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新四军头号战将,32岁被错杀,女儿享受师级待遇,警卫员成上将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一卷江山英雄史,记录了多少豪杰不为人知的过去。这些革命英雄们在战场之前英勇牺牲,有的在与敌人的拼杀之间流干最后一滴血,真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在这悲壮的衬托之下又有一位新四军名将的死法更让人惋惜不已。

    这位新四军的名将就是高敬亭,现在的人们可能对他的名号不是很熟悉,但是在那个战争年代高敬亭绝对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名字。他的职位高于粟裕,女儿享受师级别的待遇,甚至就连他曾经的警卫员都成为了上将,而这个人的结局却让人无比的感叹和惋惜。

    抗日战争时期,高敬亭被任命成为了新四军第四支队的司令,这个职位比粟裕还要高上一些,由此可见高敬亭的能力是多么的出众,如果不是因为他的性格原因,将来必定前途无量。要知道之后被评为开国大将的粟裕在那个时候也仅仅是第二支队的副司令员。

    高敬亭领兵打仗确实很有一手,但是他的这个决断强硬的性格是他的致命点,也正是由于他这个性格,才导致他落得个如此凄凉的下场。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我军决定要与国民党一致对外,先结束抗日再决定之后的路怎么走。

    然而就在这上下一心的时候高敬亭却站出来唱起了反调,明明知道国共合作是不可逆转的大背景,他居然还不交出根据地,仗着自己手里有兵权,拥兵自重不断的挑衅上级跟党谈条件,引起了诸多上层的不满和警惕。

    面对高敬亭的不服从上级安排,违反纪律,上级也曾多次对他提出警告给过他机会,要求他改正。可是高敬亭并没有收敛反而得寸进尺,一而再,再而三的违背上级一致对外共抗外敌的意愿,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党的战略规划和国共的长期合作,实属过分。

    终于经过叶挺等上级的一致决定,高敬亭于1939年6月24日被执行枪决,结束了他短暂而又波澜的一生,被枪决时高敬亭年仅32岁。决断的性格曾经在战争时期给高敬亭带来了胜利,也在国共合作时期给高敬亭带来的灾难。

    高敬亭的死确实十分惋惜,就连伟人也觉得此等惩罚对于他来说太过严重了,这是错杀。如果能换一种方法对他进行思想改造的话那么结局就不会是这样了,而高敬亭也可以继续领兵上战场,继续发挥他的光和热,可惜随着那一声的枪响,一切尘埃落定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高敬亭原本是一员虎将,如果不是因为他的性格,他本可以继续驰骋战场为祖国建功立业最后功成圆满,衣锦还乡,待到年老之后,便可以带着妻儿子女解甲归田,坐在树下摇着扇子乘凉,跟儿孙讲他年轻的故事,好好的颐养天年。

    高敬亭出生于河南光山县,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战争时常发生,街头饿死的人随处可见。幸运的是高敬亭出生在一个平稳的家庭,高敬亭的父母虽然没有给他提供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也保证了他的生命安全,而且还举全家之力送高敬亭前往学堂读书。

    就这样在父母的支持之下高敬亭开启了他的学生生涯,在那个年代读书是件不可多得的事,高敬亭深知此事所以他便加倍的努力格外的珍惜这个机会,可惜他只读了六年的书,就因为家中实在困难辍学不念跟随父母上地干农活了。

    虽然人不在学堂里,但高敬亭的心始终在不断学习。正值革命大后期,高敬亭被我党的红色思想吸引,革命的种子在他的内心生根发芽随后破土而出。高敬亭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正式了拉响了他参加革命大舞台的序幕。

    而在军队之中,高敬亭的表现也是十分的亮眼。尤其是在1934年10月份我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我军被迫走上万里长征路以后。高敬亭算是彻底的露了脸,当时的高敬亭负责在大别山地区跟敌人做斗争断后为大部队争取时间。

    这个任务十分的严峻,更不要提那时候的高敬亭手中只有区区不到两千人的红兵,面对如狼似虎的敌人可想而知这个任务的难度有多大。敌人在暗处对他们虎视眈眈,上级又迟迟联系不上,人手不足又没有上级支援,高敬亭可以说是孤立无援。

    但是面对如此险境高敬亭并没有放弃抵抗,他一边忙着联系上级一边带领着剩下的士兵跟国民党作斗争。面对差距悬殊的敌我力量,高敬亭丝毫不慌,他带领着军队不断的辗转各个地区游击作战,把敌人转的晕头转向摸不着头脑。

    高敬亭是当之无愧的游击天才,他既没有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又没有得到上级的武力支援。仅仅凭靠自己的智慧和坚持带着剩下的这些军队走到了最后,成功的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就连伟人听到了他的事迹之后,都对他赞不绝口。

    高敬亭被错杀后,他的妻子和女儿也受到了他的连累。高敬亭的妻子史玉清被捕入狱,还在牢狱之中生下了两个人的小女儿,并且给她取名为高凤英。高凤英出生后没多久就离开了母亲的怀抱被人送到了乡下寄养,跟她一同去的还有她的姐姐。

    高凤英随了他父亲的性子,从小就十分坚强。虽然母亲不在身边,父亲也离开了她,但是她始终坚信着自己的父亲是无辜的父亲决不会背叛革命!面对周围人的冷眼和嘲讽,她不屑一顾,她只想好好读书将来为父亲平反!

    皇天不负有心人,高凤英日夜苦读最后终于考上了医科学校,在父亲原来部下的支持之下,高凤英给伟人写信想请伟人为自己的父亲平反还他清白。当时的伟人虽已经年老,但还是亲自指示了要重新审查高敬亭的问题,终于在两年以后,高敬亭平反,高凤英成功了。

    高凤英是幸运的,可是让人心痛的是高凤英的姐姐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乡下条件艰苦,姐姐在乡下的时候就不幸夭折了。这也让史玉清十分痛苦,她是多么的想跟自己的孩子团聚啊!终于在建国之后,史玉清总算的突破了重重的阻碍跟小女儿重新的生活在了一起。

    高敬亭不仅女儿很有出息,就连他的警卫员万海峰也在后来的1988年晋升成为了上将军衔。在高敬亭平反之后,党肯定了他的功劳

    追封他为革命烈士,而高凤英也享受上了师级的待遇得以安享晚年。

    回顾高敬亭这一生,他辉煌过,落魄过,也曾经春风得意马蹄疾也曾经灰头土脸无人问津。好在有伟人这样的领导人肯为他平反,才让他的英魂在九泉之下能够安息。

    单字解释: 新 四 军 头 号 战 将 岁 被 错 杀 女 儿 享 受 师 级 待 遇 警 卫 员 成 上 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