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诸葛亮的《出师表》有何奇特,为何被称为千古第一奇文?

    2022.12.11 | 历史网 | 次围观

    诸葛亮的《出师表》在文笔上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为何会被称为千古第一奇文?我不认可这个感觉,也不认可这种说法,《出师表》可以说不是一篇奇文,里面并没有什么奇特的文章和文字,《出师表》是臣下向皇帝上奏的一个表文,表文中的内容总结出来一句话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是诸葛亮从出山到死后的真实写照,文章通俗易懂,言辞恳切,情真意切,在中国古代众多文学篇章不可多得的好文,被称作为“千古第一表文”并未过。

    《出师表》用最普通的文字书写了最真实的文章

    《出师表》现今还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那时候要求要全篇背诵和默写,想想那时候真的好难,但现在通过《三国志》了解到蜀汉的形势和诸葛亮的为人,对这一篇文章的理解更为深刻了。

    通篇《出师表》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质朴率直,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引经据典,而是通过最为通俗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与真实想法。诸葛亮在蜀汉有着多重身份,一方面是蜀汉的丞相,是臣子,地显现出来臣子的身份,另一方面诸葛亮还是后主刘禅的“相父”,也是长辈。通篇看得出诸葛亮作为臣子为报答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竭尽全力在辅佐刘禅,另一方面作为长辈,像教育子侄一样尽心尽力的在指导刘禅,希望刘禅能成为一个真正能挑起大梁的人。

    说个题外话,初高中时期学过屈原的《离骚》,这篇文章太过于生涩难懂,读起来很绕口,或许是词风的原因,《离骚》学了就忘,但对比一下,《出师表》到如今还能记住大部分的内容。这里没有贬低屈原《离骚》的意思,大家不要误解哦。

    大家来感受下屈原的《离骚》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再来感受下诸葛亮的《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再来说下《出师表》的文笔是否真是文笔没有啥独到之处

    文笔是指写作的技巧,平常所说文笔好与不好指的的就是文章写得好不好,文字表达的能力是好还是差。那么文笔好坏的含义又有啥讲究的呢?

    文笔的好坏,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规范:文字符合基本的表达规范,没有错别字、病句和词不达意。

    其次是准确-: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出写作者的主题思想,不使人产生歧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非常具有感染力,能使读者产生共鸣,如置身于作品之中。

    那么有了这三个层次再来看《出师表》,古人是很讲究文章的逻辑性,第一条规范绝对没问题。再来看准确的要求,《出师表》清楚地表达出了诸葛亮的思想,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还与旧都,报先帝刘备知遇之恩,对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再来看最后一条是否有感染力,对诸葛亮和三国蜀汉历史稍微有些了解的,都知道当时的诸葛亮是有多不易。《出师表》的创作时间在公元228年,时间往前推到刘备白帝城托孤左右,当时刘备伐吴在夷陵大败而回,蜀汉的精锐之师丧失大半,名将凋亡,加上南中的反叛,可以说诸葛亮接手的蜀汉是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其实力也在三家当中最为薄弱的。

    但诸葛亮仅用了差不多五年的时间,就大大改善了形势,稳固了国内动荡的局面,对外与东吴重新修好,并平定了南中,还训练了近十万虎狼之师,为北伐打下来坚固的基础,这些说起来可能就几句话的事情,但做起来有多难恐怕只有诸葛亮一人知晓。作为一千多年后的我,从《出师表》当中多少能感受诸葛亮的不易,为了蜀汉的振兴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师表》运用了很多不可的写法为此文增添了更多的可读性

    文章中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很多整齐工稳的排比对偶句式,读起来非常顺畅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这种写作的写法已经类似于后世的骈体文。

    还有在文中多次引用成语,这些成语更多像是诸葛亮合成发明的,如“妄自菲薄”、“苟全性命”、“作奸犯科”、“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等。

    结语:诸葛亮的这篇《出师表》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文笔上都当得上“千古奇文”的称谓,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更多的典故知识,但都是出自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预判和实际情况,发自肺腑所创,文以质为载体,一篇好的文章没有质量,而是通篇丰富华丽的词语,那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像《出师表》这样的好文章,历史上还没有别的文章可以媲美。借用陆游的评价“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紫气东来喜欢我写的朋友如果关注我的话想必是极好的期待您的关注哦!!!

    单字解释: 诸 葛 亮 的 出 师 表 有 何 奇 特 为 何 被 称 为 千 古 第 一 奇 文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