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他在演义中给人刷足经验,却是曹魏最强之人!

2024.05.02 | 历史网 | 次围观

在《三国演义》中,他就是给人刷经验包的存在,曹操早期征战,没他什么事,徐庶出山,破了他的八门金锁阵,诸葛亮出山,白河水淹了他,周瑜取南郡,又是从他手里夺走的,到了关羽北伐,还把他围在樊城挨水泡。

论形象,貌似还没有他同族兄弟曹洪看过眼了,好歹曹洪在荥阳救过曹操一命,潼关战过马超了,如果看《三国演义》,这个人就是个十足的草包。

然而,以上说的都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在真正的历史上,这个人可绝不是个废柴,相反,他可是曹魏阵营中数一数二的人物,即便时至今日,虽然对他的争议不休,可这并不能抹杀他的彪悍功绩。

可能很多朋友已经猜到这个人是谁了,没错,他就是曹仁,字子孝,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同时,他还是曹操的堂弟,曹丕代汉建魏以后,封他为大将军,又迁大司马,没过多久卒于军中,时年五十六岁,谥曰忠侯。

晋朝傅玄是这样评价曹仁的“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贲、育就是孟贲和夏育,他们都是战国时卫国力举千钧之勇士,张辽就不用多说了吧,曹操手下有名的大将,二一五年那场著名的逍遥津之战,七千大破十万吴军就是出自此人的手笔。

从字面的意思不难理解,也就是说,傅玄认为战国时期两个力能分牛的勇士不如曹仁,而张辽也是比曹仁稍差的,由此不难看出,实际上的曹仁是个相当彪悍的强人,而并非如《三国演义》描写的那样窝囊没用。

如果单看傅玄的评价还不能说明什么问题,那来看看历史上曹仁的战绩,也许这样更清晰,攻徐州的时候,曹仁率军将周边县城各个击破,陶谦派来的援军,全都被曹仁打跑了,打吕布的时候,曹仁不但拔城句阳,还生擒了刘何。

官渡之战,曹仁成功平叛,而在平叛之前,曹仁对曹操如是说“现在南方以为我们在应付官渡之急,而刘备大军压境,因此这个时候叛乱是最好的时机,但是刘备刚刚统领袁绍的兵马,士兵还不一定能为他所用,现在攻打,肯定能一击破敌。”于是曹操听从了曹仁的建议,此后曹仁大破敌军而回。

而在攻打壶关的时候,曹操曾下令破城之后把敌人全部活埋,然而,壶关久围不下,这时曹仁对曹操建言,主公现在展示的决心是城破敌军必死,所以他们当然会拼死抵抗,如果我们留一个活门给他们,他们没准就投降了,随后,曹操又采纳了曹仁的建议,果不其然,壶关投降了。

关羽水淹七军,一时间声威大震,吓得曹操都要迁都了,曹仁却捍守樊城,抵死不退,为策动江东的外交手段以及调遣徐晃兵团赢得了宝贵时间,周瑜围攻江陵,牛金出战被围困,于是曹仁带了一帮子人就把牛金捞了出来,打的东吴先锋灰头土脸,被赞“将军真天人也!”

从以上种种不难看出,真实的曹仁进可攻退可守,是个相当有战术眼光以及谋略的出色将领,也许他干活的时候,都不觉得他如何好,然后,一旦这个人不干了,才发现没他不行,如此也正应验了那句话,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三国志》评曰:“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

《书钞》:“文武并亮,权智时发。奢不过制,俭不损礼。入毗皇家,帝之股肱。出作侯伯,实抚东夏者,曹大司马也。”

单字解释: 善 战 者 无 赫 赫 之 功 他 在 演 义 中 给 人 刷 足 经 验 却 是 曹 魏 最 强 之 人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