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逼死,为何荀攸却带头劝进?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荀彧反对曹操进爵魏公,死的不明不白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三国志·荀彧传》

    荀彧之死,历来有很多说法,《三国志》中说得很隐晦,说由于荀彧反对曹操进爵魏公,后来生病,最终“以忧薨”。虽然陈寿没有说曹操之死和荀彧有关系,但是曹操“心不能平”,以及荀彧死后第二年“遂为魏公矣”,其实都在传递着一些信息。

    《魏氏春秋》则记载,曹操把一个空的食盒送给荀彧,荀彧于是饮药自杀,《后汉书·荀彧传》的记载和《魏氏春秋》基本一样。个人以为,荀彧之死和曹操脱不开关系,早在204年荀彧就反对恢复古九州制,后来荀彧和曹操就逐渐疏远,到212年,曹操为了更进一步,不得不除掉荀彧了。

    荀彧,作为颍川荀氏的核心代表人物,在曹操起兵初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论是战略、战术上,都是曹操攻伐四方的重要依仗;荀彧还为曹操举荐了荀攸、郭嘉、陈群、戏志才、司马懿;作为颍川大族,荀彧为曹操掌控豫州,也是贡献了很大力量。

    荀攸带头劝进,支持曹操称魏公

    前后三让。於是中军师陵树亭侯荀攸、前军师东武亭侯锺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平虏将军华乡侯刘勋、建武将军清苑亭侯刘若、伏波将军高安侯夏侯惇……等劝进——《魏书》

    有意思的是,荀彧被逼死后,荀攸却带头劝进曹操进爵魏公,这让人有些捉摸不透。这里需要解释一下,荀彧是荀攸的从父,荀彧加入曹操阵营是在192年,而荀攸加入曹操阵营是196年迎献帝都许后,在荀彧的举荐下加入的。

    虽然荀攸是荀彧“从子”,但二荀的亲缘关系也并不算近。“从兄弟”在两汉时代包含两重含义,一重是同祖父,称作“从父兄弟”,另一重是同曾祖父,称作“从祖兄弟”。按《后汉书·荀淑传》,荀攸祖父荀昙,是荀彧祖父荀淑的兄子。照此描述,荀攸之父荀彝与荀彧为从祖兄弟。

    简而言之,荀彧这一房的承继关系是荀淑-荀绲-荀彧;荀攸这一房的承继关系则是荀昙-荀彝-荀攸。荀昙之父是荀淑之兄。由此可知,荀攸虽然名为荀彧从子,二人的血缘关系却已相当疏远。这也是为什么荀攸身为侄子,反倒比叔父荀彧还大了六岁。

    虽然二荀亲缘关系有些疏远,但毕竟两人作为颍川荀氏的代表人物,而且又都加入曹操阵营,其关系和政治立场应该比较紧密。从荀彧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似乎是忠心汉室的,荀攸早年曾参与刺杀董卓,应该也是有着匡佐汉室之志,那为何在荀彧被逼死后,荀攸态度大变呢?

    第一,大势所趋,保全家族。建安初年,天下局势尚未明朗,曹操的实力也比较弱小,所以荀彧选择和曹操合作,一同匡扶汉室,剪出吕布、袁术、袁绍等各路诸侯。但随着袁绍被消灭,曹操已经是实力最强大的,所以曹操的心态也逐渐发生变化,野心越来越大。

    从司空到丞相,从丞相到魏公,曹操在一步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和地盘。明眼人都能看出,汉室不可兴,曹操的崛起不可阻挡。荀彧是忠正君子,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志向,所以他选择以死抗争。

    但当时一个颍川荀氏已经阻挡不了曹操权力的欲望,钟繇、董昭、陈群、司马懿等人及其背后的家族已经选择支持曹操。荀攸如果继续抗争,不但不能阻止曹操,反而有可能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所以荀攸迅速表明立场,支持曹操进爵魏公。

    第二,荀攸性格原因。另外一个方面,荀攸性格与荀彧不同。荀彧是一个道德高尚、堂堂正正的谦谦君子,荀攸则显得更加内敛、果决。史书记载,曹操曾评价荀攸“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或许荀攸本来有匡扶天下之志,但他看出汉朝大势已去,所以从内心就决定支持曹操。

    颍川荀氏,荀子之后,是两汉时期世代官宦的士家大族。魏晋之际,荀氏子孙在历史舞台上非常活跃,荀彧、荀攸两人的政治立场及关键抉择,正是当时历史时代风云变幻的最好写照。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卢弼《三国志集解》

    单字解释: 荀 彧 反 对 曹 操 称 魏 公 被 曹 操 逼 死 为 何 荀 攸 却 带 头 劝 进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