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彭羕:曾被刘璋施以酷刑,得到刘备器重却打算联合马超叛乱

    2024.05.02 | 历史网 | 次围观

    在东汉末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阵营当中,蜀汉一直给人以凝聚力极强的印象。相比于体量巨大的曹魏和派系斗争激烈的东吴,蜀汉政权的文臣武将大多都团结在个人魅力超群的主公刘备身边,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那样:“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不过,蜀汉政权当然也有过不少“叛徒”,如投靠东吴导致关羽兵败身亡的麋芳、士仁,以及触怒刘备后叛投曹魏的孟达等。如果说上述三人多多少少还有为了自保而背叛的动机在,彭羕就可谓彻彻底底的忘恩负义了,刘备入蜀后他得到重用,却反而暗中劝说马超与自己一同谋反,最终三十七岁就遭到诛杀,亲手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东汉中平元年(184),彭羕生于广汉郡,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广汉市一带。据《三国志》记载,他身长八尺、容貌出众,或许也正是因为外部条件出众,导致他为人自傲,时常轻视他人。后来彭羕踏上仕途,但只被任命为书佐,没过多久,他又遭到了许多人的诋毁与诽谤。于是,益州牧刘璋“髡钳羕为徒隶”,也就是剃光彭羕的头发,又在他脖子上套上铁箍,将其贬为奴隶。

    《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在极为重视孝道,甚至以孝行作为官吏选拔依据的东汉,作为孝顺象征的头发被剃光对彭羕而言无疑是奇耻大辱。正因如此,当听说刘备应刘璋的邀请来到蜀地后,彭羕很快便去拜访了刘备身边的重要谋士庞统,并得到了后者与法正的共同推荐。

    来到刘备麾下后,彭羕将自己的才华充分施展,他传达军令、教导诸将,日渐受到刘备的器重。成都平定后,刘备赏赐众人,彭羕被任命为治中从事。不久前还是一介徒隶,如今却一飞冲天成为了站在益州权力巅峰的大人物,本就性格倨傲的彭羕内心自然膨胀不已,史载:“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

    察觉到彭羕日益嚣张骄横,诸葛亮表面上对他以礼相待,暗中却心生疑虑,于是多次向刘备进言,认为“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刘备一直对诸葛亮相当敬重,加上对彭羕言行举止的观察,便也开始提防和疏远彭羕。一段时间后,刘备更是将彭羕外派为了江阳太守。

    听说自己从治中从事调任为了江阳太守,彭羕心中自然是相当不满,于是他私下拜访了同样是刚刚加入刘备麾下不久的马超。性情直率的马超表示以彭羕的才干本该与诸葛亮、法正等人平起平坐,刘备却将他调任为区区太守,确实令人失望。此时,情绪激动的彭羕竟然回复道:“老革荒悖,可复道邪!”

    所谓“老革”,是对老兵的蔑称,彭羕用这个词汇称呼作为自己主公的刘备,不但十分失礼,还体现出作为文人的他相当瞧不起行伍出身的刘备。非但如此,彭羕随后更是说出了“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也就是马超在外举兵,自己充当内应,里应外合推翻刘备这样大逆不道的话。

    马超对于蜀汉阵营本就是刚刚归附不久的外人,心中时常为此感到不安,在听到彭羕的谋反计划后更是大惊。等到彭羕离开,他便立刻将此事禀报给刘备,于是彭羕就这样被关入了狱中。在囹圄之中,彭羕修书一封交给诸葛亮,信中解释说自己一是酒后失言,才称呼刘备为“老革”,二来“卿为其外,我为其内”的本意是希望马超在外建功立业,自己在内治理国家,从而共同辅佐刘备实现霸业。

    当然,彭羕的这番辩解并没有换来刘备与诸葛亮的宽恕,他最终还是为自己的张狂与野心付出了代价。建安二十五年(220),彭羕于狱中被处死,当时年仅三十七岁。如果不是倨傲嚣张的性格,以彭羕的才能与受到刘备器重的程度,他完全可以成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日后加官进爵不过是水到渠成。

    彭羕的经历提醒着后人,不管有多强的能力,多么受领导重视,要始终保持平常心,不要因志得意满就目中无人、举止失当。当然,更重要的是不要因为一点挫折与变故就丧失理智。试想彭羕在江阳太守任上如果表现出色,仍然可以回到成都继续担任要职,他或许并没有自立的野心,只是酒后为了发泄才邀请马超谋反,但对于刘备而言,与其原谅他后始终提心吊胆,不如忍痛将其除掉一劳永逸。

    单字解释: 彭 羕 曾 被 刘 璋 施 以 酷 刑 得 到 刘 备 器 重 却 打 算 联 合 马 超 叛 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