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72年,杨勇复出调任东北,中央为何特意安排100多辆红旗车送行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创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是对我文章的一种认可。

    朝鲜战争后期,毛主席曾幽默地说过这样一句话:“再送一个羊(杨)到朝鲜,美国佬就彻底认输了。”

    毛主席口中的这个“杨”指的就是杨勇。

    “三杨”分别是指杨成武、杨得志、杨勇,早在中央红军长征前后,当时只有20岁左右的三人便已经成为了红军中层指挥员的杰出代表,他们在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在红军中享有盛名。

    尤其在长征中,三人分别率领自己的部队担任中央红军的前锋,他们视死如归、敢打硬仗、险仗,从不退缩。

    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三人依旧奋战在战火最前线,尽管他们已经是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了。

    毛主席十分信任并器重三人,抗美援朝期间,杨得志、杨成武先后奉命赴朝作战,并打出了重要战绩。1953年4月,多次主动请缨上战场的杨勇终于接到了毛主席签署的任命,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赴朝指挥作战。

    当时,朝鲜的战局十分复杂,尽管双方的谈判工作已经恢复,但南朝鲜的李承晚傀儡政权却还在千方百计想要阻挠这次谈判,打算拖着美军继续陷在朝鲜战场。

    为了尽快促使和谈进行,避免形势发生意外,杨勇在进入朝鲜战场后,审时度势,向中共中央和志愿军司令部提出了反击行动,严惩李承晚集团。

    根据杨勇的建议,志愿军决定发起金城战役,给南朝鲜军一个狠狠打击,以确保停战谈判顺利开展和落实。

    7月13日21时,杨勇兵团发起全面反击,战斗刚刚打响,时任志愿军第68军第203师第609团副排长杨育才便率领由12人组成的袭击班在敌后直插南朝鲜军“白虎团”团部,仅耗费14分钟,便以无人伤亡的代价歼灭了南朝鲜引以为傲的“白虎团”。

    “白虎团”是李承晚的嫡系精锐部队,全部配备有美式装备,团旗更是李承晚亲自授予该团的,表现了对“白虎团”作战能力的认可。

    然而,杨育才率领的侦察班却只用了14分钟便将李承晚集团的“骄傲”彻底打碎,象征勇猛、威武的“老虎旗”更是被战士们一把扯了下来,绑在了腰上,一边绑,还一边轻蔑地说道:“这哪是什么‘白虎团’,我看就是只纸老虎嘛。这可是个证据,得带上,免得李承晚到时候再赖账。”

    “白虎团”被我军一个侦察班歼灭的消息极大振奋了我军战士的士气,挫败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如今,这面“老虎旗”正静静地躺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见证着“白虎团”的惨败,同时也见证了杨育才率领的侦察班的英勇,这是不争的历史铁证。

    当年,杨勇组织指挥金城战役时年仅40岁,这也是我军在抗美援朝中的最后一次战役,此战迫使李承晚集团彻底放弃了继续作战的想法,同意接受停战。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签订,抗美援朝结束。1955年,杨勇受命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

    1958年,他向中央提出将最后一批志愿军撤离朝鲜的时间推迟到10月25日,因为这正好是志愿军出国作战八周年的纪念日。

    最终,中央军委经过研究决定,基本同意了杨勇提出的一系列建议。这一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出朝鲜,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到祖国后,杨勇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并加强部队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为军队建设作出了很多工作。

    1960年,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杨勇陪同来华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参观位于天津郊区的一座军营。

    期间,蒙哥马利邀请杨勇进行射击比赛。蒙哥马利干净利落举起枪,枪声停,钢板靶应声倒下。

    杨勇见状,不动声色地接过枪,冲着前方连发九弹,枪声停止,只见前方九块钢板靶都被精准射中。

    蒙哥马利当即感慨道:“看来和中国军队在地面交手将成为军事家的一条禁忌。”

    毛主席得知后,也对杨勇称赞有加。

    1972年,杨勇重新复出,出任沈阳军区副司令。接到任命后的杨勇十分激动,他恨不得立即前往沈阳军区开展工作。然而,周总理却劝阻他一定要等到八一招待会结束以后再前往东北上任。

    杨勇虽然不理解,但看着一向关心自己的周总理,他郑重表示“一定听总理的。”

    就这样,会议结束后,杨勇赴任途中,便看到了十分壮观的一幕,原来,有超过100辆红旗车停靠在了机场跑道的两边,这是中央特意安排来为他送行的。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表达对杨勇将军过去为国家作出的工作的认可和敬意,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对他的信任和重用。

    当时,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苏边境情况很不稳定,为了改善我国边境的防御和战备部署,中央军委急需要选出一位有能力的将领担起重任。

    因此,当杨勇一抵达东北,便马不停蹄投入到了工作中,他接连在东北边境考察了一圈,几天几夜没有睡觉,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加强边防。

    这段日子,杨勇不顾自己的身体情况,经常跋山涉水,早出晚归,到最前方进行实地考察。在他的努力下,东北的边防总算稳定下来。

    不久,杨勇便被调往新疆工作,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杨勇在新疆工作期间,为了新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大量工作,证明了作为一名军人应有的品格。

    杨勇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革命事业,而对家人多有亏欠。尽管杨勇将军曾多次提出想要回家乡看看的想法,但始终未能如愿。

    1982年,杨勇抱病前往广东视察工作,在途经长沙时,他向当地政府提出想要回家看看。然而,在即将成行时,杨勇因为担心回乡一事给当地部门和人民群众带来麻烦,以及可能产生的一些不好影响,最终还是没有回家。

    晚年时,杨勇还曾表示自己要在老家安享晚年,结果,年逾古稀的他毅然接受了国家给予他的工作重任,四处奔波,最终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临终前,杨勇给全家人留下了最后的遗言,他断断续续地说道:

    “我这一生没有什么遗憾了,党对我很好,我也无愧于党……我死后,你们要靠自己去生活,要努力为党工作,不要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1983年1月6日,杨勇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这位戎马一生,在战场上立下无数传奇战绩的将军就这样离开了我们,结束了自己光辉的一生。

    参考资料:中共党史网、金台资讯、《百年潮》2020年第4期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单字解释: 年 杨 勇 复 出 调 任 东 北 中 央 为 何 特 意 安 排 多 辆 红 旗 车 送 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