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为什么陈宫弃曹操而就吕布?因为土豪不愿投曹操,但曹操仍旧逆袭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不是陈宫背叛曹操,而是陈宫代表兖州土豪把曹操开除了。不仅陈宫不愿意投在曹操麾下,天下豪杰也没几个愿意投到曹操麾下的。

    因为曹操的宦官标签,就已经让好多人望而却步了。

    但是,曹操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打造了新人设。迎汉献帝之后,曹操把自己跟皇帝捆到了一块儿。所以,曹操后期能够争取到大量的人才,主要是因为汉献帝。

    01.土豪政治下的尴尬标签

    东汉末年,是土豪的天下。土豪跟着谁,谁才能割据一方;土豪支持谁,谁才能争霸天下。但是,曹操这出身,实在不招土豪待见。

    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贤臣是谁?贤臣就是土豪,因为土豪不仅垄断了地方政权而且染指了中央朝廷。袁绍一家四世三公,就是一个典型的土豪控制朝廷的样板。土豪这么玩?皇帝肯定不开心,所以只要皇帝不怂、不傻就肯定不会亲这些所谓的“贤臣”。

    于是,皇帝就要重用“小人”。小人是谁?最标准的小人,就是宦官。这伙人除了依附皇帝,没有别的出路。另外一伙小人,当然是外戚。所以,何进一个杀猪卖肉的,也能拜为大将军。不管是否才能堪用,但肯定忠诚、跟定支持皇帝。

    说完东汉的政治气候,就可以挖一挖曹操的出身了。看完曹操的出身,也就知道土豪为什么不待见他了。

    曹操是大汉开国功臣曹参的后世子孙,后世已经论证过了。按理说,曹操的出身也算显贵,算是“贤臣”一伙的,至少应该得到贤臣的支持。

    但是,曹参毕竟是西汉的开国功勋,所以到了东汉也就那么回事了。连刘备这种汉室宗亲都不行了,就别说曹操了。

    但是,老曹家绝不甘心沉沦,一定要进取。于是,在曹操父亲曹嵩这一代,就投到了宦官曹腾门下,当了曹腾的养子。得到宦官老大的支持,曹家立即就不一样了。曹操的父亲曹嵩不仅继承了宦官曹腾的爵位,而且官拜太尉。

    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便宜不可能都让你占了,曹操一家从此也就打上了宦官的标签。

    宦官是什么?

    宦官是典型的小人。而且,在袁绍的鼓动下,在董卓入洛阳之前,宦官这伙小人就基本上被消灭了。之后,东汉皇帝就彻底成了傀儡,所以没了皇帝也就没了宦官势力。

    而曹操呢?在土豪的眼睛中,曹操就是一个宦官。所以,曹操要成功就得玩逆袭,从最不待见的阶层往上突破土豪的壁垒。

    02.要突破士族壁垒得有两个因素

    一个是乱世,一个是能力。

    不是乱世,能力再强也是寂寂无闻岩穴士,一出生就被封死了出路。没有能力,别说乱世就治世,也鲜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不具备逆袭的必要条件。

    但是,在曹操这时候,他全赶上了。而且,曹操的父亲毕竟当过太尉,曹家在地方上也有点儿势力。所以,在董卓彻底把东汉折腾废了之后,曹操就有了一显身手的机会。

    十八路诸侯伐董卓,实际上就十个州郡级的诸侯,没有十八路那么多。但是,十个州郡也可以了,声势肯定是造出来了,于是乱世就此形成。

    老曹家本就有积极向上的基因,而曹操又是当世豪杰,自然要凑这个热闹。但是,曹操根本就算不上一路诸侯,出身先不论,主要是曹操不是啥州郡级官员。如果推算的话,曹操应该在陈留太守张邈之下,算是张邈的小弟。

    但是,曹操这个小弟,在打董卓这件事上,真得非常卖力。别人都不打了,他还非要去追,一定要把董卓揍死、一定要解救大汉皇帝。

    曹操为什么这么积极?

    只有揍死董卓、迎回皇帝,大汉才能重新恢复皇家秩序。也只有恢复了皇家秩序,曹操这种无名小卒才能得到封赏、实现等级提高。其他人本就是割据一方的郡级或州级诸侯了,不用朝廷封,因为自己就是。但曹操不行啊,没有皇帝封赏,他跟刘备也差不多。

    但事与愿违,曹孟德没能在讨伐董卓中实现逆袭。然而,乱世不缺机会,尤其是曹操这种有能力的人。

    公元191年,不打董卓的曹操,打起了黑山军,而且立了战功。于是,好朋友袁绍赶紧表荐曹操当了东郡太守。

    公元192年,百万黄巾军入兖州,直接干死了兖州刺史刘岱。刘岱是谁?那是兖州土豪的代理人。代理人死了,兖州就必须得赶紧找一个。自己内部选,肯定是选不出来了。不是能不能得到朝廷任命的问题,而是选出来的代理人能不能搞定百万黄巾军的问题。所以,这个代理人必须得能打,能够实现兖州土豪的利益。

    于是,曹孟德被兖州土豪请了过来。这时候出身不重要、标签不重要、小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能打,能把兖州的黄巾盗匪给平了。

    而把曹操请进兖州的就是陈宫。那陈宫是谁?一定不能简单地把陈宫定位为曹操的幕僚,他跟曹操不是啥主公与谋臣的关系。后期,陈宫与吕布也不是这种关系。

    兖州恢复秩序之后,曹操自然就是兖州的代理人,因为有功于兖州。所以,曹孟德在乱世终于实现了逆袭,成为了州级割据诸侯。

    03.不是陈宫弃曹操投吕布是陈宫代表兖州土豪开除了曹操

    表面上看,是这个道理:陈宫改换门庭、投了吕布。

    但仔细一看,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陈宫改换门庭,可是带着整个兖州一起改的;而陈宫投靠吕布呢,可是带着整个兖州一起投的。

    没有陈宫这么改换门庭的,也没有陈宫这么弃暗投明的。实际上的情况是:陈宫在曹操和吕布之间,选择了吕布。而且,这也不是陈宫一个人的选择,而是兖州土豪的集体选择。就是趁着曹操出去打仗,兖州土豪召开了董事会,会议的决议就是换掉兖州公司的总经理曹操。

    刚刚逆袭的曹操,就一下被打到了谷底。于是,征伐陶谦的工作赶紧停止,曹操返回兖州。

    而这个时候,兖州也就剩下三个县还插着曹操的大旗,鄄城、南范和东阿。荀彧和程昱这两个人,还有夏侯惇,还在勉强维持着,给曹操看家。

    夏侯惇是曹操的核心支持,老曹家跟夏侯家就是同生共死的关系。夏侯惇就是想跟兖州土豪混,人家也不带他玩。

    荀彧和程昱呢?这两个人是颍川人,根子在豫州、不在兖州。所以,凡是兖州的土豪,全跟了吕后;凡是兖州以外的势力,全被赶了出来。

    这就是曹操面对的局面:并不是陈宫弃他而去,是陈宫把他开除了。

    曹操面对的局面很被动,基本上就是个死局。

    好朋友袁绍,这时候也不是雪中送唐,而是要落井下石,让曹操带着人到冀州投靠他。曹操真得准备投靠袁绍了。原因很简单:自己本就不招土豪待见,现在又混得这么惨,不去找个大哥靠靠,随时都能被灭。

    但是,荀彧和程昱这伙人却死活不同意。因为荀彧他们本来就是从袁绍那跳槽跑到曹操这里来的。这时候再跟着曹操投袁绍,这得有多尴尬。

    乱世跟治世不同,所以乱世的逻辑跟治世的逻辑也不同。

    治世的时候是小弟听大哥的、谋臣听主公的。但是,乱世就得反着来,是大哥听小弟的、主公听谋臣的。于是,曹操就带着荀彧这伙人跟兖州土豪硬刚了。

    兖州土豪算到了一切,但没有算到两个因素,一个是乱世的背景,强者定章程,土豪不好使;另一个是曹操的能力,这家伙是真能打。曹操跟兖州的新代理人吕布打了两年左右,终于收复了兖州。

    04.曹操要撇开宦官的标签就得打造新人设

    公元195年,曹操全定兖州,把吕布和陈宫给赶跑了,还顺带把自己曾经的大哥张邈给干掉了。

    但是,曹操所面对的尴尬局面,仍旧没有改变。

    陈宫代表兖州土豪把曹操开除,一是因为曹操对待兖州士人太嚣张,如曹操杀边让一事;二是因为曹操收编的青州军实在不怎么样,就是个定时炸弹,随时都能造反。但是,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东汉的大气候,这是土豪当道的时代,而曹操不仅不是土豪而且还打上了宦官标签。这个问题很重要。所以,曹操的局面就会一直很尴尬。

    改变,始于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真正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实,最有实力的诸侯、迎天子最方便的诸侯,是袁绍而不是曹操。那袁绍为什么不怎么做呢?

    迎天子这件事,一点儿都不好玩。

    天子可不就是一个人,而是整个东汉朝廷,文武百官都跟在天子后边。天子来到诸侯封地,那么这个地方到底该听谁的。

    汉献帝,对袁绍、对曹操,甚至对袁术、刘表,就是个傀儡。但是,汉献帝对于地方土豪,以及那些所谓的“贤人”,可不是傀儡。这伙人一直认汉献帝这个皇帝。所以,对于曹操和袁绍这些军阀来说,汉献帝是个烫手山芋,迎皇帝这件事一点儿都不好玩。所以,最好别接。因此,袁绍就是呆在河北装孙子,皇帝被饿死也好、被杀死也罢,跟我么没关系。即便手下谋臣、冀州土豪反复鼓动,袁绍也不为所动。非但袁绍如此,其他割据军阀也是如此。

    但是,曹操却要去迎。为什么?

    汉献帝来不来,兖州土豪也跟他也是面和心不和,这伙人就不打算听他的。

    哪天曹操出去跟别人干仗,这伙人没准儿还得把他开除了。曹操能杀光兖州土豪吗?兖州土豪也是有力量的,不是曹操想杀就杀的。他们只不过不想跟曹操往死里打,真往死里打,曹操不见得是对手。而且,曹操确实是帮着兖州土豪平了黄巾军、恢复了兖州秩序,实现了土豪利益。有这份情义在,曹操还能发挥代理人的作用,所以兖州土豪也没必要跟他撕破脸。

    于是,曹操最着急的事情就是:打造新人设,彻底摆脱尴尬的小人标签。

    要在兖州立足,曹操得争取兖州土豪支持。同时,曹操还得从兖州之外吸引人才。但是,曹操这个身份定位,连兖州土豪都搞不定,又怎么从外界吸引人才。

    但是,汉献帝到来之后就不一样了。曹操跟皇帝捆在一起:

    首先就能镇住兖州土豪,反曹操就是反皇帝。

    其次有救驾之功、再得皇帝授权册封,曹操的新人设立即就出来了。

    还有,天下豪杰以及地方土豪肯定不会支持曹操,但绝对会支持汉献帝。因为这些人都是大汉子民,两汉数百年的忠君教育还是能有作用的。

    所以,最强诸侯袁绍不愿做也不能做的事情,尴尬诸侯曹操不仅愿做而且能做。

    曹操迎汉献帝,不仅给自己打造了新人设,而且掌握了新主动,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更关键的是兖州土豪喜欢曹操也罢、不喜欢曹操也罢,都得支持。而天下豪杰呢?纷纷来投。因为投曹操就是投汉献帝、就是投汉室。所以,公元196年之后,更多的人才纷纷纳入曹操麾下。除了荀彧和程昱之外,曹操后期的主要谋士都是在这个时候拜到曹操门下的。

    后来,曹操与袁绍爆发了官渡之战。

    在官渡之战过程中,许攸投降、张郃投降、高览投降,袁绍的谋臣猛将纷纷投降。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曹操的新人设。

    曹操是皇帝的代理人,代表皇帝揍袁绍。所以,这伙人投降曹操一点儿都不觉得脸红,反倒是认为弃暗投明、归顺了朝廷。

    所以,陈宫之后,曹操的人才不仅没有少而且越来越多,原因就是汉献帝。

    如果陈宫能活得再久一点儿,没跟曹操翻脸翻得太狠,他也可能投了曹操。因为不冲曹操的面子,也要冲汉献帝这个大汉皇帝。

    后来,曹操能攻灭河北袁氏、统一中国北方,汉献帝这个大汉皇帝以及曹操自己的这个新人设,发挥了至关重要。因为在东汉乱世的天下诸侯中,只有曹操这面大旗代表朝廷、代表正统。

    当然,迎汉献帝到许都,曹操也是有代价的。

    后来,曹操有了篡位的举动,他的首席幕僚荀彧立即就出来反对。

    而且,曹操觐见汉献帝,从来都是胆战心惊的,因为他担心御林军直接把砍死。打完袁绍之后,曹操迁至邺城,再也不见汉献帝了,自然是不想见但也肯定是不敢见了,君臣二人就是书信往来。

    单字解释: 为 什 么 陈 宫 弃 曹 操 而 就 吕 布 ? 因 为 土 豪 不 愿 投 曹 操 但 曹 操 仍 旧 逆 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