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诸葛亮北伐千难万难,为何曹操北伐有如儿戏般轻松?

    2023.03.15 | 历史网 | 次围观

    《三国演义》后半部分,诸葛亮的北伐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5伐5败、身死五丈原的结果,也让我们慨叹英雄早逝,北伐艰难。可是在诸葛亮北伐之前,曹操也有过北伐,其结是却是一战而胜,且胜得异乎寻常的轻松,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曹操的才能远胜诸葛亮?

    一、曹操大败乌桓

    从公元191年到公元208年,曹操用17年时间统一了北方,这期间包括击袁术、破张绣、灭吕布、败袁绍、北征乌桓等诸多战役。今天我们所说的曹操北伐,单指“北征乌桓”这一次战役。

    先看背景。公元207年,曹操经过官渡之战和平定河北之战,基本讨平北方。但袁氏残余势力之袁尚、袁熙北逃,依附于东胡系古代民族乌桓。乌桓与袁氏结成联盟,成为曹操新的心腹之患。于是曹操决定亲征乌桓,稳固北方,再图南方。

    曹操征乌桓主要用了二招:一是突袭,二是猛攻。何谓突袭?曹操北征大军行至蓟县时,雨季来临,通往乌桓的道路被淹,一时无法行军。面对困境,曹操却觉得是机会,因为雨季会让乌桓放松警惕,给曹操以突袭的机会。于是曹操让蓟县本地人田畴引路,从一条“久已断绝,但尚有微径可寻”的道路进军,直指乌桓老巢柳城。

    何谓猛攻?当曹军到达离柳城二百里的白狼山时,乌桓才发现,乌桓首领蹋顿与袁尚、袁熙率数万骑兵迎击。曹操择一高处凭高望去,发现乌桓军队因为时间仓促,来不及准备而“阵势不整”。曹操果断下令,让张辽率前锋猛攻,像一把尖刀插入乌桓军队。这一下正中乌桓军软肋,整时全军大乱,曹军乘胜追击,一举斩杀了乌桓首领蹋顿,降者达二十万之众。袁尚、袁熙乘乱逃至辽东割据军阀公孙康处,曹操也不追赶,他已给公孙康写了信。不久,公孙康杀袁尚、袁熙,呈送二袁首级至曹操。

    之后,曹操占乌桓之城镇,收乌桓之精兵为己用。北方游牧民族震慑,数十年不敢南下中原。于是曹操心腹之患解除,北方得以稳固。

    二、曹操北伐为何这样轻松

    历史上,北伐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北伐游牧民族,为什么曹操就这么轻松呢?主要原因是:曹操北伐的对象乌桓,实力远远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强大。

    乌桓本是东胡族的一支,东胡族很不幸,与强大的匈奴比邻而居。公元前206年,匈奴大败东胡,有一支东胡系人马逃至辽河上游的乌桓山,在此繁衍生息,从此叫乌桓人。乌桓人痛恨匈奴,亲近南边的汉朝,并向汉朝称臣。

    西汉汉武帝大举进攻匈奴,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将匈奴赶出漠南,汉武帝随即南迁乌桓人至辽西、辽东、上谷、渔阳、右北平五郡,在此五郡“驻牧”,替西汉朝廷抵御匈奴。为了更好地管理乌桓,又设置了“护乌桓校尉”。西汉朝廷这样做,一是可以让乌桓与匈奴争斗,削弱彼此的力量,二是使得乌桓力量分散在各郡,不能统一为一体。

    到了东汉,朝廷对乌桓的防范更严。公元49年,乌桓又从原来的五郡南迁至雁门、太原、朔方、广阳等地,至此共居十郡之地,称“乌桓十郡”。东汉的“护乌桓校尉”仍然严格管辖着乌桓各郡,让他们各自为政,处于分散状态。

    不仅如此,东汉朝廷还经常征调乌桓骑兵镇压义军,比如公元185年,车骑将军张温征发幽州乌桓三千骑至关内镇压凉州义军。乌桓因为多次被征发,士兵死亡很多。白马将军公孙瓒在河北时,也常与乌桓作战,斩杀大量乌桓人。

    总之,乌桓经过与匈奴的斗争,经过西汉、东汉朝廷严格地管理,刻意地打压,一直未能强大起来。

    到了东汉末年,由于朝廷的弱势,乌桓终于有了强大起来的机会。十郡乌桓中,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结成同盟,号称“三郡乌桓”,以蹋顿为首领。蹋顿与袁氏勾结,可以调动的人口达30万之众,已经是一股比较强大的势力了,《三国志》这样记载:

    “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

    不过与曹操相比,乌桓实力还是不够。《三国志》记载,曹操破黄巾军时“受降卒三十余万”,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30万青州兵”。在官渡败袁绍后,曹操又“俘袁军七八万人”。加上曹操自己的军队,比如说他攻打袁绍时直接使用的兵力1万,间接使用的兵力2万,总共有3万之众。这些兵力全部加起来,至少40万,不是蹋顿能比的。蹋顿虽然能调动30万人,但其作战人员最多十几万,且是乌合之众。结果是,曹操只用了几万精兵,略施小计,就以少胜多,灭了蹋顿。

    三、曹操北伐与诸葛亮北伐不在一个层次上

    曹操伐乌桓,可谓以强凌弱;诸葛亮伐曹魏,则是以小博大。因为实力摆在那儿。

    曹操与乌桓实力对比前面已说,这里不必啰嗦。那么,诸葛亮时期,蜀国的实力与曹魏的实力对比,差了多少呢?

    根据《三国志》等史书提供的资料,以公元262年为例进行对比,情况是这样的:

    国土面积上:魏国面积约为291万平方千米,蜀国面积约为107万平方千米,蜀国面积不到魏国的一半。人口与兵力上:魏国人口约为103户,兵力50万;蜀国人口约为28万户,兵力10万。蜀国人口约为魏国的四分之一,兵力约为魏国的五分之一,这两项差得更远。粮食储备上:魏国有关中平原、华北平原两大粮仓,蜀国只有成都平原一个……

    实力如此悬殊,再加上诸葛亮北伐要翻越崇山峻岭,可以想象其艰难程度。曹操北伐,一没有秦岭这样的崇山峻岭挡道,二没有强大的敌人,当然轻松。

    所以,曹操北伐与诸葛亮北伐不在一个层次上,不能相提并论。

    单字解释: 诸 葛 亮 北 伐 千 难 万 难 为 何 曹 操 北 伐 有 如 儿 戏 般 轻 松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