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十大经典战役

    2022.07.06 | 历史网 | 次围观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权更替很快,战乱频繁,因此战争数不胜数。然而如果非要列举以少胜多的战争的话,我认为以下十场值得历史去研究。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些历史上的著名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的典范。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古代以少胜多是真能耐,是四两拨千斤,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战例。

    一、阴晋之战

    公元前389年,秦国起兵50万讨伐魏国西河郡,被郡守吴起带领5万没有立过功的步兵击败。郡守吴起起治西河,训练魏武卒。他请国军魏武侯举行庆功宴会,使立上功者坐前排,使用金、银、铜等贵重餐具,猪、牛、羊三牲皆全。立次功者坐中排,贵重餐具适当减少。

    无功者坐后排,不得用贵重餐具。宴会结束后,还要在大门外论功行赏,赐有功者父母、妻子、家属。通过实行这种激励办法三年后,魏武士气高昂,秦军一进攻河西,魏军立即有数万士兵不待命令自行穿戴甲胄要求作战。

    在这场战争中,秦军面对强大的魏军无力抵抗,被魏武卒反复冲杀多次击穿军阵,使50万秦军,大败而逃。然而阴晋之战却没有被《史记》及诸多史料记载,仅在《吴子》一书中所出现。

    二、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07年12月,是秦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对秦军主力的一次决定性的战役。

    秦军主将章邯、副将王离,拥兵40万人。项羽杀了主将宋义后,直接指挥的军队有5万人,另外各诸侯国还有十余万援军在巨鹿周围,但是不敢与秦军交战。

    项羽渡过黄河以后,破釜沉舟,亲率9000兵与秦军前锋王离的10万人交战,9战9捷,以人类战争史上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击败了数十倍的敌人,赢得了灭秦战争中最关键一场战争。战后,秦军主将章邯率军向项羽投降,但是20余万秦军被项羽坑杀,项羽也自封为西楚霸王。

    巨鹿之战后不到一个月,秦二世被赵高谋杀,秦朝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

    三、彭城之战

    汉元年四月,诸侯罢兵西下,各就封国,项羽回到彭城去做西楚霸王,刘邦受封汉王,入汉中,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许多人心怀异志,蓄谋反叛。

    五月,前齐相田荣和汉王刘邦在东、西两面同时起事,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刘邦出兵陈仓。八月击溃章邯,同月收降赛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占据三秦之地。

    刘邦

    汉二年四月,刘邦趁项羽胶着于东面战事之际,率五军诸侯约集五十六万人背后突袭,占领了西楚都城彭城。

    面对险恶的政治军事环境,项羽制定了一个大胆的战略计划,留下诸将攻齐,自率精骑3万疾驰南下,由鲁瑕丘击破樊哙等军后,在胡陵至肖县采取包围闪击,肖县东南有刘邦兵数营扎住。项羽军夜间抵肖,利用拂晓,由西向东反击汉军侧背,早晨开始进攻与汉军展开大战,中午就大破汉军。经过几天追杀,刘邦56万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四、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发生于公元23年五月至六月,交战的双方是以王莽为首的新政权军队与以光武帝刘秀为首的绿林军的一次决战。

    新政权的军事将领主要是王莽的亲戚王邑、王寻,拥兵43万余人,兵精粮足。绿林军的主将是西汉皇族后裔刘秀,有军队17000人,大部分是乡下农民。单从双方军队的人数来看,新军是绿林军的25倍,士兵的综合素质也高,按理来说击败绿林军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刘秀发挥其超人的军事指挥能力,硬是以少胜多,击败了数十倍于己的敌军,奠定了东汉王朝的基础。

    昆阳之战中,新军主帅王邑妄图以人海优势击破昆阳,不惜喊出了:"屠此城,碟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邪"的口号。可惜,久围不破的昆阳城,瓦解了新军士兵的求胜心,也给了刘秀咸鱼翻身的机会。

    公元23年六月,刘秀亲率3000千敢死队冲出昆阳城,击杀新军大将王寻,42万新军顷刻土崩瓦解,争先恐后逃跑,跟随王邑回到洛阳的不过一千多人。刘秀的绿林军捡新军丢弃的物资都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想不发财都难。

    昆阳之战后,绿林军攻入长安,斩杀新皇帝王莽,建立汉政权。

    五、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发生于公元207年,交战的双方是东汉丞相曹操与地方诸侯刘备、孙权的联合军队。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军队超过60万人,实际投入赤壁之战的军队超过40万人(既不是小说所称的80万,也不是某些历史学者考究的20万人,这两组数据都与历史事实不符。历史爱好者可以参考官渡之战、征讨刘表之战曹操的军队人数)。刘备、孙权联军拥兵16万人(刘备3万人,孙权13万人),实际参加赤壁之战的军队人数为5万人。

    曹操要防止北方的马超、韩遂偷袭,留了十余万大军守卫后方;刘备数败于曹操,确实手上无兵,孙权虽然有13万大军,但短时间无法集中,为了战争需要,就近挑选3万精兵打头阵,剩余的军队待聚集后作为第二梯队。因此赤壁之战的实际兵力对比为曹操军40万人对孙、刘联军5万人,8比1的人数比,曹操占有绝对优势。

    不习惯水战的曹操军队中了孙、刘联军的火烧之计,一败涂地。40余万大军跟随曹操逃出生天的不过数万人,短时间内无法组织军队对南方发动战争。

    赤壁之战奠定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基础。

    六、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交战的双方是以符坚为首的前秦政权对战以谢安、谢玄为主要军事统帅的东晋政权。

    以兵力来说,前秦皇帝符坚倾国出动,实际参战兵力超过117万人。东晋虽然也拥有不低于50万人的军队,但这些军队分散在桓、王、谢三姓大族手里。

    为了牵制前秦,桓冲、王蕴手里的20余万兵力没有参与淝水之战。实际直接参加淝水之战的东晋军队就是谢安侄子谢玄手里的8万北府兵,另外还有10余万军队在后方集结当中,这些军队直到战役结束都没有参与进来。

    前秦皇帝符坚以众击寡,志在必得,犯了骄兵必败的大忌。后退时被东晋降将朱序故意大呼:"秦军已败!"不明就里的前秦士兵以为己军被击败,争先恐后的向后逃窜,百万大军损失殆尽,跟随符坚回到都城的亲兵仅800骑而已。

    淝水之战粉碎了前秦统一中国的梦想,同时东晋王朝的也得到避免了灭亡。

    七、睢阳之战

    睢阳之战又称睢阳保卫战,发生于公元756年,交战的双方是以唐朝睢阳守将张巡为首的官军对战以令狐潮为首的投降安禄山的叛军。

    从字面兵力来看,张巡部前前后后参战兵力为7000人,另外还有3万多老百姓。令狐潮投入进攻睢阳的兵力共计18万余人。

    战役的过程就不多说了,简单的介绍一下战役的结果。张巡以7000人的兵力,坚守睢阳半年之久,杀伤叛军超过12万人,最后全军覆没。安

    史之乱结束后,唐肃宗">唐肃宗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后世皇帝追封张巡为通真三太子,追封张巡部将雷万春为雷霆驱魔大将军,追封张巡部将南霁云为秦州慧音山昭佑嘉泽二龙神君。

    八、唐岛海战

    南宋于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同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向金割地称臣,每年贡绢纳银,紧接着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抗金名将岳飞,此后宋金两国保持了大约20年的虚假和平。然而贪婪的金朝统治者并不满足,仍处心积虑地要消灭偏安东南一隅的南宋王朝。

    1161年秋,金国皇帝完颜亮派遣海陆四路大军攻宋,金军出动约7万水军,600余艘舰船准备南下进攻南宋京城临安。南宋李宝采用先发制人、出其不意、火攻破敌的战法,以3千水军袭击超过自己23倍兵力的金军,最后大获全胜。

    唐岛海战是火器应用于军事领域后第一次大规模海战,对宋金的政治局势,以及世界的航海进程都有着重大影响。

    九、洪都之战

    元末明初的洪都保卫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守城之战。陈友谅60万大军,朱元璋的洪都城中只有区区两万人。但是守将朱文正—朱元璋的侄子就是凭着这两万兵力死守洪都85天,创造了十四世纪最大的军事奇迹。

    公元1363年,陈友谅亲帅60万大军攻打洪都,这本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2:60的人数比例,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个死局。但是朱文正却成功守住了洪都城,陈友谅因这一战失去了问鼎天下的资格,对元末明初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是发生在万历四十七的一场明和后金(后改国号清)在辽东的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之后,明朝丢失对辽东的主动权,并且国力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后金则得到了对辽东的主动权以及获得了大量的物资。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方法,即“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萨尔浒之战的结果,以后金大获全胜而告终,明军损失兵力数万人,将领数百人,军用物资无数。

    后金在这场战役中变得富有了起来,而大明王朝在这场战役中不仅在军队、物资上损失惨重,国力也是大大的损耗,自此大明王朝开始帝国飘摇,对辽东的后金军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对于努尔哈赤,萨尔浒之战后,大明王朝的繁荣和虚弱全都摆在了努尔哈赤的眼中。

    单字解释: 中 国 古 代 以 少 胜 多 的 十 大 经 典 战 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