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几千年前汉人老祖宗勇猛彪悍,两晋后却越来越娘了,啥原因导致的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相信大家看过吴奇隆版的《梁祝》,在里面,祝英台的父亲在测试女儿的课业之时正在往脸上擦着香粉,有点像我们现在的面膜;

    而梁山伯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琴艺之时竟然穿着吊带内衣,这样的画风不免让人忍俊不禁。然而小编想要告诉大家,这些细节都不是凭空捏造,但求搞笑,这些现象在当代历史中真真实实地出现过。

    梁祝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两晋时期,而这些荒唐的作风,确实在当时的男性士族中盛极一时。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大跌眼镜,两千多年前,汉人出现了多少铁骨铮铮的好男儿,到了晋朝时候发生了什么?是历史在演变过程中出了BUG吗?

    匈奴有多厉害,汉人就有多猛

    在两晋之前的秦汉时期,汉人的勇猛无人能及。匈奴曾经在历史进程中叱咤一时,常以牧马为由进犯我界,我们老祖宗们曾经一度不堪其扰。

    如今修筑的万里长城当初就是为了防御匈奴,气势恢宏,雄伟壮阔,这一伟大建筑从侧面可以反映出当时匈奴之强大。

    如果说秦朝时期老祖宗们的战斗力仅限于防御,那么到了汉朝,就是到了民族热情最巅峰,战斗力最强盛的时刻。

    这一风气,在史书及诗词里留下了佐证。汉朝时期,霍去病率兵直面匈奴,年仅十八岁;苏武牧羊,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始终坚守自己的爱国精神不卑不亢;

    就连汉武帝,面对四面八方的威胁,依旧一往无前。开疆扩土的霸气让他在历史中留下了穷兵黩武的评价,可见当时崇武之风盛行,威武勇猛。

    《汉书》还留下了当时霸气的一句名言,至今成为不朽的经典传唱在各大书籍和戏曲中,——“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铁骨铮铮男儿汉,傲立群雄的气势跃然纸上。

    从汉朝的刚硬霸气到两晋的阴柔扭曲

    然而到了两晋时期,社会风气对男性的魅力标准却有了一百八十度的的变化,汉朝男子的刚性霸气遭受到了拦腰截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和当时的审美扭曲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的审美标准里,男性之美不再是发自骨子里刚硬强悍的男子汉魅力,取而代之的是弱风扶柳般的阴柔之美。这一现象从三国时期的曹植就可以看到冰山一角。

    史书曾经记载过一件事情,至今让人诟病。曹植喜欢在自己的脸上擦香粉,因为他身上的脂粉气过重,还挨过他的马咬。

    自此之后,男子“傅粉”的风气愈演愈烈,接下来就是化妆,再接下来在魏晋贵族阶层之间开始流行起“男扮女装”,从妆容、打扮、行走姿势一路尽显阴柔之姿。

    根据这个审美标准,潘安,卫玠等柔美之风的男性代表崭头露角,成为了当代男性的新兴典范。这也就是文章开头说的,剧情里看似无厘头的荒唐镜头,非无稽之谈。

    这样病态的审美标准甚至引发过一些让人无言以对的“惨案”,比如俊美的卫玠就是因为长相就是因为符合当下的俊美之风,世风日下,被疯狂的世俗眼光看死的。

    而在这样的审美风气之下,断袖之癖更是成为常态,所谓的魏晋风流,其中也包含了一些不堪入目事迹。

    导致两晋男性越来越娘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集体嗑药,醉生梦死。

    当时的男性的俊美以皮肤白皙为首要条件,于是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在脸上擦粉,甚至开始启用了药物影像。

    于是,一种叫做五石散的药物出现在人们眼前。这个时候不得不提到何晏,当时何晏的美貌惊为天人,在当代有“傅粉何郎”的美称,曹叡一直以为是他用妆过度,有意想要揭穿他。

    于是在大夏天特地赏他喝热汤,准备看他满头大汗之后脱妆出糗,没想到,何晏的肤色在大汗淋漓之下雪白依旧,深究之下才知道这是他常年使用五石散的结果。

    消息很快传遍大街小巷,以何晏为首,五石散快速在各大宫廷,士族大夫中流行开来。一时间,豪族贵胄争相模仿,服用此药。

    五石散原本是治病救人的药物,盲目群众在追逐的过程中一开始也只是追求肤白貌美,然而它却有很强的副作用。

    使用后会让人身体发热,精神亢奋,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最重要的是,这类药品具有毒性,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这种堪称包着美容外壳的毒药,让整个社会的风气瞬间变得糜烂不堪,因为当代男性过度服用此药,对当代男子的雄风造成了实质上的伤害。导致两晋越来越娘和当时的时局也有很大的关系。

    男女比例失调

    东汉末期,司马懿收复辽东时,斩杀满十五岁男子近七千人,这对当时的人口不得不说是一个严重的重创,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是关键,这不仅对当代的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也为后来五胡乱国埋下了导火索。

    而后,晋朝时期,“八王之乱”的混乱朝局更是让所有人提心吊胆,百姓惊魂未定,当代有才干的有志之士在混乱的时局中最终选择归隐山林,忍而不发,“竹林七贤”就是当时典型。

    而士族大夫被朝廷优待,衣食无忧,没才干的照样平步青云,衣食无忧,没有了精神寄托的统治阶级和贵胄们,在安逸的生活中,每天忙碌于炫富,这类穷奢极欲的荒唐事迹中。民族的战斗血性在惊恐和安逸中降到了最低点。

    后记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唯有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危机感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两晋的奢靡之风让当代人最终在麻木和享乐中迷失了方向。

    晋朝最终的灭亡也说明男性阴柔审美的荒唐可笑。而历史轮回,在当今时代又有返潮迹象。我们经常说以史为鉴,当如今还有人沉迷在这样的风气之中时,请务必警惕自己,是否掉已进了遗失战斗力的陷阱中。

    单字解释: 几 千 年 前 汉 人 老 祖 宗 勇 猛 彪 悍 两 晋 后 却 越 来 越 娘 了 啥 原 因 导 致 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