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除了五禽戏,关于神医华佗的这些事你可能不知道!

    2024.01.10 | 历史网 | 次围观

    华佗与曹操同为东汉杰出人物

    又是谯郡同乡

    一个治病救人,一个文治武略

    华佗因医术高明,深得曹操赏识

    多次召其为侍医

    华佗志在为民间解除疾苦

    未能如曹愿,被囚禁致死

    酿成历史一大悲剧

    华佗被害后,后人感其恩泽,为他修庙祠,塑神像,缅怀纪念。亳州为华佗故乡,华庙始建于唐代。1963年,经重新修缮,辟为“华佗纪念馆”,郭沫若亲题了馆名。馆内除陈列华佗遗著及几十种华佗常用中草药标本外,几处殿堂楹联,亦为庙祠增添几许光彩。

    纪念馆正殿供奉着华佗金色塑像,像高2.7米,身穿长衫,头戴方巾,腰系药葫芦,脚穿船形鞋,光彩夺目,栩栩如生。其造型为1981年我国著名史学家常任侠、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付天仇和盛阳提出创意,并由中央美术学院钱绍武教授亲手雕塑。

    两旁蓝底金字楹联为:

    五戏转灵枢,道本皇轩先位业;

    四轮消劫运,功参帝释佛菩提。

    横额是“燮理通微”

    此联为清乾隆年间安徽巡抚朱珪所题。朱珪,字石君,号南崖,陕西大兴人,乾隆十三年进士。曾做过嘉庆皇帝的老师。其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对嘉庆的思想行为影响深远。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59岁的朱珪出任安徽巡抚,时安徽北部发生水灾,年近花甲的朱珪立即轻车简从,仅带几个仆人奔赴灾区赈济灾民,足迹遍布宿州、砀山、灵璧等地。他亲民爱民,与灾民同舟共济,并亲自参加抗洪抢险。由于救灾有方,措施得力,大灾之后,“民无流亡”,深受安徽民众爱戴。此联即是朱珪在皖北救灾时拜谒亳州华佗祠所题。

    五戏,指华佗仿虎、鹿、熊、猿、鸟等兽禽的动态,创建的健身体操“五禽戏”,华佗生前坚持习练,达到“年且百岁,貌有壮容”的效果。他的学生吴普效之,活到90多岁,尚“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四轮,指多次、反复演练。横额“燮理”二字,出自《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为和理、调理意。这位巡抚大人将华佗的功绩,与三皇五帝、佛陀菩萨相提并论,真是评价至高。

    纪念馆东跨院有一小巧玲珑的凉亭,名曰“自怡亭”,传说是华佗行医之暇休息、抚琴之处,亭前抱柱上有一嵌字联:

    自是闲云野鹤;怡然流水瑶琴。

    陈寿《三国志》载:华佗年轻时刻苦攻读,通晓各种经书,但不贪图富贵名利,先后拒绝太尉黄琬和沛相陈王圭的保举。晚年不愿做曹操的侍医。此联正是对华佗这种一生不慕仕途,一心专为民间解除疾苦高尚品德的真实写照。

    庙祠后院的“元化草堂”,为华佗故居。东厢是看病的诊所,叫“益寿轩”,西厢为药库,曰“存珍斋”。草堂联为:

    汉献之时恨未医国;

    神农而后赖有传人。

    汉末战乱频仍,瘟疫四起,华佗遍历四方,以救死扶伤为己任,虽能解除部分民间疾苦,可靠其一人医术,又怎能医治整个国家呢?

    相传,神农氏曾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为医者之祖。华佗故居东不足百米,为神农衣冠冢,华佗傍神农而居,医术高明,可谓神农传人。

    华佗行医的足迹,遍及淮河两岸,大江南北,热心为百姓治病,受到人民的热爱和推崇。被害后,弟子樊阿将他葬于徐州,徐州人民为了缅怀神医,为他修坟建庙。庙联为:

    未劈曹颅千古恨;曾医关臂一军惊。

    联语引用了民间关于华佗的两个传说:一是曹操患头痛病,要华佗医治,华佗通过切脉,告诉曹操,只有劈开脑子进行清洗,才能彻底根治。华佗的好意引起了曹操的猜疑,成为日后杀害华佗的借口;二是关羽与庞德交战,左臂被庞德用毒箭射中,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的事迹。

    曹操生性多疑,故历代贬曹者多。联语表面似说华佗未能给曹操劈开脑子治病是终身憾事,而实则是一语双关。这类联语,以广州九曜坊华佗庙联最为淋漓尽致:

    愧当代以医名,未能以奸雄破腹穿胸,

    把他心肠易换;

    慨陈疴非医治,愿各从平日修身积善,

    默邀神鬼扶持。

    扬州华佗庙联更是指名道姓:

    为问满地曹颅,何为未劈;

    谁是擎天关臂,枉说能医。

    亳州华祖庙联:

    大儒以胞与为怀,小数得名,莫无术耳;

    汉室有腹心之患,神针莫救,岂非天哉。

    汉献帝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际掌握了汉室实权,故被正统观念看成是朝廷的“心腹之患”,被斥为“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把医治“陈疴”借托于神医华佗,实质上反映了人们要求剪除奸雄的愿望。

    华佗虽为一代名医,但医药学著作传世甚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为的毁坏,不能不说是医药史上一大憾事。据张骥《神仙纲鉴》载,华佗下狱后,曾将医书一卷(有人说是华佗在狱中写成的《青囊经》)交给狱吏,吏妻恐遭受连累,用火焚之,只剩残页。因而狱吏遭到历代人们的谴责,这在华庙对联中有不少反映:

    通县华王庙联:

    妙施仁术,殁而失其传,虽五禽之戏犹存,奈余卷残烧,伤心狱吏;

    耻附权奸,死亦得其所,彼一世奸雄安在,看千秋享祀,稽首药王。

    如皋华佗祠联:

    橐钥无传,一卷伤心狱吏火;

    户枢不蠹,片言终语活人方。

    徐州华佗庙联:

    岐黄以外无仁术;汉晋之间有异书。

    兰州华佗庙联为林则徐所撰:

    灵素阐真诠,断胃湔肠呈异术;

    岐黄宜妙蕴,解头理恼媲神功。

    江西南昌华仙祠联:

    祢衡一鹗,祸在怜才,胡我公活人,而亦罹此酷也?狱吏太无知,恨未收几卷遗书长留天地;

    吴普五禽,行之大效,岂后生数典,或竟失其传耶,户枢终不蠹,窃愿保百年却病便是神仙。

    祢衡,汉代文学家,少有才辩,长于笔札,性刚傲物,很受曹操赏识,可祢衡不为其所用,并击鼓骂之。后被江夏太守黄祖所杀。

    江苏扬州华佗庙联:

    元龙币聘以来,泽被广陵,到此日青囊未烬;

    孟德头颅安在?烟消漳水,让先生碧血长新。

    元龙,名陈登,字元龙,江苏人,曾任广陵(扬州)太守。据陈寿综观历代华庙对联可以看出,华佗作为一代名医,不慕仕途,不图富贵,是深受人们爱戴的,对于他的被害,人们利用对联的形式,为其鸣出不平,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和怀念。

    单字解释: 除 了 五 禽 戏 关 于 神 医 华 佗 的 这 些 事 你 可 能 不 知 道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