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为什么驰骋疆场的武圣关羽,竟然会成为民间的财神爷?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关羽,字云长,山西运城人,是三国时期蜀汉大将。

    在正史《三国志·关羽传》中,陈寿对关羽的事迹描述并不多,只有一千多字,将其与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并列,称其为“万人之敌,为世虎臣。”认为他有以一敌万的能力。

    而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用了大量篇幅来刻画关羽。在他笔下,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千百年来,经过人们的代代相传,关羽在民间人气很高,成为忠勇仁义的化身。

    那么战功赫赫、义薄云天的关将军,究竟如何从武将跨越为“财神”的呢?

    中国人最早敬奉的财神不是关羽,在中国古代的财神有很多,比如先秦时期心有七窍的比干、齐国的宰相管仲都善于理财,陶朱公范蠡和孔子的学生子贡都是做生意发了大财,还有民间很有名气的赵公明,从道士成仙后,专门保佑买卖公平。

    这些财神我们都很好理解,他们的职业都跟钱财有关。可是关羽是一个领军打仗、率军冲锋的武将,好像史书上没记载过他很会做生意,为什么把他尊为财神?难道说,关羽真像民间传说里写的一样,早年靠卖红枣绿豆发了一笔?

    其实,关公从武将变成财神,经历了极为漫长的过程,首先,他要从中国古代的众多名将里脱颖而出,先成为一个“神”,然后才谈得上成为“财神”。

    不过,这第一步,也就是关羽从凡人到被封神的过程并不顺利。

    关羽兵败麦城被杀后,蜀汉朝廷给他的谥号叫“壮缪”。所谓的谥号,是用来概括死者在生前的功过得失的,关羽的谥号含义并不是太好,这个谥号说关羽空有一身武艺却没干成什么事,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武而不遂曰壮,名与实爽曰缪”。——《谥法解》

    可见在关羽死后,蜀汉集团中的很多人对他并不太满意。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的历史地位并没有那么高,远远低于刘备、诸葛亮等人。

    关羽的功绩得到国家承认并且地位不断上升,甚至一直升格为神,始于宋朝。

    宋神宗时期,传说宋军在远征交趾的时候,关羽曾经显过圣,帮助宋军取得胜利。军队班师回朝后,宋神宗非常开心,出资给关羽修建了显烈庙,后来宋哲宗还亲自题写“显烈”二字作为显烈庙的匾额。

    到了宋徽宗时期,曾连续四次加封关羽:“忠惠公”、“崇宁真君”、“武安王”、“义勇武安王”。宋徽宗还亲自到显烈庙,专门题写了“神勇”二字作为匾额。

    从此,关羽成为护佑宋朝军队的“军神”。

    关羽在宋朝地位得到巨大上升,和这个时代背景分不开,当时北方强敌环绕,上到皇帝下到黎民百姓渴求忠勇仁义的武将的出现,关羽的英雄豪杰形象,正符合人们需要寻找的一种慰籍。

    到了元代,关羽的地位继续得到稳固,元文宗先后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齐天护国大将军”“检校尚书”“护国崇宁真君”等;

    而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罗贯中笔下的关羽是一个读书识礼、武艺超群、有胆有识、义薄云天的人。其一生戎马生涯,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例如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等。书中的关羽是一个集忠、义、仁、勇于一身的完人。

    到了明神宗朱翊钧继位,也就是著名的万历皇帝时,关羽被正式封帝,成为大名鼎鼎的“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明神宗还大修了洛阳城南的关林。自此之后,关圣帝君的形象就被固定下来。

    宋代以来,关羽地位不断上升,由人变成了神,那么他又如何与财富挂上钩,变成财神的呢?

    我们知道,关羽是解州(今山西运城)人,史书上有记载: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三国志·蜀书六》

    提到山西,我们会想到清朝著名的晋商,关羽在民间能够成为“财神爷”,正是和晋商的推动有关。

    有清一代,晋商会做生意那是出了名,他们出门在外,把同乡关羽,视作经商的保护神和财神,经常祭奉关公,祈求庇佑。

    晋商在全国的商帮中间影响很大,在晋商的带动下,其他商帮也纷纷响应,祭拜关羽。

    特别是在清朝发生的一件事,让关羽和商帮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大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在河南省的古镇赊旗店(今南阳市社旗县),有的商人以大小不一的戥(děng)秤弄虚作假,坑害顾客,谋取不义之财。

    这种目光短浅的做法,虽然短时间赚到了钱,但是让商家们的集体信誉受到了损失。

    这一年的九月,几十家商号的掌柜们聚集到关帝庙,在关羽炯炯有神的目光注视下,要求重新校准戥秤,以后要诚信经营。他们约定:如果有人再坑害百姓,就要他自掏银两,请来戏班为全镇的人演戏三天,如有不遵守者则禀官追究。

    这次聚会过后,又过了二十多年,山西和陕西两地的商人发起提议,将赊旗店关帝庙扩建为山陕会馆。这项规模浩大的扩建工程历时136年,于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才全部竣工,这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山陕会馆。

    直到今天,在河南古镇赊旗店,仍然保存着三块清代石碑,其中在一块清乾隆五十年立下的石碑上,刻有当年全镇商行同业共同确立的十八条有关恪守商业道德操守的规约,他们把发誓的地点选择在关帝庙里。碑文中说“人心不古,规矩渐没,行商坐贾,胆战心寒。因此聚集同行以诚为本,公议规程,这十八条规约当人人遵守,主客两便,利人利己。”

    经过这些事情,如此一来,特别是在晋商的推动下,关羽与经商绑在了一起,这位义薄云天的历史人物,从武将转换身份,成为晋商与其他商帮高度认可的以义求财的商业上的道德楷模,关羽也就成为了财神的化身。

    我们中国人把关羽奉为财神,主要还是想取一个“义”字,正所谓义内求财,生财有道,强调不要赚不义之财,要重视诚信。另外,人们希望商人们进行贸易时,把关公奉为公证人,来维护传统的道德秩序。

    直到今天,关公仍是公认的财神,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只有讲究诚信,将伦理道德的关系处理好,才能得到财富,取财有道,好人有好报,关公作为财神形象其实体现了伦理道德的追求。

    单字解释: 为 什 么 驰 骋 疆 场 的 武 圣 关 羽 竟 然 会 成 为 民 间 的 财 神 爷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