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诸葛亮是躬耕于南阳,还是襄阳,这副对联的回答意境深远

    2022.06.26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这是河南南阳卧龙岗诸葛武侯祠内最著名的对联,可以说天下闻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副对联,意境深远,不仅高度颂扬了诸葛亮的一生,而且又缓和了文人之间的一场争论,真可谓两全其美。

    “躬耕地”,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忆自己未出茅庐时说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就是这个“南阳”引起了争论,究竟是指湖北襄阳附近的南阳墟,还是指河南的南阳郡?历来说法不一,甚至因此打起了笔墨官司,湖北、河南两省的文人学者纷纷引经据典,力图“考证”南阳出在本省,以增乡光。

    这副对联其实并没有解决诸葛亮的“躬耕地”是襄阳还是南阳的问题,甚至有点回避问题,和稀泥的感觉,但是联语措辞文雅,意境高远,一经顾嘉衡写出,人们便竞相传诵,顾嘉衡因此声名大盛,许多人由此联记住了顾嘉衡这个名字。

    其实,顾嘉衡并不是湖北襄阳人,而是湖北宜昌人,祖籍是昆山,这可以从顾嘉蘅在给南阳武侯祠题写的匾联落款中看出,这些落款常有“楚彝顾嘉蘅”或“东湖顾嘉蘅”字样,而“彝陵”、“东湖”即今湖北宜昌市,这是顾嘉蘅父亲顾槐任职的地方,后人以讹传讹,或让故事更具有传奇性,便把顾嘉蘅传成了襄阳人。

    这副对联就是顾嘉蘅第五次出任南阳知府时给武侯祠撰写的。顾嘉蘅非常佩服诸葛亮的人格,先后与咸丰四年和同治三年两次对武侯祠进行了大规模重修,这副对联就是顾嘉蘅第二次重修武侯祠时撰写的。顾嘉蘅不仅重修,而且还提高了武侯祠的文化内涵,将颇能体现诸葛亮立身治国的《将善》、《兵权》等4篇文章镌刻于祠内,并作有多篇怀古诗文和楹联,至今武侯祠有他亲书的匾额有4方,对联有6副,题咏石刻等达10余块。

    当然,现在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定论,两地的学者文人、官方和民间还在明争暗斗,毕竟现在已经上升到了经济文化的高度,为提高当地的曝光量和促进文旅事业的发展,更是势在必得。依笔者看来,没有结论就是最好的结论,这样能保持热度,两地能双赢,你觉得呢?

    单字解释: 诸 葛 亮 是 躬 耕 于 南 阳 还 是 襄 阳 这 副 对 联 的 回 答 意 境 深 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