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街亭失守,诸葛亮为何非杀马谡不可,这次必须把真相说清楚

    2024.01.21 | 历史网 | 次围观

    导言

    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蜀军撤军后,马谡被诸葛亮处死,另说死于狱中。那么街亭失守,罪责到底该谁来承担呢?千百年来争论不休,有的人认为马谡其实是替死鬼,代替诸葛亮背了黑锅,事实真的如此吗?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局势一片大好,曹魏压根没有会想到诸葛亮能在两年时间稳固蜀汉,而且有实力发兵北伐,但第一次北伐由于马谡丢了街亭而以失败结束,马谡丢了街亭仿佛全部的错都是马谡的,但事实上则是诸葛亮的识人不明,马谡的死亡亦是为诸葛亮背了黑锅。

    前提是诸葛亮识人不明,刘备在临终前设计陷害诸葛亮不能器重马谡,但是诸葛亮却不听,依然器重马谡,驻扎街亭诸葛亮并不是没有人可以用。

    刘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街亭沦陷以后,魏延曾领兵援救,诸葛亮完完全全可以用魏延守街亭,但诸葛亮却无需,诸葛亮明知道街亭至关重要,也清楚是曹魏将军张郃领兵进攻,最好的选择理应亲自前去驻扎,但他没有,反而是派遣了没什么作战经验的马谡去应战曹魏大将张郃,街亭是交通干道,是五条大路的汇合之处,诸葛亮在派遣马谡的时候也说街亭是交通要道。

    按道理而言诸葛亮应该没有去过街亭,只不过从地图上看得出了街亭是交通要道,既然是要到正常的状况下的防御就应该是堵在道路中间,这时候诸葛亮却没有提示马谡,反而是让马谡自己去做,只说让马谡布局好大营以后绘图本让他看,这完完全全就好像是一个任务或者说是一次测试。

    诸葛亮需看马谡能否顺利通过这一次测试,战场指挥打仗战机转眼即逝,绘制图本也无法逆转战局,诸葛亮这一举动完全是多此一举。并且诸葛亮宣布命令的时候给马谡的命令是拦住敌方一段时间,并没有说完完全全守住街亭。

    马谡迎战的是曹魏主力部队,仅有上千人的马谡也根本无法拦住曹军,马谡驻守在山顶,实际上也算完成了任务,拦住了敌方一段时间,由于马谡驻守在道路正中间,尽管也拦住了敌方,但假如张郃没日没夜的进攻,仍旧能被攻克,马谡驻守在山顶,尽管道路大开,但张郃却不敢直接通过,假如他直接通过便会得到马谡的进攻,因此挡在道路正中间和山顶是完完全全一样的。

    马谡结局之谜

    针对马谡的结局,《三国志》中却有三种迥然不同的记载。《三国志·蜀书·向朗传》的记载是“谡逃跑,朗知情不报,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此段含义十分显著,便是街亭之战后,马谡仍未自首,只是畏罪潜逃。而据《三国志·蜀书·王平传》中的记载,“宰相亮即诛马谡及大将张休、李盛”,由此可见诸葛亮的确曾下发处决马谡的指令。

    根据之上直接证据,很有可能发生那样的状况:马谡在街亭行为违规,不遵诸葛亮的指示,以致最终大败而归,无可奈何下精兵退还汉中市。马谡是自知自身不成功不良影响的严重后果的,因而便畏罪潜逃,而作为宰相长史的向朗碍于面子或出自爱才的心,知情不报,事泄后造成他也在家待业达二十年之久。马谡最后被绳之以法,并被诸葛亮惩处死刑,殊不知还未及处决,马谡便在牢中病故了。

    单字解释: 街 亭 失 守 诸 葛 亮 为 何 非 杀 马 谡 不 可 这 次 必 须 把 真 相 说 清 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