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八路军成立,杨得志不做115师的团长,为何要去独立团做副团长?

2024.01.31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37年8月25日,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陕北红军统一改编为八路军,准备奔赴抗日战场。

由于受到国民党的编制限制,八路军只有3个师,能够担任各级首长的都是久经沙场的名将,其中115师林彪任师长,聂荣臻任副师长兼政委,兵力一万四千人,是八路军的绝对主力。

任命状刚下达不久,115师343旅685团团长杨得志悄悄找到聂荣臻,说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请求:“聂政委,685团团长还是让别人干吧,我想去独立团,哪怕当个副团长也行。”

聂荣臻正在收拾行装,没时间跟他说闲话,随口问了一句:“为什么?”杨得志说:“独立团是红1团改编的,我是老红1团的人,熟悉部队的情况。”

杨得志这么一说,聂荣臻就明白了。原来,杨得志和红1团之间,是血与火凝结成的感情,他始终无法放下自己曾经的队伍。

杨得志

红1团急先锋

杨得志,原名杨敬堂,是湖南醴陵县人,算是毛主席的半个老乡,年轻时为讨生活,到安源当了煤矿工人,而安源路矿正是我党早期工人运动的中心之一。

1928年湘南起义爆发以后,杨得志毅然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参加工农革命军,上了井冈山,从警卫排排长干起,一步步做到红1师1团团长。

刚当上团长不久,杨得志就迎来一场恶战。当时红一军团正在福建建宁与国民党三个师激战,敌人向建宁县北的制高点三岬嶂攻击前进,一旦拿下这个制高点,整个建宁县都尽收眼底,对我军非常不利。

红1师师长李聚奎向杨得志下达了作战任务,一定要抢在敌人的前面占领三岬嶂,并坚决守住阵地。

李聚奎

杨得志召开了简短的战前会议后,红1团立即行动起来,由他亲自率领2营、3营,政委符竹庭率领1营做预备队,趁着天黑迅速向三岬嶂挺近。

行动当晚天上下着雨,战士们踩着泥泞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爬上三岬嶂,杨得志命令道:“敌人离我们不远了,你们抓紧修筑工事,天一亮就准备战斗。”

这里山石崎岖,视线又不好,战士们只能摸黑用手搬石头、用刺刀挖掩体,一直忙了半夜。好在国民党军行动迟缓,天亮时战士们轮流休息了一会儿,杨得志趁这个机会查看三岬嶂的地形,做出了相应调整。

不一会儿,国民党军的飞机先到,他们向阵地报告了我军位置并向阵地投下了炸弹,紧接着,后方的炮弹呼啸着飞过来,阵地上弹片横飞,我军躲进简易工事里默默忍受着。

杨得志等人

炮火准备大约有半个小时,当炮声停止的时候,就意味着敌人的步兵要上来了,杨得志当面嘱咐2营长和3营长:“敌人虽多,但这里的地形易守难攻,你们要谨慎,不能硬拼。”

敌人对三岬嶂发起轮番进攻,1团战士们英勇战斗,与敌周旋了三昼夜。由于2团和3团没能按原定计划行动,1团压力倍增,子弹打没了,就用石头向敌人砸去,始终牢牢地守住阵地。

李聚奎向杨得志喊话:“你们一定要顶住,我马上派4团来支援,再坚持一下!”杨得志也坚定地回答:“请你放心,坚决完成任务。”

两个小时以后,4团赶到,与2团一起从侧翼对敌人猛攻,1团也从山头冲下来,一举击溃敌人主力,迫使其退回封锁线。

军队

此战打出了红1团的威名,之后一遇上急难险重的任务,红一军团领导首先想到的就是杨得志的红1团。长征开始时,由林彪亲自点将,杨得志率领红1团,做整个红一军团的开路先锋,他的得意之作就是强渡乌江和大渡河。

1935年1月1日,红一军团冲破四道封锁线,来到乌江回龙场渡口,敌人为防止红军渡河,早已搜刮了所有的船只,连一块木板都没剩下,想架桥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对岸就是敌人的守军。

杨得志找到了一片竹林,命令士兵们砍竹子做成竹筏,组织突击队在火力掩护下向对岸冲过去,国民党杂牌军哪里见过这种阵势,纷纷落败而逃。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红1团成功建立桥头堡,掩护红一军团主力过江。

杨得志

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进入四川以后,蒋介石派重兵围追堵截,准备把红军绞杀在大渡河边的安顺场,叫嚣要让毛主席做第二个石达开。

杨得志再次临危受命,率领急行军赶到前线,那里有川军的2个连驻守,他让政委黎林带着2营在下游佯攻,自己带着1营悄悄接近安顺场后冒着大雨突然出击。

短短20分钟我军就解决了战斗,最关键的是他们还抢到了一只木船。

但仅靠一只木船,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把红军主力渡过去的,因此军委的计划是,红1团首先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然后红1师和红2师夹河北上,抢占泸定桥。

红军

红1团在阵前动员,从1营2连中挑选了十七名勇士,顶着对岸敌人的枪林弹雨,在湍急的河水中前行,快要登陆时,敌人冲出堡垒,准备把我军赶下去。

为了保证突击队顺利冲上岸,杨得志叫来了神炮手赵章成,只见赵章成伸出拇指目测距离,气定神闲地打出3发炮弹,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一样,准确命中敌人的聚集区,掩护十七勇士控制了滩头阵地。

后续部队一拥而上,击溃川军一个营的守卫部队,红1师主力北上,有力配合了红2师4团飞夺泸定桥,使中央红军顺利脱离险境。

红军

服从革命需要

回到文章开头所说的,杨得志接到685团团长的任命状后,一开始还是很兴奋的,认为这是大显身手的好机会,直到他遇到了几个红1团的老战友。

一问才知道,包括红1团在内的原红1师改编为115师独立团,团长居然还是飞夺泸定桥的红4团团长杨成武。

同为红军“三杨”之一,杨得志对杨成武还是很敬重的,但老部队让别人带着,心里总不是滋味,加上几个老战友你一言我一语,勾起了一位战士最朴素的感情。

正是因为杨得志与红1团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在得知自己出任685团团长时,并不满意,而是坚持要去老红1团改编的独立团。

杨得志

那么聂荣臻会不会答应他呢?

尽管聂荣臻明白杨得志的用意,但军令如山,不可能改变。聂荣臻有些生气地说:“让你去685团是上级的命令,命令下达了就要执行,部队马上就要过黄河了,你还在磨蹭。”

杨得志没有找林彪,就是怕被林彪训一顿,才来找性格宽厚的聂荣臻,现在见聂荣臻的态度如此坚决,他也不好再说什么,马上率领部队赶到黄河渡口。各部队过黄河奔赴前线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杨得志“因祸得福”。

原来独立团是中央为了壮大人民军队的实力额外设立的,对于国民党来说,这是一个并不存在的番号。

聂荣臻

在渡河时,国民党的监督官对八路军进行严格盘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杨成武让独立团躲在树林里,混进后到的686团队伍里,才顺利过关。

在115师的统一指挥下,685团和独立团共同实施了著名的平型关之战。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灵丘县的平型岭下,是长城上的一个关口,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关前的公路一直通向灵丘、涞源,日军板垣师团正气势汹汹地杀过来,试图以此为突破口侵入山西。

公路北侧山高坡陡,很难攀登,南侧山低坡缓,方便部署,于是林彪命令三个团埋伏在南侧高地上。

三个团的任务也不尽相同:685团负责拦头,686团负责斩腰,687团负责断尾,独立团则奉命抵达灵涞公路上的腰站,随时准备阻击日军后续的增援。

军队

为了抢占有利时机,所有部队连夜出发,当时大雨倾盆,狂风不止,地上全是黄泥汤,战士们的衣服都湿透了,还溅了一身黄泥,大家冻得双脚麻木直打哆嗦。

拂晓时分,各部队陆续到达伏击位置。

大约上午8点钟,在685团的防区伏击远远传来发动机的声音,接着隐隐约约出现了一队汽车,车头上插着太阳旗,车厢里坐着日本鬼子,大摇大摆地沿着公路前进。

等鬼子进入射程范围,杨得志一声令下,机枪、手榴弹同时开火,打坏了日军的几辆汽车,导致他们无法挪动,慌忙下车还击。

板垣师团的确是日军的精锐,在短暂的慌乱后,他们回复了凶狠的本性,嚎叫着重整队形,想要夺取公路南侧的制高点。

日军

于是双方爆发了激烈的白刃战,2营5连连长曾贤生冲在最前面,一个人就挑死了十几个鬼子,自己也浑身是伤,当一群鬼子围住他的时候,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鬼子同归于尽。

独立团的腰站阻击战同样打得很激烈,面对日军数倍于己的兵力,我军死战不退,1营的1连和3连伤亡过半,甚至有些班全体阵亡,1连连长张德仁抱着一名鬼子跳下了悬崖。

最终,八路军顽强作战,共歼敌一千多人,平型关大捷是抗战爆发以来第一次较大胜利,让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变成了笑柄,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坚定了全国上下的抗日决心。

杨得志

而对于像杨得志这样的千千万万指战员来说,不管带领的是哪只部队,担任的是什么职务,都是组织的信任和安排,只要能打鬼子,为全民族的解放而斗争,就值了。

单字解释: 八 路 军 成 立 杨 得 志 不 做 师 的 团 长 为 何 要 去 独 立 团 做 副 团 长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