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陈仓小城,郝昭军士一千多人,为什么可以抵挡善于用兵的诸葛亮?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诸葛亮北伐时,统军数万,却被一座名叫陈仓的小城,率军一千多人的郝昭阻挡了,昼夜猛攻二十多天,久攻不下被迫撤兵。善于用兵的诸葛亮、名不见经传的郝昭;蜀军主力、一千多人,两边这么悬殊的对比,陈仓城为什么可以屹立二十多天而不沦陷?

    从地图上看,陈仓是陇西、关中和巴蜀交汇的战略重地,并且本身依山傍水,地势险要。第一个原因来了:陈仓是小城,但陈仓更是坚城,是名副其实的军事要塞。陈仓新城修建在宝鸡东边,地势十分险要,是一块高地,西东南三面陡崖,城防坚固。几十年前,西凉王国挟持韩遂叛乱,攻击陈仓八十多天都没有攻陷,西凉军骁勇天下闻名,陈仓关险要要名副其实。所以诸葛北伐几万蜀汉大军攻击时,只能从陈仓北部进攻,其它三面是陡崖,兵力优势难以发挥。

    第二个原因就是陈仓守将是郝昭,名气不大,可在关中打了几十年了,胆略过人,心思缜密。一千多人面对名扬天下的诸葛亮数万蜀军精锐,誓死不降,严词拒绝老友的劝降,并且善于鼓励军士,这就是郝昭胆略过人的一面。在抵挡蜀军时,诸葛亮使用多种攻城器械,郝昭用放火箭、填地堑等方式从容应对,说明他在物资方面早有准备,这是他心思缜密的一面。兵书《尉缭子》有一种说法“百人被刃,陷行乱陈;千人被刃,横行天下‘’一个统帅对于一直部队的影响是巨大的,而郝昭就是这么一个善于统兵的人,除了陈仓坚固,郝昭出色的个人能力也至关重要。

    第三个原因就是蜀汉进攻陈仓是为了策应东线陆逊伐魏,战斗欲望并不强烈,攻城也多以器械攻击为主。陈仓道险峻天下皆知,攻关中走陈仓是最差的路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当年韩信就是利用章邯对于陈仓道险峻地势的自信,偷袭陈仓出汉中的。可诸葛亮北伐不同,选择最险要的陈仓道,出兵却又大张旗鼓,其意图就是为了吸引魏军增援。陈仓防守二十多天后,名将张郃率领关中大军星夜兼程赶来支援,蜀军撤退,而张郃之前是要率领关中兵马攻击荆州,阻挡陆逊的。诸葛亮此次北伐就是一道阳谋:关中军增援,蜀军撤退,收获东吴情谊;关中军不增援,就假戏真做,攻破陈仓,直扑关中腹地长安。所以从战争结果看,郝昭在陈仓守卫战中取胜了;可从战略大势来看,诸葛亮取胜了。

    陈仓大胜,陈仓不胜,之中关键在于是从战争结果还是战略大势来看问题。陈仓城可以防守成功除了陈仓本身易守难攻的客观因素,及诸葛亮统帅的蜀军战斗欲望在张郃率军增援之后就大为缩减的主观因素之外,郝昭本人胆略过人、心思缜密的将才风范一览无余。陈仓之战,一战名垂青史,郝昭文武兼备;取势运筹,进退经纬之间,诸葛亮不负卧龙之名。一座巍巍陈仓城,见证了刀光剑影,也暗藏着韬略运筹。

    参考资料:

    《三国志》

    《魏略》

    《尉缭子》

    单字解释: 陈 仓 小 城 郝 昭 军 士 一 千 多 人 为 什 么 可 以 抵 挡 善 于 用 兵 的 诸 葛 亮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