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398年朱元璋逝世,同年浙江出生一小男孩,后为大明续命200年

    2022.10.29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1398年朱元璋逝世,同年浙江出生一小男孩,后为大明续命200年

    冥冥中自有天意,1938年6月24日,开创了一代王朝的霸主朱元璋驾崩,同年的5月13日,经世名臣于谦出生。

    于谦的一生,是大明帝国历史上的一抹亮色,可与日月争辉,是他抵御外敌使明朝避免了分裂成为第二个南宋。

    身陷囹圄不改其志,坚持原则两袖清风

    1421年,于谦二十四岁时中进士,被任命为山西道监察御史。后来奉命巡按陕西,就曾上书朝廷,弹劾山西、陕西的边镇官军,随意扰民,破坏了边防前线的安定。皇帝派人去调查,逮捕法办了一些违法军官。由于于谦的刚直和处处以国事为重,因而得罪了一批当权的权贵,特别是太监王振对于谦更是恨之入骨。

    正统十一年(1446年),于谦以山西、河南巡抚的身份到北京奏事,荐举他人代理自己的职务。王振便借机指使党羽诬告他这是因为“长期得不到升官,所以任意推举他人自代,以发泄自己的不满”。于谦因此坐了三个月的牢。后来,山西和河南的百姓和官吏纷纷联名上书保释,王振被迫释放于谦,把他降为大理寺少卿,后来由于山西、河南官民的请求,才又恢复其原职。

    社稷苍生转危为安,锦绣河山去而复还

    1449年春天,两千瓦刺贡使来到北京,王振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一反过去对瓦剌有求必应的常态,下令核实瓦剌的实际贡使人数,又削减贡马价的五分之四,结果引起瓦剌的不满。七月,瓦剌的太师淮王也先分兵四路进攻明朝的边境,也先亲率主力进攻大同。大同的守军和朝廷派出的四万援军,相继战败。

    边境战败吃紧的消息传到北京,王振乘机鼓动英宗御驾亲征,自己想借机浑水摸鱼,冒滥边功。匆匆准备两天后,就带着五十万大军和一百多位文武大臣出发了,结果可想而知,一路败退,一直退到土木堡。土木堡地势高,无水源,被瓦剌军围困后,人马饥渴。瓦剌军乘明军移营就水,阵势动摇之机,突然袭击,明军阵势大乱。英宗率亲兵突围未成,为瓦剌军队俘虏,王振被痛恨他的明军部将所杀。

    土木堡的败讯传到北京,举朝震惊,百官张皇失措。有人甚至主张迁都南京,以避瓦剌的兵锋。兵部侍郎于谦挺身而出,主张固守京师。皇太后任于谦为兵部尚书,负责保卫北京。为稳定人心,全力抗敌,于谦与朝臣拥立英宗之弟朱祁钰继位,是为景泰帝,即明代宗。也先挟持英宗,直逼北京城下,以英宗的性命相要挟。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粉碎了也先的阴谋。

    于谦调22万大军分布于京师九门之外,他亲自率兵在德胜门外,然后关闭各城门,以示决战之心。面对瓦剌军的全力进攻,于谦率军民奋力抵抗,击毙万余瓦剌军。也先挟英宗败走。于谦所领导的北京保卫战,取得辉煌胜利。也先失败后,于公元1450年八月放回英宗。

    小人奸佞皇帝昏庸,一代忠魂万民共挽

    英宗归来之后,居皇城南宫,称太上皇。公元1457年正月,景泰帝病危,太上皇依靠朝臣石亨、徐有贞以及宦官曹吉祥的支持,发动政变,史称“夺门之变”。英宗再次当上皇帝后,而且马上就逮捕了于谦。这是为什么呢?

    根本原因是于谦组织了坚决抗击瓦剌的斗争。英宗被俘以后,他希望明朝和瓦剌讲和,能把自己赎回来。于谦坚决进行抗击瓦剌的斗争,对英宗的要求一概置之不理,使他在瓦剌军中吃了不少苦头。他对于谦恨之入骨,这当然是意料中的事。

    在行刑时,英宗因于谦有功,怕杀了他对自己的名声不利,有点犹豫。奸臣徐有贞怂恿说:“不杀于谦,复辟就没有理由了。”英宗于是下定决心,斩于谦于市。

    他被害的消息传出后,天下妇孺,无不为之哭泣,认为这是一桩冤案。指挥同知陈逵感于于谦的忠义爱国,不顾个人的安危,收殡了于谦的遗骸。过了两年,于谦的女婿朱骥把他的灵柩运回家乡杭州,葬于西湖三台山麓。

    于谦在北京保卫战中舍生取义甚至深深感动了与其政见一直不和的李贤。于谦被冤杀后,李贤默默隐藏锋芒,挑起徐有贞、石亨内斗,并将这些人一一击倒,最终还了英雄清白。

    于谦的冤死虽是因奸臣蛊惑,但上位者更不应听信谗言心胸狭隘,最终造成一代忠臣命丧费尽心血保卫的城池之前。

    单字解释: 年 朱 元 璋 逝 世 同 年 浙 江 出 生 一 小 男 孩 后 为 大 明 续 命 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