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全军唯一的一例,军长和军政委是一对叔侄,55年都被授予中将军衔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绿草如茵、鸟群嬉戏,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水从村中流过,如此美丽的地方是我国著名的“将军村”,江西渼陂村。从这里曾走出了两个开国中将,两个开国少将,还有51位革命烈士。

    而其中最耀眼的是同年参军,同年授中将军衔的叔侄二人,他们二人曾两次合作从北方打到南方,立下了赫赫战功。

    那么这两个开国中将究竟是谁?他们的两次合作又是什么?

    开国中将的两次合作

    在我军历史上曾有过两大开国中将合作抗敌,但是一个擅长打仗,另一个擅长搞政治工作。虽然擅长的工作不太一样,但二人却是相辅相成,配合默契。

    那时已经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梁必业被调到梁兴初的军队担任政委,这是他们俩的第一次正式合作。

    而后没多久他们所在的军队被调到东北地区,成为林彪军团的王牌军队之一。

    1946年杜聿明接到上级命令后,派出了一支队伍强占了靠近我军驻地的拉法和附近的新站镇,因为拉法独特的军事战略位置,一场新的战役即将展开。

    6月7日,梁兴初接到了“消灭”的命令,这场战役在当时来说具有很重大的政治意义,是共产党在四平战役后的首次出击。

    胜,可以振奋我军低落的士气;败,就会使我军局势陷入被动局面,而临危受命的两人也顶着十足的压力接下这个任务。

    此前他们二人带领的1师已经在四平战役中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的战士,这些都是他们从山东那里带来的战友,那股窝囊气如今还压在他们心头,这一仗他们必将全力以赴。

    6月8日的凌晨三点战役打响,在黑夜的笼罩下他们有如神助,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结束战斗,全歼敌人一个营后他们围住新站镇。

    不过新站镇的敌人早就听到拉法那里的炮火,也做了充足的准备,成了一块啃不动的硬骨头。

    9日凌晨,敌人倚仗自己的炮火压制,将前来突袭的我军死死挡在城门外,而我们直到天亮时依旧没有任何进展。

    梁兴初下令强攻,进入城内和敌人守军在街上进行白刃战,但没有任何作用。

    而更糟糕的是敌人的空中支援源源不断,附近的老爷岭也迎来增援部队,而我军却没有任何其他的后续力量,战局已经到了僵持局面,如同之前的四平战役。

    梁兴初和梁必业在指挥部里商量着接下来的行动,不知道应该是速战速决还是立刻撤退,毕竟四平战役的惨痛经历就在眼前,而林彪打了电报过来:“你们看着办”。

    最后,梁兴初一拍桌子定下了速战速决的基调,而梁必业也随之配合梁兴初做好后续工作。

    在那天晚上,6团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攻击一部分打援,其余三个半团不要命地死攻。最后敌人没有撑到最后缴械投降,这场胜利也为我军一扫前耻。

    1949年,叔侄二人在三十八军再次合作,其中梁兴初任军长,梁必业任政治委员,此时已经到了解放战争的后期,国民党军队大势已去。

    而这次他们率领三十八军一路从北打向南,横跨了几千公里的战线,解放了大大小小近百座城市,参加战斗上百次,为新中国的解放立下赫赫战功。

    在1955年,担任军长的梁兴初和军政委的梁必业同一年授予中将军衔。

    而很多人直到这时才知道,军长梁兴初和军政委梁必业竟然是同宗的叔侄。

    梁兴初

    铁将军——梁兴初

    叔叔梁兴初于1912年出生,梁兴初作为家中长子,父母在他身上寄予了更多希望,曾经把他送到学堂里念书。

    可是活泼好动的本性让他屡屡受罚,到了后来他家出不起学费才让他退了学。

    15岁时,梁兴初被家里人安排做了打铁学徒,梁兴初却意外地喜欢上这个又苦又累的工作,他觉得打铁的过程磨炼了他的性格和韧性,直到晚年他还称自己为打铁匠。

    1930年2月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红军来到渼陂村,向往革命的梁兴初成为家族里第一批参加革命的人。

    由于当年的恶劣的局势,梁兴初没有时间训练就直接上了战场,参军仅仅5个月的他靠着杀敌的功劳升到班长。

    同年11月,梁兴初加入了共产党。

    梁兴初不仅作战英勇,而且内心十分善良柔软,他经常尽心尽力帮助更加悲惨的老乡,让他们多一点生存的希望。

    次年5月份,国民党卷土重来开启了第二次围剿行动,梁兴初受了轻伤在红军医院治疗,他碰见一个村妇哭得很伤心,忍不住上前问明情况。

    原来这个村妇家还有一个病重的丈夫,为了买药她把家里唯一的家禽拿出来卖掉,谁知碰上了一个地痞给她一块假银元。

    梁兴初告诉村妇,根据地维护治安的同志可以帮她抓住那个地痞,不过村妇摇摇头,她的丈夫病得太重了等不了那么久。

    梁兴初想了想拿出自己怀里的一块银元递给了村妇,这银元还是他参军时母亲给的,如今想着救人一命更重要。

    那村妇将那块假银元留给他,承诺将来会还他钱,梁兴初接过银元放在怀里同时说道:“大姐,不用还了,赶紧去抓药病人可等不了。”

    而这块假银元,还救了他一命。

    他曾两次受伤,尤其是第二次被子弹直接击中左胸口,大家都以为他牺牲了,谁知道他再次爬起来带领战士们再次冲锋。

    战斗结束后,梁兴初去看医生才发现左胸口那里根本没受伤,他放在口袋里的假银元正好挡住了那颗子弹。战友们听说后看着那枚假银元,连夸梁兴初是好人有好报。

    善良的梁兴初除了作战勇猛外,完成其他的任务也会开动脑筋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法,尤其在长征途中通过自己的小计谋为中央领导解决大问题。

    1935年梁兴初和所有的红军战士一样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不得不开始长征。

    而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因为消息闭塞,并不知道其他军队的动向,一时间也无法做出决定。

    毛主席招手将梁兴初叫来,然后神秘地低声交代:“兴初呀,你们下山不仅要刺探附近的军情,顺便带点精神食粮,什么报纸、杂志都可以,日期是最近的就行。”

    梁兴初赶紧点头答应了下来。

    山下有一个镇叫做哈达铺,曾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药材交易中心,是方圆百里最有可能获取精神食粮的地方。

    梁兴初带领着侦查的战友们乔装打扮一番就进了城,不过梁兴初他们胆子很大,直接把自己打扮成国民党的“中央军”。

    他们不仅行事嚣张跋扈,而且还操着一嘴纯正的南方口音,直接哄住了哈达铺的守卫。

    进城后他们一行人十分轻松地控制住这个地方的乡绅财阀,顺手俘虏了一个过路的少校副官。

    梁兴初谨记毛主席交代下来的任务,从少校副官的随身行李找到好几份有用的报纸,未免夜长梦多,用最快的速度将人和报纸全部送上山。

    而中央也从报纸上那些“剿匪”文章里发现了陕北红军的活动区域,经过一夜分析中央决定改名字为“陕甘支队”。

    同时调转方向全力向陕北出发,这个决定是红军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它扭转了红军北上长征的命运。

    不过以上都是他的小打小闹,在他的军功章上有一场酣畅淋漓的战役,也是他早期的扬名之战——黑山阻击战。

    那时候梁兴初随林彪到达东北,成为林彪旗下的得力干将。

    在1948年的时候,梁兴初接到命令死守黑山三天三夜,那时候敌人是有着美国顶尖装备的国民党精锐部队,战斗能力和武器配置十分突出,而且正值寒冬无法修建防御工事。

    我军的制高点101高地在敌人强大的火力下,硬生生削低了两米,人员伤亡更是惨不忍睹。

    为了完成任务,梁兴初抱着必死的决心亲自参与夺回101高地,无论怎样都带人死守黑山阵地,以死伤四千多人的代价,扛了三天三夜。

    可以说,梁兴初的中将军衔是靠一场场战斗“打”出来的。而他的侄子梁必业虽然从事文职,但是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出耀眼的光芒,从不比真刀真枪要差。

    梁必业

    政委梁必业

    侄子梁必业出生在1916年,14岁时响应共产党号召参了军,他的父亲就是秘密的地下党员,而母亲也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壮烈牺牲。

    梁必业早年读过四年书后来因为家庭贫困就去做了杂货店学徒,旧时候的学徒根本没有人权,不仅从早忙到晚,而且还被老板一家当做佣人使用。

    吃的是剩饭剩菜,睡的是门边上的硬木板,除此外还有老板的无休止打骂。梁必业忍受不了这种折磨,前后两次跑回家中,父母最终还是把他留在家中。

    后来正赶上共产党带领红军来到这里组织苏维埃政权,同时发动群众积极地打土豪、分田地、废债务,这才让梁家能真正喘口气。

    从此小小年纪的梁必业在心中种下一颗革命的火苗,他积极参加当地儿童团,走街串巷的为红军宣传,也卖力地跟随党的步伐进行破除迷信、打菩萨、贴标语、斗地主。

    后期因为梁必业年纪太小,上级多次驳回了梁必业的参军请求,反而把他安排到区里的青少年骨干培训班。

    梁必业也再次有了学习的机会,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知识,为之后的革命生涯打下基础。

    梁必业正式参军还是在1930年10月,而他的父亲梁兴教也在同年参军。父子共同参军也是当年的一段佳话,母亲把所有家人叫到一起为父子两个践行。

    虽然梁必业也是万般不舍,但是为了拯救黑暗里千千万万个小家,他还是硬起心肠走了。

    最开始父子两个一个是特务连一营的文书,一个是政治训练队的学员,还可以时常碰面相互鼓舞。

    梁必业从训练队毕业后做了通讯兵,因为十分努力一个月后提任副班长,随后父亲的特务营整个连发生对调,父子见面就少了。

    而因为战争,他也没能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梁必业虽然伤感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革命事业上。

    他最开始在军政委办公厅里负责油印和日常文件工作,后调任军政治部负责打土豪、筹款等文书工作。

    随后梁必业参与了红军早期的青年工作系统的建设,由于之前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梁必业自己摸索经验。

    后期按照健全组织、培养骨干、开展活动为中心主持开展一些容易被青年接受的活动,很快这些活动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

    1933年,梁必业调到红一军团,那时候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前他积极开展政治教育和战时动员,稳定了红军的情绪为之后的工作开展打下基础。

    除此之外,他还曾努力在艰苦的岁月里为战士们提供文娱活动,充分激发了整个军团的斗志,更是在长征路上照顾伤员,鼓励战友吃苦耐劳、坚定信仰。

    长征来到陕北后,梁必业没有闲着,除了日常宣传和群众工作,他也加入俘虏态度转化和瓦解敌军的工作中来,他的工作成绩和态度一度得到邓小平的称赞。

    而在抗日战争时期,政治环境和恶劣的生存压力都是摆在军队面前的头等大事。

    针对这一情况梁必业也采取了相应的计划,首先他着重抓基层政治工作建设,明确当下的政治工作的任务、选择和方法,使之适应分散性群众性游击战争。

    其次深入部队、发现问题、传达精神、解决问题、慰问部队从多方面加强党的建设。

    他的种种措施在部队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在抗日政权的建立和整编部队,全面辅助了军队领导的工作。

    同时他还积极参加了鲁南、滨海、沂蒙等地的数次反日军扫荡行动,为山东抗日培养了一批青年干部。

    不管是梁兴初还是梁必业,他们都是为了革命而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永远尊敬。

    单字解释: 全 军 唯 一 的 一 例 军 长 和 军 政 委 是 一 对 叔 侄 年 都 被 授 予 中 将 军 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