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59年陈璧君病逝,临终前给子女写诀别信:不要忘记报答国家恩情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9年,陈璧君的生命走到尽头,各种疾病时刻折磨着她脆弱的身心。可能是意识到了自己时日无多,她向工作人员要来了纸笔。

    虽然每天都非常难受,但她还是强撑着身体给在海外的子女写了一封诀别信,然而这信上的内容却让人大吃一惊。

    只见陈璧君在那信纸上,一笔一划地写下:

    “万一不幸与诸儿永别,盼诸儿早日回归祖国怀抱,以加倍努力工作,报答人民政府挽救我之深厚恩情。”

    身为大汉奸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早年造过多少孽?新中国成立以后 她的处境如何?在临终前留给儿女的信里,她又为何表现出对国家那么深厚的爱呢?

    “第一夫人”的落马

    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汪精卫的汉奸集团逐步形成。为了一己私利,他们不惜卖国求荣,礼义廉耻也被丢得一干二净。

    在侵华日寇的扶持下,他们夫妻二人的日子滋润极了,以汪精卫为首的伪政府也逐步建立起来。

    他们夫妇一个是伪政府首脑,一个是“第一夫人”,共同帮着他们的“日本主子”践踏中华大地,真是好一对“汉奸夫妻”。

    但在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下,日寇终于在1945年被彻底赶出中国,汉奸们的好日子也过到头了。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政府虽然还在阴谋发动内战,但好在他们没有忘记清算汉奸们的战争罪行。

    可惜的是,抗战时期最大的汉奸汪精卫,竟然在日寇被赶出中国之前就因病身死日本,侥幸逃过了应有的制裁。

    但他助纣为虐的老婆陈璧君还没死,所以1945年秋天,国民政府将陈璧君连同其他汉奸一起捉拿归案。

    锒铛入狱后,陈璧君不知是真无知还是装淡定,依然端着“第一夫人”的架子。明明是被押解入狱的阶下囚,但她还是飞扬跋扈,指望着别人好好侍奉她。

    然而有些人还真能被她的嚣张气焰唬住,就比如卑躬屈膝惯了的国民党狱卒。面对陈璧君的臭脾气他们毫无办法,甚至只能逢迎她的无理取闹。

    因此没被宣判以前,陈璧君在南京的国民政府监狱里,依然以“第一夫人”自居。谁见了她都要毕恭毕敬地喊一声“汪夫人”,否则就要遭到她的破口大骂。

    这样的待遇也让她更加死不悔改,坚信自己是被“冤枉”的。到了1946年春天,陈璧君被移交到江苏接受公审时,表现得依然有恃无恐。

    3月28日,是江苏最高检察院对她发起了公诉的日子。按照流程,检察官先公布了起诉书。

    陈璧君的罪行多到数不尽,所以起诉书的最后用“卖国求荣,至死不悟,其通谋敌国反抗本国之罪行,实属无可有恕”总结了她的大半生。

    其实这样的评价是很公正的,毕竟这些都是举国上下有目共睹的事实,容不得任何人质疑分毫。

    很快到了4月16日,陈璧君要接受江苏高等法院的公审。然而那天下午两点多,人们见到的却是精心打扮过、款款而来的陈璧君。

    只见一辆由四名法警押送的马车驶入法院,陈璧君就端端正正地坐在里面。她一袭干净整洁的蓝罩衣,虽然头发花白但收拾得很利索,左右手上分别有手表和玉镯做装点。

    往被告席走时她也不慌不忙,宛如是受邀参加高级会议的。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面对证据确凿的起诉,陈璧君还是有话要说。

    她在狡辩以前,颇为傲慢地表示她并不是想为自己减免刑罚,只是不能承担汉奸的罪名。而后她就信口开河地发表意见,好似还是指点江山的“第一夫人”。

    最先遭到陈璧君攻击的就是国民政府,只听她在国民政府的法庭上大放厥词,严厉抨击了国民党当局的种种恶行。

    不但当天出庭的法官被陈璧君骂了个狗血喷头,就连蒋介石也没能幸免,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到了陈璧君与泼妇骂街没什么两样的尖声厉喝。

    当她发泄情绪般的大骂结束以后,全场意外地响起了笑声和掌声。大家其实是认为国民党反动派和蒋介石活该挨骂,陈璧君却认为这是大家对她的认可。

    仿佛是受到了掌声的鼓舞,陈璧君接下来的发言不但不为自己认错悔过,反而还为死了的汪精卫开脱罪行,简直就不知廉耻为何物。

    好在指控陈璧君的证据确凿,法官对她歪曲事实的狡辩逐一驳斥,慢慢熄灭了她的嚣张气焰。由于陈璧君的可耻狡辩,这场公审足足持续了三个多小时。

    结果也算大快人心,陈璧君虽然能苟且偷生地活下去,但被判了无期徒刑。除去家属必要生活费外的全部财产,也被政府悉数查抄。

    宣判以后,陈璧君被关押在了狮子口监狱。只是她一直认为自己还是个“革命者”,时常炫耀她的“革命史”,但那分明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叛变。

    从革命者到大汉奸

    1891年,陈璧君出生于马来西亚一个富商家庭。她从小聪慧机敏,不但成绩不错,而且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

    1905年秋天,孙中山从日本到马来西亚成立同盟会分会。此时陈璧君刚上初中,但她对参加同盟会表现出了非比寻常的热情。

    那时同盟会分会刚成立,也亟需年轻的进步人士加入。因此她被吸收为同盟会最年轻的会员,成为朝气蓬勃的革命者。

    吴世荣

    两年后的冬天,同盟会的分会长吴世荣找到陈璧君,问她想不想见见汪精卫。

    说来那时的汪精卫也是个革命人士,时常会用“精卫”的笔名在《民报》上发表文章。陈璧君很想结识这样的青年才俊,因而欣然前往。

    那是她第一次见到汪精卫,24岁的他虽然长得不太高,但天庭饱满、浓眉大眼,显得气质特别出众。

    陈璧君的一颗少女心也被他击中,此后就成了汪精卫的忠实“迷妹”,只要有汪精卫的演讲,她必然就在现场。

    在陈璧君坚持不懈的追求下,汪精卫大为感动,两人与1912年初在上海成婚。然而汪精卫后来叛变了革命,陈璧君也成了助纣为虐的大汉奸。

    但这并非完全是陈璧君受到了汪精卫的蛊惑,而是他们本身就是臭味相投的同类。

    也许早年的他们心中有着赤诚的革命追求,但随着地位权势的接踵而至,他们也被腐化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汪精卫当上了南京行政学院的院长。成为院长夫人以后,陈璧君更有了娇纵的资本,也逐渐把手伸到了政事上。

    以至于到了后来,有人想见汪精卫还要得到陈璧君的同意。就算有人顺利通过她的关卡,能够见到汪精卫,也逃不过陈璧君的监视。

    一旦客人与汪精卫谈话的时间过长,陈璧君就要大吼大叫地下逐客令,丝毫不给客人留面子,大家也都不太喜欢她。

    但汪精卫为了省去与陈璧君吵架的麻烦,一直在顺着她的意思。时间长了这竟然成了他们的日常相处模式,陈璧君也越来越多地取得了他们相处中的主动权。

    至于她在汪伪集团的卖国勾当中起了多大作用,从另外一个大汉奸陈公博的话里可见一斑:

    “汪先生没有璧君不能成事,没有璧君也不至于败事。”

    陈公博

    他们集团里次一等的汉奸周佛海也说过汪精卫:“无一定主张,容易变更。”由此可见,在汪精卫的叛变中,陈璧君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随着日寇铁蹄的骤然南下,全国的抗日形势越发严峻,全民族抗战势在必行。但是那时国内的战争条件并不成熟,正规军也被打得节节败退。

    国民政府被逼得越撤越远,不少人都产生了悲观的情绪。看不到战胜希望的人们,竟然找到汪精卫,希望他能想出退敌的办法。

    此时汪精卫也不想再过东躲西藏、朝不保夕的日子了,早就产生了与日寇议和的想法。因而这个契机,让汪精卫与陈璧君看到了重新抓住“大权”的希望。

    陈璧君始终认为,自己和汪精卫都在同盟会有很深的资历,但他们在政坛却始终“不如意”。

    所以日寇刚发布不与国民党谈判的消息,他们夫妻就兴奋起来。

    因为这样一来,汪精卫无疑是代表和谈的最佳人选,他们就得到了讨好日寇的先机。他们也确实抓住了“大好机会”,沦为日后人人得而诛之的大汉奸。

    可以说陈璧君被判刑绝不是受到了汪精卫的牵连,而是她咎由自取的结果。她后来犯下的罪行,让她必须接受人民的审批和法律的制裁。

    然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共产党坚持不懈的改造下,她竟有了思想上的转变,还在临终前嘱托子女要回报国家的大恩。

    在新中国的改造

    解放战争胜利以后,共产党政府理所应当地接管了国内的一切事务,这就包括了陈璧君的管理和改造问题。

    因而1949年7月初,陈璧君被移押到上海提篮桥监狱的女监里,这里完全由女性干部管理。

    为了更顺利地改造陈璧君,监狱的管理人员提前研究了她的经历、性格和身体状况等等。就连她被关押期间的事情,也被管理人员细致分析过。

    管理人员发现,在被国民政府监禁期间,看守人员竟然还都尊称陈璧君为“汪夫人”。甚至有一回一个少将军官直呼其名以后,还遭到了她的辱骂。

    提篮桥的管理人员认为,这是非常不利于她的改造的。在共产党的监狱里,不应该存在什么“夫人”,大家都是平等的、需要改造的犯人。

    按照规定,每个被收押的犯人都有一个番号。在监狱里无论是犯人称呼彼此,还是管理人员叫犯人都用这个番号。

    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陈璧君就算不满也不能说什么。于是陈璧君从“汪夫人”变成了“304”,正式开始了改造生活。

    可是最开始时,她对管理人员让她反省悔过的行为嗤之以鼻,她坚持称自己没有任何罪过。为了给自己增加底气,她还时常把早就化成灰的汪精卫挂在嘴边。

    陈璧君一被叫去谈话,就恬不知耻地同管理人员大谈她的“革命史”。在她的大肆吹嘘下,仿佛卖国求荣的另有其人。

    遭到管理人员有理有据地驳斥时,陈璧君就拿她反蒋来说事,搞得好像她是出于民族大义一样。

    更可气的是,刚被共产党接管时,陈璧君见拿捏不了管理人员,就拿自己的身体撒气。她曾因为一点小事就绝食三天,一副要与管理人员对抗到底的模样。

    但哪怕面对这样的刺头,管理人员依然拿出了足够的耐心。大家明白想转变一个人的思想不可能一蹴而就,于是都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于陈璧君身体不好,管理人员就格外照顾她的身体状况,想以此作为突破口软化她那颗冥顽不灵的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管理人员的努力下,陈璧君确实有了松动。那是1952年秋天,陈璧君突然感觉胸口闷得很,连路也走不好了。

    管理人员得知以后,立马将她送到医院治疗。医生发现此时的陈璧君,不仅血压高得吓人,心率也严重不齐。

    为了不让她出事,管理人员决定让她住院观察。躺在干净的病房里,看着医护人员忙前忙后,陈璧君感慨万分。

    这不是她第一次住院,但之前她是能够翻云覆雨的“第一夫人”,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她都感觉理所应当。

    但现在她一个阶下囚,共产党不但一直对她保持耐心,还给她安排了很好的医疗条件,她不可能继续对共产党的好视而不见。

    随着身体情况越来越差,陈璧君住院的次数越来越多,对共产党的好感也就越来越强烈。

    每一次陈璧君感受到生命在流逝的时候,都是共产党的医生把她拉回了人间。在后来的一份汇报中,陈璧君终于松口说她开始:

    “把自己一生的思想,从头回忆,挖掘我犯罪思想根源。”

    在党的关怀和教育下,陈璧君也拿起了进步报刊,例如《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等。

    在汲取先进思想的过程中,她认识到了共产党的成功才是历史的必然,并且在后来的思想汇报中表达了对人民政府的拥护与爱戴。

    也正因如此,临终前陈璧君给子女留了开篇提到的信件,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替她回报政府的恩情:

    “万一不幸与诸儿永别,盼诸儿早日回归祖国怀抱,以加倍努力工作,报答人民政府挽救我之深厚恩情。”

    当然陈璧君也表达了自己的遗憾,只是这时的她早已不追求私欲了,转而惋惜:“未能目睹祖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由此可见,在党的耐心教育下,陈璧君的思想已然转变。1959年6月,她在提篮桥监狱的医院里离世,她的骨灰几经辗转终于被子女撒进了海里。

    陈璧君的故事至此落幕。不管怎么样,祸害过人民的人都不值得同情,她和汪精卫注定永远都要被钉死在中华民族的耻辱柱上!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文章由“寻史奇谈”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

    单字解释: 年 陈 璧 君 病 逝 临 终 前 给 子 女 写 诀 别 信 不 要 忘 记 报 答 国 家 恩 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