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老字号狗不理包子正式退市,为啥慈禧太后代言的包子都不香了?

    2022.09.05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提到狗不理包子,应该没有人不知道这个100多年的老字号,人们天天都会吃到的包子能做到如此知名的程度,而如今却落的一个退市的下场,其中缘由令人深思。

    慈禧代言反响巨大

    咸丰年间,一位名为高贵友的人开了一家包子铺,因为他做的包子好看又好吃,所以在当时迅速展开了一股热潮,生意非常好。

    又因为生意实在好得不行,老板忙得顾不得理人,所以他做的包子被百姓戏称为“狗不理包子”。

    至此,狗不理包子横空出世。

    后来,袁世凯把狗不理包子进献给慈禧,慈禧吃完之后赞不绝口,慈禧都说好吃了,其他人更会想要尝尝这个包子到底是什么味道。

    名人的代言力量是强大的,于是狗不理包子的名声越来越大。

    2000年,狗不理包子被冯巩郭冬临在这一年春晚的相声上提到:

    “这狗不理包子,它究竟好在哪呢,它薄皮大馅十八个褶,就像一朵花”以及“竹板这么一打,雪片大如花,我仔细一看天上下的是狗不理包子。”

    这样的好评更是加大了对狗不理包子的营销,春晚作为全国人民都会去看的节目,狗不理包子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全国人民熟知的对象。

    狗不理火遍大江南北,2005年,狗不理包子被天津同仁堂高价回收。这样的高价回收,让狗不理包子丢掉了接地气,走上了高端发展的道路。

    价格服务劝退顾客

    而这样的改革,却将狗不理包子送上了黄泉路。

    首先就是价格的离谱,8个包子98元,一个包子就是12多块钱,这才是普通的小笼猪肉包。

    到高一个档次的三鲜包,8个104块,一个就是13块钱,最后到高档的虾仁包子,一个更是卖到了35块钱的离谱价格。

    可是一开始的包子,并不只是一味地为了赚钱,包子买的便宜,方便顾客,才是包子铺的初心,如今把一个小小的包子卖到了这样的价格,包子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得巨大利润的工具。

    而且根据顾客反映,店里的服务态度十分不好,不说把顾客当成上帝,就连基本的尊重也做不到的餐饮店,终究不会是长久的。

    一个大姐看着顾客对不合理价格的难堪,竟然白眼一翻,露出买不起别买,吃不起就别吃的表情和态度,这样的做法,丢掉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格局,更是店铺的未来。

    当时好多家狗不理包子都闭店关门,剩下的寥寥无几的店评价也非常差,有的店铺的夹死你尽然达到了五千条之多。

    早知道,现在的店铺,有一两条差评都会给店铺带来很大的影响,而那五千条的泱泱差评,但是店铺倒闭的警示灯。

    昔日辉煌终黄粱一梦

    价格高质量低,这样的包子让本地人不再愿意踏进店铺门,没人愿意花十几块几十块钱吃一个普通的包子,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包子只是充饥的一种食品,并不值得花那样的大价钱去买。

    而对于外地人来说,狗不理包子相较于填饱肚子的食物来说,更像是天津的一个标志,人们来这里打卡,但是也只是打卡,买过一次就走了,就算下次来也不会再消费狗不理包子。

    也就是因为这样,本地人不愿意买,外地人也不会过多地再去关注,破产也成为了注定的事情。

    而过去的那些辉煌,被慈禧夸赞,在春晚被提名夸奖,人流量不断的这些,也只是黄粱一梦。

    后记

    天津人说,做包子的过程就是做人的过程,包子皮朴素,包子馅华丽好吃,而卖包子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人,一个企业格局的体现。

    为了营业额,为了利润,为了金钱,丢掉了初衷,这才是做生意的人最大的忌讳,海底捞消费高,但是人家态度好,这样的态度值得高消费,但是狗不理包子的服务态度,无疑是把自己家的品牌一贬再贬。

    做包子其实做的更是一种朴实,犹如做人做事,朴实无华,用最真诚的心服务大众,才是最根本的生意之道。

    单字解释: 老 字 号 狗 不 理 包 子 正 式 退 市 为 啥 慈 禧 太 后 代 言 的 包 子 都 不 香 了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