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此二人不死,刘邦根本不敢动韩信,可惜韩信亲手将他们全杀了

    2023.08.13 | 历史网 | 次围观

    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曾写过这样一句诗:“韩生高才跨一世,刘项存亡翻手耳。”

    诗中所写的主人公便是韩信。韩信的实力从古至今都是被人们所认可的,虽然他早期仕途不顺,但他一旦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就没有人不会为之惊叹。

    在韩信投奔于刘邦麾下的时候,他还被刘邦称为是自己麾下的三位杰出人才之一, 后人更是将韩信称为“汉初三杰”之一,军事家们还将他称为是“兵仙”,可见韩信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

    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人才,却没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其实单论军事实力,韩信应该是被人人敬佩称赞的,但奈何他的“情商”实在是不高,他将能抗衡刘邦以保全自己性命的两人通通杀掉了,而他也迎来了自己生命的终结。

    那么这至关重要的二人是谁,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导致韩信要杀掉他们二人呢?

    韩信的童年生活十分悲惨,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他只好靠着钓鱼卖鱼来换一点钱,勉强维持生计,就这样还经常有上顿没下顿,总是靠着一位老妇人的接济才能勉强度日。

    韩信虽然形单影只没权没势,但奈何他长得英俊人高马大,还时常佩剑出门,这自然会引来不少人的注意。有一次一位当地的恶少想要羞辱韩信,他要韩信要么给他一剑,要么就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

    堂堂七尺男儿怎能受如此侮辱,韩信听了恶少的话气极了,但奈何他没权没势,对方人多势众,一旦真的起了冲突自己肯定没有胜算,还有可能会影响到身边的人。

    于是韩信只好咬咬牙从恶少的胯下钻了过去, 这也是我们现如今还在流传的韩信“胯下之辱”的典故由来。

    虽然这次的事件避免了双方发起冲突,但也让不少不知情的人认为,韩信是软弱无能之辈,所以韩信在四处投靠各位大人物的时候,竟没有一个人愿意把他留下,刘邦也不例外。

    不过好在刘邦有一个叫萧何的手下,他十分懂得善用人才,他知道韩信绝不是人们心中所想的软弱无能之辈,只是环境的限制让他无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于是便强行说服刘邦留下韩信,就这样,韩信便成了刘邦麾下的一员。

    刘邦本就是无奈之下留下的韩信,也没指望他能有什么大动作,谁知韩信表面上不动声色,却私下已经降伏了周边其他大将,许多人都不是他的对手,连项羽都要忌惮他三分。

    就这样,韩信在刘邦军队里的声望越来越高,不管是见识过韩信能力的还是只听说过韩信故事的人,都对韩信十分敬佩,甚至到了人人知道韩信,却并非人人知道刘邦的地步。

    刘邦本来还因为阴差阳错收了韩信这一员猛将而沾沾自喜十分得意,但事情的走向却愈发不受控制,刘邦的危机感也越来越重。

    他担心韩信功高盖主,慢慢生出别的心思,与他争夺权利,同时他也十分担心,如果韩信真的要反目,他很有可能不是韩信的对手。

    正当刘邦十分着急恐慌的时候,韩信却做了这样两件事,断了自己的后路,也正是因为他的举动,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要说刘邦一辈子最恨谁,那肯定是非项羽莫属。

    二人明争暗斗了很久,刘邦更是对项羽恨之入骨,恨不得早早了结了项羽的生命。奈何自己的实力实在有限,仅凭自己的力量完全不足以灭掉项羽,所以刘邦只好继续忍气吞声。

    韩信的出现给刘邦带来了新的转机,韩信凭借着自己高强的军事实力成功制衡了项羽,刘邦也终于有了自己翻身的机会。

    时间久了,刘邦便慢慢察觉出了不对劲,自己太过于依赖韩信来对抗项羽了,而且感觉韩信也有了功高盖主的苗头,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找理由除掉韩信,也就意味着再难以制衡项羽。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刘邦心想,既然韩信能够制衡项羽,那么自己也一定可以,更何况韩信还是自己麾下的大将,自己亲自上阵对付项羽肯定不成问题。

    可结果却出乎刘邦的意料,他意识到自己没有韩信那么强的军事实力,很难和项羽抗衡,最后还是不得不求助韩信的帮忙。韩信也在这个节骨眼上做了一件傻事。

    他要求刘邦先封自己为齐王,然后再去解救他,但实际上韩信一直以来所做的事情早就足够他封王了,可他却在节骨眼上来了这么一出,颇有一种趁火打劫的意味。

    刘邦听了韩信的话十分恼火,他愈发肯定了心里的想法——韩信起了异心,所以刘邦虽然表面上连连应允,实际上却对韩信起了杀心。

    其实韩信并没有要取代刘邦位置的想法,他只是觉得自己为刘邦做出了这么多成就,想要一个更高的职位,过更好的生活,所以才对刘邦提了要求。

    韩信自然也就没有想到,他这一举动似乎是“坐实”了他有二心。韩信本想着除掉项羽就是大功一件,这样肯定有利于自己“步步高升”, 最终在一番争斗中,项羽死在了韩信手里。

    此时的韩信还丝毫没有意识到,刘邦早就有了除掉他的心思,这次除掉项羽之举并没有让他立功,实际上把他往绝路上推了一把。

    项羽被杀后,他手下的一员猛将钟离昧便想要投奔韩信,虽然韩信是刘邦麾下的大将,表面上和项羽是死对头,但实际上韩信和钟离昧是老相识了,凭借着二人的旧交情,韩信收留了钟离昧。

    这一举动让韩信的势力更为强大,韩信本身就是十分有实力的猛将,钟离昧也曾是项羽手下的得意大将,二人的组合更是威胁到了刘邦的权力。

    韩钟二人“结盟”的消息很快便传入了刘邦的耳朵里,本以为除掉了项羽这一个大隐患,再随便找个借口除掉韩信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结果却突然多了一个钟离昧,这样刘邦的胜算也一下子降低了不少。

    很快韩信也知道了刘邦得知他收留钟离昧的事情,他担心刘邦怀疑自己起了异心,于是便找借口杀掉了钟离昧。

    钟离昧在被杀前坦然接受自己的结局,如果不是韩信好心出手相助,他可能会死得更早。

    虽然韩信一直看不清楚局势,但钟离昧却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自己的死对于韩信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只不过是刘邦除掉韩信的一步棋子罢了,谁知韩信完全没有将钟离昧的话听进去。

    钟离昧死后,韩信便没有了能够制衡刘邦的权势,最终他还是步了项羽和钟离昧的后尘,被刘邦找了个借口除掉了。可惜这样一个有勇有谋颇具军事实力的人物就这样被自己断了退路,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一代名将韩信虽然少年时期生活得十分艰辛,也体验过不被人尊重受人百般侮辱也无力反抗的感受,好在有萧何及时出现,发现了韩信这一人才,韩信这才得以摆脱原先的生活。

    只可惜韩信虽然十分有军事才能,也很有实力, 但他一直以来都忽视了局势给他造成的影响。韩信一直都没有考虑到在刘邦那里,自己的行为意味着什么。

    在韩信看来,自己的种种行为都是为了帮助刘邦铲除异己和对手,甚至为了不让刘邦怀疑和不信任自己,他还忍痛杀掉了钟离昧,而这些到了刘邦眼里,就成了韩信功高盖主的表现,所以一等到韩信将自己的后路斩断,他就立马找借口除掉了韩信。

    这也告诉我们做事情看问题都要从多个角度多方面去出发,立场的不同、利益关系的不同都会导致大家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可能对于自己来说是好事,在别人看来就截然不同。

    对于韩信的做法,你有什么感想?请在评论区留言。

    单字解释: 此 二 人 不 死 刘 邦 根 本 不 敢 动 韩 信 可 惜 韩 信 亲 手 将 他 们 全 杀 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