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毛泽东能在遵义会议上崛起,周恩来的作用有多重要?

2023.10.09 | 历史网 | 次围观

毛泽东能在遵义会议上崛起,周恩来的作用有多重要?

红军时期的周恩来

当初,毛泽东在红四军与朱德等人就建军问题发生分歧,陈毅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红四军发展情况并求助解决红四军的分歧问题,周恩来作为中央主要领导人之一,

旗帜鲜明地对毛泽东给予了大力支持。

周恩来抵达中央苏区后,面对不遗余力贯彻执行王明“左”倾错误,拼命打压、排挤毛泽东的博古等人,周恩来为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而据理力争,奈何博古大权在握,周恩来怎样努力也无法为毛泽东化解“左”倾中央给予的打压和排挤。

博古和李德瞎指挥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彻底失败,不得不实行战略大转移,这就是长征——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率红军主力及后方机关共86000余人,从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

在突破敌人第四道防线——湘江时,遭遇了敌人重兵围堵,爆发了空前惨烈、损失惨重的湘江战役。周恩来一直坚持在湘江东岸渡口指挥部队抢渡湘江,他焦急地询问毛泽东是否渡江了?

当周恩来看到毛泽东大步走过来时,赶紧迎上去,请毛泽东迅速渡江。毛泽东说,咱们一起过江。周恩来说,你先过,我还要在后面交代任务。

湘江战役以减员50000余人的惨重代价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终于跳出了敌人的重兵包围圈。但红军的处境仍然极度危险,因为蒋介石已经预判出了红军的行动意图,提前在通往湘鄂西的路上部署了重兵。

蒋介石的用意非常明显,就是要一鼓作气在这里围歼红军的主力。如果这时候仍然照原计划执行,那就等于让红军主力全部往敌人的口袋里自投罗网。后果可想而知,除了全军覆没,没有第二种可能。

湘江战役的惨烈后果,已经让越来越多的红军指战员和战士强烈意识到,不能再听从博古和李德的瞎指挥了,再这样下去,红军要不了多久就得全部葬送掉了!不能再按原计划走下去了,必须要改变!

血战湘江(剧照)

在红军生死攸关的时刻,毛泽东强烈主张放弃原有计划,改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地区前进。毛泽东的主张得到了周恩来的赞同,而此时的博古和李德因为接连惨败而灰心丧气,博古甚至一度企图自杀以谢罪。

在这样的情况下,红军的指挥责任实际上已经落到了周恩来的肩上。1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通道举行了一次临时会议,李德坚持按原计划行进的主张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周恩来选择了坚定地站在毛泽东这边。

其实,“英雄所见略同”。从宁都会议前夕到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周恩来同李德发生过多次争论,周恩来每次的意见其实和毛泽东的主张是高度一致的,他们都主张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抓住敌人的弱点歼灭敌人。

这次通道会议,以及后来的黎平会议、遵义会议,周恩来都坚定地选择和毛泽东站在一起,他完全赞同并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因为周恩来经过这么多次的实践证明,毛泽东的主张是完全正确的,是红军的唯一出路。

12月17、18日,在周恩来的主持下,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讨论今后红军的战略方向。周恩来完全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会议最后放弃了原计划,决定前往川黔边区建立根据地。

通道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一次极为关键的会议,此次会议的决定后来被称为“通道转兵”,聂荣臻元帅后来评价:会议决定向遵义进发,这样,一下子就把十几万的敌军甩在湘西,我们争取了主动。

此次会后,周恩来把黎平会议的决定译文送给李德,李德看后大发雷霆,用英语和周恩来大吵一顿,素来温文尔雅的周恩来这次彻底火了,他狠狠地批评李德,并把桌子一拍,搁在桌上的马灯都跳起来,熄灭了,旁边工作人员赶紧重新点上。

第二天,周恩来和朱德亲自为此次决议作出具体行动部署。可以说,通道会议的决议得以迅速付诸行动,使得中央红军开始摆脱了被动局面,从濒临绝境的境地起死回生。

油画作品《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猴场召开会议,会议重申了黎平会议的决定,提出渡过乌江后的行动方向是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再向川南发展,并认为这是红军目前最中心的任务。

红军攻克遵义城后,于15日至17日召开了遵义会议。此次会议是王稼祥在同毛泽东商量后提议的,得到了张闻天、周恩来和朱德等人的支持。聂荣臻元帅后来回忆,周恩来和王稼祥的态度对开好遵义会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遵义会议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检查自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与教训。会上,博古的报告仍然用种种客观原因来掩盖和粉饰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周恩来则态度明确地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军事领导上战略战术的错误。

周恩来既主动承担了责任,作了自我批评,也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博古和李德。张闻天的报告也是明确反对“左”倾军事路线的,紧接着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他对错误的军事路线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分析和批评,并指明了今后红军的行动方向。

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得到了王稼祥、朱德、周恩来、李富春和聂荣臻等人的支持。尤其是周恩来在发言中全力推举由毛泽东来领导红军的今后行动,周恩来的提议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就在1月底,毛泽东同红一师师长李聚奎谈到遵义会议时,强调“恩来同志起了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在遵义会议上,周恩来对毛泽东态度鲜明的支持和推举,对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能取得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不久后,建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和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指挥红军的行动,就此开始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炉火纯青、天衣无缝的精彩合作。打胜仗靠的是毛泽东的战略方针路线,但每次战役布置并获得胜利则靠的是周恩来的具体指挥。

周恩来精力充沛、心思缜密,且对敌我双方的军情烂熟于胸。周恩来知道敌人中哪个是嫡系,哪个是杂牌军,作战能力如何,他对这些情况都掌握得一清二楚;而红军哪个师战斗力强,哪个师战斗力弱,周恩来更是了如指掌。所以,周恩来在指挥中就能发挥各自的专长。

红军指战员对周恩来是极为佩服的,因为周恩来对部队有多少人、多少枪、多少子弹,伤亡多少、补充多少,都一清二楚。有的指战员如果对部队人员的变化情况没有及时掌握清楚,就会被周恩来当场给问住的。所以,周恩来在红军队伍中有着极高的威信。

综上所述,毛泽东之所以能在长征途中崛起,周恩来是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的。既因为周恩来是当时红军实际上的最高领导者,也因为周恩来在红军队伍中享有极高的威信。有了他的鼎力支持,有着正确主张的毛泽东能迅速崛起,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毛泽东传》:金冲及著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周恩来传》:金冲及著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单字解释: 毛 泽 东 能 在 遵 义 会 议 上 崛 起 周 恩 来 的 作 用 有 多 重 要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