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阿斗之傻,独辟蹊径的活命哲学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阿斗以“傻”逃避了不得好死的宿命,成功地活了下来,不仅封以“安乐公”的荣誉称号,而且有房住,有退休金,有万匹绢,还有上百个男佣女仆。

    三国蜀汉后主刘禅,公认的“昏君”加“蠢材”,以“傻”留名青史。

    每每读三国,对刘备“傻儿”阿斗的愚言蠢行,总是恨铁不成钢,总是纠结着痛恨、无奈和叹惋诸多复杂的心绪。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阿斗之所以“傻”,全是因为两次著名的“摔”,导致脑残而弱智。

    一“摔”在长坂坡的土墙下。当赵云找到被曹操军队冲散的糜夫人时,她怀抱阿斗,身负重伤。为确保赵云轻装上阵护幼主突围,糜夫人“乃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

    二“摔”在父亲刘备的脚下。当赵云“血满征袍”“杀透重围”,将襁褓中尚在酣睡的阿斗“完璧归赵”。刘备将阿斗抛掷在残砖破瓦上,来了一番愤然的苦情表演:“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细皮嫩肉的婴孩,哪里禁得住两次自由落体运动的折腾!阿斗大难不死,但脑袋无疑给摔傻了。当然,这只是本人的一孔之见。

    但是,阿斗即位蜀汉国君之后,迷迷糊糊,频频犯傻,傻得如此低级,如此令人哭笑不得,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非正常死亡者很多:隋炀帝杨广缢死于乱兵之中,南唐国主李煜李后主为宋太宗御酒毒杀,南宋8岁小皇帝被陆秀夫背着蹈海而死,明朝崇祯皇帝走投无路自缢景山……但蜀后主刘禅阿斗,却傻儿有傻福,以傻终天年。

    阿斗之所以善终,正因为他“傻”。

    阿斗最著名的犯傻,发生在蜀国灭亡后的一天。司马昭宴请阿斗,令蜀人在宴席上跳“蜀乐”。观乡舞听乡音,受降的蜀国官员“尽皆堕泪”,只有后主刘禅嬉笑自若。

    司马昭问后主:“颇思蜀否?”

    后主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也。”……

    傻得可以,没心没肺,“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但阿斗有阿斗的想法,有他的生存之道、活命哲学。亡国了,要么死,要么活,只能二选一。既然没能在国破时“光荣”死去,那么剩下的事儿就是活着,演义着该如何好好活着,并尽可能地提高生活质量。

    只有真傻子才不想过好日子呢。

    “乐不思蜀”事件后,《三国演义》是这样说的:司马昭“深喜后主诚实,并不疑惑”。司马昭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他的政治哲学与曹操如出一辙:“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他生性好猜疑,毒辣残忍,对政治对手绝不手软。

    阿斗,身为阶下囚,若有“思蜀之心”,作郁郁不乐状,司马昭定然猜忌,岂能放过他?阿斗知道水深,知道角色不能错位。蜀国官员可以痛痛快快地悲哭,他是万万不能哭的,即便是哭也得假哭。

    阿斗并不傻,而是装傻。在司马昭的高压下,“生存?还是毁灭?”对这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阿斗毅然决然的坦荡:既然不能殉国,那就好好活着,这是一个外痴内慧的聪颖。

    长坂坡的“脑震荡”,并没有摔弱阿斗的智商。

    单字解释: 阿 斗 之 傻 独 辟 蹊 径 的 活 命 哲 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