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狼牙山五壮士到底消灭了多少敌人?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小学课本上的一篇《狼牙山五壮士》,曾让多少小学生激动不已,恨不得生啖“鬼子肉”。

    近些年来,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话题再次被提起,人们也再次回忆起这一篇小学时候读过的文章。

    但成年后再读,总有不一样的体验,而这时候,伴随着“五壮士”火起来的话题,也开始出现。

    比如,狼牙山五壮士是否真实存在?如果存在,他们当年又到底消灭了多少敌人?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些问题?我们不如再来看看这一段历史。

    日军秋季“大扫荡”、晋察冀军区的动作

    1941年,日军华北方面军来了一位新的指挥官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此来,是来“一雪前耻”的。

    早在他到来之前,华北地区的抗日战场上,就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战争——百团大战。

    在我党的领导下,八路军与日寇展开激烈交火,因为这场战争参与的兵力多达105个团,因此有“百团大战”的称呼。

    也是这场大战,让以往屡战屡胜的日寇遭遇重挫,被我党打得摸不着头脑。

    为了应对八路军,冈村宁次被调到了华北战场,负责指挥华北方面军。

    8月,冈村宁次指挥7万余日伪军,打算对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发起“扫荡”。

    在冈村宁次的指挥下,日寇实行“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

    他还将这次作战命名为“百万大战”,作为对“百团大战”的报复。

    日军的兵力众多,加上装备极为精良。

    面对敌人的扫荡,晋察冀军区的指挥官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其中第一军分区改造了狼牙山附近的地形工事,为即将到来的“扫荡”做准备。

    狼牙山,属北方太行山系,位于河北易县。

    这里有着众多山峰,地形复杂,正因如此,我军藏身其中,敌人很难对我军进行实质性的杀伤。

    但敌人却对狼牙山附近的村庄,进行惨无人道地屠杀——狼牙山山下的南淇村与北淇村,在敌人的“三光政策”下,村民十不存一,房屋更是在一把大火中焚烧殆尽。

    山上的八路军得知这一消息,恨不得下山与日寇厮杀。

    很快,日军的扫荡就来到了山脚。

    9月23日拂晓,日伪军正式从定兴、方顺桥附近兵分三路,向狼牙山进军。

    一分区驻地的战士,紧急对日寇必经之地埋设地雷,拖延敌军的脚步。

    开始时,敌军对狼牙山不熟悉,他们的速度缓慢,一分区的战士们准备的时间也较长。

    但很快,日军就找来日伪军赵玉昆,在赵玉昆的带领下迅速开进,到了这天中午,日伪军已经来到狼牙山山脚。

    当时,留在狼牙山的部队并不多,但附近的四个县的党政机关,以及被敌人驱赶下来到狼牙山的群众多达4万余人。

    这批人没有枪支装备,只能尽快寻找时机转移。

    敌人的“三光政策”,让战士们不敢将群众留在当地,因此,掩护工作箭在弦上。

    主力部队成功撤退、五壮士毅然上绝路

    在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的命令下,一团团长邱蔚率领四个游击支队利用已有阵地,尽可能拖住敌人的速度。

    但此时,日军已完成对狼牙山各条道路的封堵,想要顺利撤离狼牙山阵地俨然不可能。

    于是,一分区三团和二十团,从岭西、刘家台一带冒出,对敌人的部队发起猛烈突击。

    在我军的冲击下,日伪军仓皇应对,损失惨重。

    日军以为遭遇我军主力,于是紧急调遣日军主力部队赶往岭西、刘家台一带。

    这给了狼牙山驻地上的群众转移的机会。

    邱蔚团长抓住有利时机,率领阵地上的部队开设掩护群众撤退。

    我军这边一动,使得敌人很快识破了我军的意图,于是又分散出日军部队对狼牙山阵地的群众发起进攻。

    按照杨成武司令员的指示,邱蔚团长的一团作为掩护主力,在后方阻击敌人的脚步;等到群众和主力部队撤离得差不多,掩护的任务就交给了一团七连。

    七连根据地形,与日军且战且退,他们一路来到狼牙山西面给养处,在给养处一次性领取了许多子弹和手榴弹。

    大部队走的时候,大部分的装备都因为转移未能及时带走,给他们留下了不少,这也让他们可以借助这些军火,与敌人展开斗争。

    在七连战士们的阻击下,日伪军始终以为八路军的主力部队未走远。

    就这样,一直跟着七连在狼牙山区内转悠。

    一直到24日中午,主力部队和群众已经转移到安全地带。

    七连担心主力部队还不够安全,于是又与日伪军一直游击到傍晚,才开始思考撤离的打算。

    按照原先的计划,七连会留下一个班的成员继续进行阻击任务。

    七连在当地构筑机枪阵地,并利用手中地雷在棋盘陀最险要的“小鬼脸儿”和“阎王鼻子”这两个必经的据点,埋设地雷。

    说是一个班,但此时的六班,也只剩下班长马宝玉带着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副班长葛振林带着宋学义——整个班,此时就五人。

    他们五人对留下的命运都非常清楚。

    敌人有500多人,而己方只有5人,要在这种巨大悬殊下阻击敌人,只能是利用地形与先前做的准备,而要取胜,可能性为零。

    尽管如此,班长马宝玉还是将仅剩下的五人分为两队,负责两个阵地的机枪。

    敌人遭到两挺机枪的攻击,以为我军主力还在,于是纠集五百多人小心翼翼地向五战士所在的阵地进攻。

    战斗一直打到25日清晨,五战士也来到了棋盘陀。

    棋盘陀路口有两条路,一条是主力撤退走的路,而另一条则是前往顶峰——这是一条绝路。

    马宝玉看着身上或多或少带着伤的四位战友,陷入纠结。

    其他战士们看着班长这样,也都清楚马宝玉班子在想什么,他们纷纷说道:

    “走吧班长!没什么好犹豫的!”

    “是啊班长,哪怕是死,也要捞上几个鬼子!”

    在战友们的鼓舞下,马宝玉不再犹豫,他们毅然踏上了前往顶峰的路。

    五壮士英勇跳崖、二壮士获救

    日军在五壮士“枪声”的引领下,走上了狼牙山顶峰这条绝路,失去了追击我军主力部队和群众的机会。

    看着敌人跟随而来,五壮士纷纷松了口气。

    其实此时,敌人已经得知五壮士只不过是一支小型游击队,并不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

    但追剿了这么久,损失如此惨重,不把这股部队剿灭,日军显然不能满足。

    而且,留这样一支队伍在自己后面,难保不会出现“背刺”的情况,因此日伪军即使知道对方只有寥寥数人,却依旧以大“扫荡”的形式,向棋盘陀顶峰进军。

    五战士且战且退,一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些散兵。

    这些散兵劝说他们躲进山洞,躲避敌人的扫荡,但五壮士意志坚定,并没有理会散兵的好意。

    之后,他们又遇到一位姓李的道士,那位道士也告诉五位战士可以躲进山洞或者是道观之中,但五位战士还是谢绝了他的好意。

    他们放弃了突围的机会,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坚定。

    很快,他们就来到棋盘陀顶峰。

    这里视野开阔,他们也看到了远去部队的背影。

    敌人在背后紧追,他们的子弹用完了、地雷也已经消耗殆尽。

    但他们始终没有屈服,依旧选择搬起身边的石头砸向敌人。

    很快,身边能用的石头也已经用完。

    班长马宝玉笑着对身边的战友说:

    “同志们!我们的任务完成了!”

    听到马宝玉这话,其他战士纷纷笑了出来,即使身上的伤口牵拉之下剧痛,也不足以让他们屈服。

    马宝玉看着较为年轻的宋学义,说:

    “学义同志,今天如果能活下来,我推荐你入党,做你的入党介绍人。如果我死了,你的介绍信就在我的上衣口袋里!”

    听着班长这话,宋学义顿时泪流满面。

    马宝玉上前拍了拍宋学义的肩膀,看着逐渐迫近的日军,他带头从山崖上跳了下去。

    紧随其后,葛振林、胡德林、宋学义和胡福才,也跟着马宝玉跳了下去。

    后方的日伪,看到这一幕,纷纷对这几位战士钦佩不已。

    据说,带头的日军头目,望着五壮士消失的方向,也带头摘下军帽行了军礼(后来村民的回忆)。

    五壮士的壮烈,让当地的居民敬佩不已,更是让司令员杨成武非常敬佩。

    好在,五壮士中的宋学义、葛振林两人因为被山脚下的树木拦住,保住了一条性命。

    后来,村民趁日伪军走了以后,出来将宋学义、葛振林带走治疗。

    但另外三位壮士,还是壮烈牺牲。

    杀敌几何?当地居民的回忆

    “狼牙山五壮士”,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在那个时代,八路军宁死也要为抗战做出自己贡献的英雄气节。

    但,近些年来,却不断有“诽谤”英雄、“诋毁”历史的情况出现。

    如,有的文章提出,这段历史存在“虚假”、并猜测狼牙山五壮士不可能在那种情况下,还能杀敌“九十多”(抗战通讯)。

    那么,五壮士到底歼敌多少?

    诚然,以5人之躯在悬殊之下,杀敌“九十多”从客观上讲,是极为困难的,但好在,当时的战斗报告、记录是有的。

    据当时一分区的战报记载,在狼牙山阵地作战的第一阶段,总共击毙四十多名敌人,这是7连共同创下的结果。

    而第二阶段,也就是留下五壮士分两组的那个阶段,共毙伤二十多名日伪军。

    最后则是第三阶段,五壮士上顶峰的过程,利用余下的枪支和石头等,再次毙伤敌人20多。

    从这三个阶段来看,杀敌“九十多”,可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

    需要注意的就是,其中七连以及七连留下的地雷阵,在其中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但这都不可否认,五壮士在狼牙山的壮举。

    国家相关部门及时澄清了这段史实,但很快就又有别有用心的人提出,五壮士在当时并不是人民军队,而是利用武力欺压老百姓的军队,当地老百姓不堪欺压,于是主动引来日军解救自己。

    这个论点一经提出,很快就遭到了网友的炮轰!

    就算再没有脑子,这种想法都是不可能出现的:当时正值抗日,哪个村民会做这种“亲者恨仇者快”的事情?

    而且,在1942年,当晋察冀军区要建狼牙山三烈士纪念碑时,当地老百姓放下手中的农活,他们行走在危险的峭壁,就只是为了给三烈士搬石头砖瓦,建设纪念碑。

    难道这种行为不足以表明?

    数十年过去,这种声音总是会偶尔出现,而这种令人寒心的话,也传到了幸存的壮士葛振林的耳中,他得知后亲自走出家门亮明身份——此前他隐姓埋名,连儿子都不知道其过往。

    葛振林前往衡阳军备区,给那些年轻人讲了这段故事。

    他讲了一天,把当时的事情讲得非常透彻。

    外界这时才明白,五壮士当年的详细过往。

    这也让那些“古怪”的声音,清静了不少。

    小结:

    宋学义在给学生讲起当年跳崖的事情时,说:“我们当时都想着完成任务,情绪极为高昂,自然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如果不是外界对这段历史产生了怀疑,宋学义不会讲。

    毕竟,就连自己的女儿,他都是说:

    “与长眠地下的英雄烈士相比,我实在是不算什么。”

    有这么一句话:

    “一个有英雄却不知道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

    是啊,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多少英雄伟人,他们为了中华民族而奋斗、牺牲,而如今却有人试图诋毁英雄。

    究其原因,与国外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是分不开的。

    而我们,应该铭记,自己是中国人,是无数前辈先烈保护下的后辈,我们要做的,是对自己民族自信,对自己的民族历史自信!

    致敬烈士!革命英雄永垂不朽!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刊文梳理“狼牙山五壮士”人民日报

    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哪怕是死也要捞上几个鬼子解放军报中国新闻网

    “狼牙山五壮士”纵身跳崖后,发生了什么?中青在线

    他不知父亲的狼牙山五壮士——专访“狼牙山五壮士”葛振林长子葛长生吕其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单字解释: 狼 牙 山 五 壮 士 到 底 消 灭 了 多 少 敌 人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