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刘备后期打仗为何不带孔明?曾国藩一语道破其中玄机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刘备和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君臣组合之一,他们在三国时期共同建立了蜀汉王朝,为实现统一中原的大业而奋斗。

    刘备是一位英雄豪杰,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博大的胸怀,诸葛亮是一位博学多才,有着超凡的智慧和忠诚的品格。

    他们相识于隆中,相知于荆州,相随于益州,相辅于成都,他们之间的故事,既有感人的情义,也有惊心的战略,成为了后人敬仰和传颂的典范

    然而,刘备在后期的战争中,却从不带着诸葛亮一起出征,而是将他留在后方,担任军国大事的总理。

    这一点,让许多人感到不解,甚至有人认为,刘备是不信任诸葛亮,或者是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所以才不愿意让他随军出战。

    其实,刘备不带诸葛亮打仗,是有着深刻的原因和考虑的。这一点,曾经被清朝的名臣曾国藩一语道破。

    一、诸葛亮坐镇后方

    《三国志》中记载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合作,他们共同建立了蜀汉王朝,对抗曹魏和孙吴。

    刘备是一位有雄心壮志的英雄,经常亲自领兵出征,攻取敌地,扩展疆土。而诸葛亮则是一位有卓越才能的谋士,留在国内掌管政务,保障刘备的后方,使他能够“足食足兵”,无后顾之忧。

    诸葛亮的功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治理内政,整顿吏治,开发农业,增加财政,充实仓库,使蜀汉的国力得到恢复和提升。

    二是调动民心,广纳贤才,选拔能臣,培养后继,使蜀汉的人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

    三是制定战略,观察形势,把握时机,与曹魏和孙吴周旋,使蜀汉的地位得到稳固和提高。

    诸葛亮的这些举措,为刘备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使他能够在三国的纷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一代枭雄。

    例如汉中之战。

    曹操在平定了关中的诸军阀后,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南下进攻汉中。汉中是蜀汉的北大门,是连接关中和益州的咽喉之地,也是刘备的根据地之一。曹操想要消灭刘备,就必须先攻占汉中。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曹操率领十余万大军,从陇西出发,向汉中进发。刘备得知曹操的行动后,立即率领三万精兵,从成都出发,赶往汉中。

    双方在汉中周边的多个要塞和关口,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双方在汉中对峙不下,刘备立即派人到成都,请求诸葛亮调兵来援。

    诸葛亮于是派了魏延、吴懿等将领,率领精兵,前往汉中支援刘备。

    诸葛亮的援军到达后,刘备趁曹操分兵攻打西城的机会,突然发动总攻,攻破了曹操的主营,斩杀了曹操的大将夏侯渊,迫使曹操撤退。

    刘备乘胜追击,收复了汉中的各个要塞,彻底驱逐了曹操的军队。

    可以说,刘备此次能够大败曹军,少不了诸葛亮坐镇后方。

    而刘备每次打仗都能后顾无忧,就是因为有诸葛亮这个军师。刘备的先祖刘邦,一生中战败多次,但每次都能够东山再起,还不是靠得后方的萧何。

    二、其他原因

    我们再从夷陵之战来看刘备的用意。

    赤壁之战后,刘备成功占领了荆州,成为一方诸侯。然而好景不长,公元219年,孙权趁关羽北伐曹魏的时机,派兵偷袭荆州,并杀死了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

    听到这个消息后,刘备悲愤交加,发誓要与孙权决一死战,为关羽报仇。在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不久就御驾亲征,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夷陵之战。

    自古帝王御驾亲征前,都会考虑好留一个十分信任且有能力的人坐镇后方,诸葛亮就是刘备的最佳选择。

    刘备担心他走后,会造成西川首府“成都”的空虚,诸葛亮再不在西川的话,西川势必会引发战乱。

    果然,西川本土势力趁刘备伐吴之机,发动了一系列的叛乱和暗杀。幸而诸葛亮反应快,立即采取了果断的措施,派遣马谡、李恢等人,镇压了各地的叛乱,斩杀了刘循、李琰、张任等人,收复了失地,恢复了秩序。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如果自己和孙权打仗去了,搞得两败俱伤,曹魏趁机偷袭自己的大本营怎么办呢?

    这时候,诸葛亮的用处就十分明显了。用“武能安邦、文能治国”来形容他十分恰当。

    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反对刘备攻伐东吴。

    关羽被杀后,刘备一时“上头”,在成都自称皇帝,建立了蜀汉后,就发布了他的第一个命令,说要向杀死了关羽的孙权复仇,发兵打东吴。

    这个决定让蜀汉的官员和将领都很不满,他们纷纷上奏劝说刘备,说这样做不合道义,不利于国家的前途,也违背了刘备生前的心愿。

    就连一直忠诚于刘备,从不违背他的赵云,也站出来反对。

    文武百官一致认为应该先将武器对准北方的曹魏。如果跟东吴开战,不但会消耗国力,也会失去一个可以一起对抗曹魏的盟友。

    赵云的话是出于忠心,刘备却很生气,他不听任何人的劝告,坚决要亲自带兵去打东吴。

    轮到诸葛亮发表意见时,他没说可以,也没说不可以,十分中立地回答了个“暂缓出兵”。

    但在情绪上头的刘备耳中,暂缓出兵就是反对他的命令。于是,为了不听诸葛亮在自己的耳朵边唠叨,他将诸葛亮留在了后方,自己御驾亲征去了。

    什么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在夷陵之战中刘备的大军遭到了陆逊的火攻,全军覆没,损失惨重。

    这场战争对刘备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他的身体和心情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之后他在逃回白帝城后,病重不起,把儿子刘禅和国家的事情都托付给了丞相诸葛亮。

    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永安宫去世,享年63岁,后人尊称他为昭烈皇帝。

    小结

    其实说了这么多,一千多年后的曾国藩给出了他的答案:天下大事,非一人之力可成。

    结合诸葛亮来说,就是仅凭诸葛亮一人的智慧,是成不了大事的。

    刘备就看得很清楚,诸葛亮虽然十分智慧,但他一人难挑千斤重,还是需要团队的协作的。

    单字解释: 刘 备 后 期 打 仗 为 何 不 带 孔 明 ? 曾 国 藩 一 语 道 破 其 中 玄 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