗耿兵团包围。为了接应35军向北平突围,傅作义派104军向新保安攻击前进,并已经抵达新保安附近;同时将16军置于康庄至南口一线,保障104军后路。

    根据总部命令,程子华指挥4纵和11纵在平张线上首战康庄,歼灭敌16军大部,一举切断了平张线。敌104军一见后路被断,立马放弃对35军的救援行动,急速向北平撤退。程子华立即命令4纵展开追击。经过1天的追击作战,全歼敌104军,同时11纵攻占南口、昌平和石景山等地。

    程黄兵团的平张线作战取得了丰硕的战果,再次得到总部的表扬和嘉奖。程子华在平张线的作战指挥中,部署得当,机动灵活,果断有力,可圈可点。应当说,自东野先遣兵团入关后,出色完成了总部赋予的战略或战役任务:先是解了石家庄之围,后在平张线上大显身手,有力地配合了华北两个兵团的作战,为主席布局平津战役立下了首功。北平解放后,程子华被任命为北平警备司令员兼政委。

    程子华在平津战役中战功卓著,指挥上也相当出色。可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电影《大决战之平津战役》中,为什么会出现“还有这个程黄兵团,谁叫他们前卫打密云的?惊动了傅作义”这样的台词?

    单字解释: 谁 叫 程 黄 兵 团 打 密 云 的 ? 大 决 战 中 主 席 发 火 是 否 属 实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