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最具坏人特质的英布:叛楚并不吊诡,叛汉也不足为怪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图/来源网络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楚汉争霸,最吊诡的事件就是英布叛楚。

    要理解英布叛楚有多不可思议,得先看看英布对项羽有多重要、多忠诚、多贴心。

    1.重要、忠诚、贴心的项羽小棉袄

    巨鹿之战,英布是楚军先锋,而且雄冠诸侯军。

    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

    所谓破釜沉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先锋英布已经占据有利局面,楚霸王才敢渡过黄河、破釜沉舟。

    诸侯是先服楚军、再服项羽的,而之所以服楚军,因为楚战士以一当十、所向披靡,还因为楚先锋英布能够以少胜多、勇猛无前。

    项羽诸侯霸主的地位,是楚战士打出来的,而带着楚战士所向披靡的就是英布。

    所以,对项羽来说,英布很重要。

    即便项羽吝功惜赏,但也得封英布一个王当。

    新安屠城,英布干的是最脏的活。

    项羽的感受带宽极为狭窄,他可以为眼前人痛哭流涕,对看不到的人就视同草芥。

    杀人不眨眼、屠城不胆寒,半夜出门从不担心见到鬼。

    这个人就是项羽。

    章邯举全军投降之后,他竟然要屠戮20万秦军降卒。

    杀降的事,损阴德。

    对于这件事,冷面硬心肠的项羽,该下令就下令,从不犹豫。

    那交给谁去办?

    就是英布,英布要能力有能力、要残忍有残忍,而且对秦人满是仇恨,此事非他莫属。

    项羽已是天下霸主,他容不得楚怀王这个曾经的诸侯盟主的存在。

    容不下,就得物理消灭。

    楚怀王是诸侯盟主,杀盟主是要树敌四方、背负骂名的。

    所以,这事不好干。

    但是,项羽既然铁石了心肠,这事就得有人去干,谁去干呢?

    还是英布,既是土匪出身,又是平民精英,杀人、杀贵族、杀大人物,英布从不含糊,此事也非他莫属。

    对于项羽来说,英布当真是贴心小棉袄。

    2.英布与项羽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英布叛楚,这件事当真是非常难理解。

    解释这件事情之前,有两件事必须得先说清楚。

    这两件事成为项羽和英布的关系裂痕。

    项羽宰割了天下九州,刚刚分封了十九路诸侯,天下英雄就不干了。

    两个字,就是“不服”。

    凭啥你项羽说了算,你要这么分,我们偏不,我们要自定封国疆界。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乱世当以武力乱雄长,而强者定章程。

    项羽说话,也不好使。

    作为诸侯霸王,项羽必须得维护秩序,所以他要给这些闹事儿的诸侯施以颜色。

    而他第一个要办的就是齐国田荣。

    北伐田荣,项羽倾兵而出,同时要九江王英布过来参战,大哥打仗、小弟得出来撑场面。

    英布咋办的?英布生病了,所以派了四千人参战。

    于是项羽很不高兴。

    这是第一件事。

    项羽伐田荣,这仗不好打,从公元前206年8月一直打到公元前205年3月,都没把齐地收拾消停。

    但这时候,汉王刘邦成精了,不仅兵出巴蜀、而且还定三秦,不仅还定三秦、而且兵出函谷关,不仅兵出函谷关、而且扫荡了中原,不仅扫荡了中原,而且端了西楚国都彭城。

    正在齐国收拾田荣的项羽,竟把老家彭城都给弄丢了,能不气吗?赶紧回兵,但这之前肯定是捎信给英布,让他帮着去扛一下。

    结果咋样?

    英布继续生病,不扛,就看着刘邦把彭城给占了。

    这是第二件事,此时的项羽已经不是不高兴了,而是很生气。

    数使使者诮让召布,布愈恐。

    你英布到底想弄哪样?等我腾出手来,看我怎么削你。

    英布到底是咋想的?

    之前是那么忠诚、那么贴心,怎么当了九江王,就不是原来的贴心小棉袄了。

    权力面前,情义能占得几何?

    张耳陈余,布衣流浪之时,那是刎颈之交。

    而为将为相之后,不仅割袍断义,而且不共戴天。

    有张耳陈余的例子,是不是也就容易理解英布和项羽的关系了。

    英布就是想做九江王。

    后来,已是淮南王的英布叛汉,他也不是要与刘邦争天下,而是自保淮南地。

    但这个九江王怎么才能当的稳呢?

    旁边有个楚霸王,英布这个九江王,就只能是两种情况:

    一是虽然为王、实则为臣,他跟项羽地位不平等,而且很不平等,就是主仆的关系。

    二是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他担心楚霸王怒目一视,就狡兔死、走狗烹,不仅收了他的王印而且要了他的“王命”。

    刘邦的发小卢绾当了燕王,当陈豨造反,燕王卢绾就是作壁上观,因为卢绾知道刘邦自顾不暇,他的燕王才能做得稳;刘邦笑傲九州,他的燕王便说没就没。

    即便是这样,当了燕王之后,卢绾就成这德行了。

    权势面前,生死之交算不了什么,发小之情也算不了什么。

    英布的内心,跟卢绾是一样的。

    有了这个心思、有了这个裂痕,再加上九江王英布“愈恐”,那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汉王使者随何来了,这就是东风。

    而且随何,这个东风着实给力。

    更要命的是,随何趁英布与楚使相会,直入厅堂,明白告诉楚使者:英布已归汉,你让项羽死了这条心吧。生米煮成熟饭,随何这手段极漂亮。

    此时的九江王英布想不反,也不行了,于是杀楚使者、叛楚霸王。

    4.英布的坏人特征:没有韩信的犹豫、也没有彭越的幻想

    韩信不是坏人,因为他懂得知恩图报,所以一直犹豫着是否要造反,一直犹豫到死。

    彭越骨子里不是坏人,因为他不仅没造刘邦的反,也没造项羽的反,骨子里面有诚信。

    但彭越是一个马基雅维利式的人物,就是为了权力就可以变坏。

    泽中少年要起事反秦,彭越与大家约定次日清晨汇合,迟到者杀之,这一群少年浮浪子在图谋点大事情,事情很重要但不严肃,因为没有组织。

    但是,权谋者彭越就是要把不严肃的事办成了杀人层级的严肃事,迟到者当真就被杀了脑袋。

    其次是结盟有信。

    项羽没把彭越当成英雄,所以分封的十九路诸侯里面没有彭越什么事情。

    所以,说不上彭越造了项羽的反。

    彭越跟齐国田氏结盟过,也跟汉王刘邦结盟过。

    齐国田横被刘邦打败后,投靠了曾经的盟友彭越,所以说不上彭越叛齐。

    而且能够收留田横,这说明彭越并不是冷血无情的小人。

    刘邦平定天下后,彭越仅是称病未能亲自助战陈豨,没有造反的实际证据。

    所以,也不能说彭越就造了刘邦的反,比之兵仙韩信、比之发小卢绾,彭越要忠诚很多。

    也正是自恃没有反叛的石锤,所以彭越才敢在吕后面前哭诉伸冤。

    因此说,彭越是一个马基雅维利式的坏人,但骨子里并不坏。

    首先是自恋,自我为中心在英布在叛楚这件事上尽显无余。

    项羽内外交困,但英布却当这与自己毫无关系。

    这可不是什么权衡的问题。

    因为,此时的项羽是天下霸主,要名望有名望、要实力有实力,但英布就是不管不问。

    即便彭城被刘邦占了,即便项羽千里回援,即便楚汉成皋对峙,英布仍旧不管不问。

    所以,在对待盟友这件事上,英布可没有彭越那么实在。

    他就是一个纯粹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物,我比谁都重要,其他的人全不重要。

    其次是残忍,很多坏人都有这种特质,英布在这方面淋漓极致。

    战场杀伐,残忍与否,不好评价,因为战争是你生我死的零和博弈,是在以命相搏。

    但是,坑杀秦卒二十万,就不是什么战场杀伐了。

    这种事,别人干起来会受到良心谴责的。

    李广杀了羌人降卒八百,却挂念了很多年。

    第三是没有任何牵挂的果断,英布根本不存在韩信的犹豫。

    韩信是一直犹豫的,因为他时时接受良心拷问。

    这么做对还是不对,宁要天下人负我而我韩信不能负天下人啊,等他们都对不起我了,我再施展征战杀伐的武功。

    但是,韩信没了机会。

    而英布却不是这样。

    在反叛项羽这件事上,英布只是担心反叛的成功概率和收益多少,而不担心道义的问题。

    所以,后来反叛刘邦,韩信和彭越都没能施展武功,而英布却是带着大兵把刘邦打得很惨。

    英布几乎是没啥感情、没啥道德的存在,他就是纯粹的利己主义者,而且非常残忍和非常果断。

    单字解释: 最 具 坏 人 特 质 的 英 布 叛 楚 并 不 吊 诡 叛 汉 也 不 足 为 怪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