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上下3000年统一不了语言!印度为何那么“散装”?中国则完全不同

    2024.02.21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散装语言背后的印度南北方两个中国人相遇,各自用方言交谈,虽然听不懂彼此在说什么,但说的都是汉语。

    如果是在印度,两个来自不同地区的人相遇,他们通过相互聊天而产生理解的可能性只有36%。因为他们各自所说的语言,都不是同一种。

    除了语言上的散装之外,印度的历史更是随心所欲。这个星球上,只有我国有绵延几千年不断的信史。

    而印度的历史,尤其是古印度的历史,若不是有像玄奘法师这样的外来记录者,现代人可能都不知道历史上的印度人都做过什么。

    因为印度人是不著史的,古代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都仅仅是口口相传。而导致印度人不著史的原因,有观点认为跟他们的宗教观念有关。

    不过从实际的角度去看,宗教观念的影响或许只是结果,不著史的原因,应该跟历史上国家的变迁有关。

    一片被异族不断侵入的地区世界历史中,虽然一直将印度河流域当作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但19世纪的马克思就曾明确指出:印度没有历史,或者说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

    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印度这片大陆上的文明,从古至今出现过多拨,而不是像我国这样,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始终是同一种。

    从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17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文明和国家的形式,现代人将其称之为哈拉帕文化。

    现代考古发现,哈拉帕文化以青铜器为主,甚至其文字跟我国历史上的甲骨文类似。但是由于印度不著史,现代人根本无法破解文字背后的信息。

    而且,该文明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就消失不见了,是什么原因消失的,现代人也无从所知。这是目前印度地区,已知的最早文明,至于该文明是由印度河流域的本地人创建的,还是异族进入这一地区创建,同样不为现代人所知。

    直到雅利安人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到来,才明确了这是第一次的异族文明入驻。雅利安人属于印欧语系,他们是从西北方向一路来到印度河流域的。

    随后经过一系列的征服,以印度河流域为主的印度北部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国家,这便是被现代人称之为的吠陀文化。此后影响印度人几千年的种姓制度,就是在这一时期渐渐出现的。

    可以肯定的是,雅利安人属于外来的异族,他们通过种姓制度,将自身族群凌驾在了印度地区原本的其他族群之上。

    虽然经过数百年的融合,族群之间的界限已经相当模糊,但种姓制度却保留并越发兴盛。吠陀文化虽然后来终结了,可由此形成的文明形式,影响了印度数千年。

    这种形式就是,此后不断有异族进入印度河流域建立政权,而本地人却都逐一接受。因此从吠陀文化之后,不同的文明也就在这片土地轮番出现。

    吠陀之后,印度土地上经历了一段类似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列国时期。这段时间多个小国在印度土地上出现,而且佛教也在这一阶段兴盛繁荣起来。

    然而,这些列国发展到后来,并没有像我国历史上那样走向统一。此后,又是另一拨异族的入侵。

    公元前6世纪到5世纪,波斯人来了,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河流域,在这里建立起了异族统治政权。这相当于印度本地没有国家,土地只是被大流士一世的政权阿契美尼德王朝征服了。

    紧随波斯人之后的便是亚历山大大帝。其征服世界的进程在历史上很有名,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衰落的波斯人,并一路向东占领了印度河流域,进而让其疆域达到了巅峰。

    现代人经常说,要不是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亚历山大大帝都要进入中国的地盘了,这种观点实际上把他想的过于强大了。

    因为,亚历山大大帝进入印度河流域后,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记录。这从侧面就能证明,由于征服的土地横跨亚欧两地太过庞大,政权的实际统治力最终并没有延伸到印度。

    试想,亚历山大大帝只是在名义上占领了一下印度,即便没有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他的势力范围也进入不到更东边的地区了。

    在这之后,孔雀王朝等多个政权在印度建立,可惜这些王朝持续的时间都不长久,并且中间始终伴随着异族的进入。像中亚地区的一些族群比如大月氏人,都曾先后进入并统治过印度北部地区。

    到了11世纪,伊斯兰文明开始进入印度地区,而且由于信奉伊斯兰教的族群不同,所建立的政权也是各式各样。在这期间,还夹杂着像蒙古人这样的异族突然入侵事件。

    西方殖民时期来临之前,印度这片土地上最后的政权是莫卧儿王朝。表面上该王朝的统治深入到了印度的更南方,但实际上王朝内部语言、文化习俗、观念等各式各样,可谓一盘散沙。

    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人后来到达印度,有限的人员就能轻易征服这片土地,并且逐渐把印度变成殖民地的原因。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印度历史上的很多大政权,都是异族人入侵建立的。在这个过程中,这片土地被不同的文明洗礼,甚至同一时期会出现多种文明鼎立的局面。

    如此一来,印度的历史,就不可能形成统一且具有延续性的历史叙事。

    没有史书只有口授印度历史上的很多重要内容,要么是通过口授流传下来,要么是像玄奘法师这样的外来人,通过记录而留下一部分历史内容。

    如今很多观点认为,自吠陀时代诞生的佛教,深刻影响了印度人的世界观,使得他们不注重现世而看重来世,因此才对历史的记录不感兴趣。

    可如果从印度历史上不同文明建立的王朝来看,这片土地不著史的真正原因,是因为缺少著史的根基。

    印度历史上,最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没有形成统一的语言和文字,从而也就不会形成著史的基础。

    等到异族统治者轮番出现后,想要修著历史就更不可能了。

    第一,这些轮番进入印度的异族,都操着各自不同的语言,对于上一代王朝遗留下来的各种事物,新的统治者即便有心去梳理、整理和记录,因为语言和文字的不通就无法进行。

    就像亚历山大大帝在历史上征服了波斯人,中亚各个族群后来进入印度终结了孔雀王朝,不同的入侵和统治者,他们说的话千差万别,文化习俗更是各式各样。

    对比之下,我国历史上虽然也有朝代更替,但因为文字和语言统一,上一代政权终结后,新的朝代就会著史,因为延续的文明是一样的,大量的历史就这样一代代被传了下来。

    而印度自始至终,没有这样统一的文化基因,所以就没办法著史。

    第二,印度历史上的王朝政权,对印度这片土地,都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不管是先前的孔雀王朝,还是后来的莫卧儿王朝,表面看似统一,可政权的影响力,实际上都没有下沉到基层。

    如此一来,从中央到地方,几乎不是有机的整体,统治力度在被大大弱化的情况下,各个王朝就更没有力量,去进行文字和语言乃至习俗上的统一化了。

    也正因为世俗的统治力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宗教上的影响就很重要了。虽然印度各地的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可并没有妨碍佛教在这片土地上繁荣昌盛。

    宗教的传播,并不需要借助语言和文字的统一,它只要能制造出直指人心的神明,就能在不同的族群力产生一样的效果。

    而宗教力量的逐步加深,反过来又会让不同的统治者去不断强化它。毕竟统治者无法用世俗的权力和不同的语言去约束民众,进而就只能赋予宗教职能,让后者协助自身增强统治力。

    就像伊斯兰文明侵入印度后,大力阻拦佛教推广伊斯兰教,就是在利用宗教的力量来增加统治力。由于印度的社会语言和文字分散,强力推广的效果反倒显而易见。

    与之相反的是,我国历史上因为一直有自己的文明和统一的语言文字,其他宗教虽然也曾先后来到,但传播的力度和影响力,始终有些水土不服。

    文化的多样性,不但使得印度历史上没有形成统一的语言和文字,而且也使得底层民众没有形成对国家的认知。

    也正因为如此,当历史上的英国人来到这片土地后,本地人几乎没有进行过什么像样的抗争。毕竟,外来的异族一拨又一拨,英国人也只是其中之一。

    太过分散的语言一直到19世纪,印度国家雏形才逐渐构筑起来。20世纪后期印度脱离殖民体系建国,但由于国内庞杂的语言、宗教、文化观念,期间还经历了印巴分治,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各自立国的情况。

    虽然现在都说,那是英国人搞的鬼让印度分裂了,但是从本质来看,印度一盘散沙的局面,也没办法将不同族群和不同理念的人,捏合成一个国家。

    时至今日,印度国内的民族超过了100个,最大的印度斯坦族,其人口也只有46.3%,所以对其他民族并没有构成绝对的主流态势。

    语言上,官方层面流通的就达到了22种,地方上的语言有216种,日常使用的语言有850种,方言更是达到了1600种。

    分散的语言,让印度各地的人往往很难交流沟通。比如一个人来自西孟加拉邦,一个来自泰米尔纳德邦,两个人能够正常交流的可能性只有1.6%。

    虽然现在的印度政府,一直在推动语言和文字上的同化,但由于没有历史根基,推行的阻力和难度很大。

    结语甚至有观点认为,不能被统一的语言,还会影响到印度未来的发展。先不说这种观点是否对错,语言的不统一只是结果而非根源。

    根源还是在印度这片土地上,有着太多不同的族群,且各自还保留着很大的数量。历史上,这些迥异的族群,没有在文化观念和语言上完成统一,所以差异性在21世纪就很突兀的显现了出来。

    至少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印度还是这样的散装化。

    参考资料:

    《揭秘你所不了解的印度文明:印度人不记历史》 光明日报 2013年9月9日

    《语言太多,印度路人相遇难聊天》 环球时报 2018年11月23日

    《印度的区域认同: 历史、 现实与演化》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23年5月

    《印度国家共同体建设理念的历史演变及当代挑战》 民族研究 2023年3月

    单字解释: 上 下 年 统 一 不 了 语 言 ! 印 度 为 何 那 么 散 装 ? 中 国 则 完 全 不 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