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三国演义赏析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三国演义赏析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强汉降服匈奴后,已是天下无敌。三国时期,人才极盛,要是用来对外就更好了)。

    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严密”极其重要,教训深刻)。

    “十常侍”。(中枢出问题了)。

    张角,张宝,张梁。(造反方主帅)。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卢植、皇甫嵩、朱隽。(镇压方主帅)

    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八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二十八岁。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

    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结成团体,更有力量)。

    双股剑。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丈八点钢矛。

    三路夹攻。

    嵩与隽计曰:“贼依草结营,当用火攻之。”

    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恣意放荡。“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官拜河东太守,自来骄傲。

    隽遣玄德、关、张攻城西南角。韩忠尽率精锐之众,来西南角抵敌。朱隽自纵铁骑二千,径取东北角。贼恐失城,急弃西南而回。玄德从背后掩杀,贼众大败,奔入宛城。(声东击西,两面夹击)。

    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

    大将军何进。皇子辩。皇子协。何后。

    操曰:“今日之计,先宜正君位,然后图贼。”(抓住重点)。

    司徒袁逢之子,袁隗之侄:名绍,字本初,现为司隶校尉。

    袁绍曰:“若不斩草除根,必为丧身之本。”

    进本是没决断之人(居高位而没决断之明强,要玩完。),听太后言,唯唯而出。袁绍迎问曰:“大事若何?”进曰:“太后不许,如之奈何?”绍曰:“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尽诛阉竖。此时事急,不容太后不从。”(乱天下的馊主意)。进曰:“此计大妙!”便发檄至各镇,召赴京师。

    主簿陈琳曰:“不可!俗云:‘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家大事乎?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却反外檄大臣,临犯京阙,英雄聚会,各怀一心。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乱矣。”(分析透彻的好主意一。)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曹操当日对何进曰:“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好主意二)。

    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

    张让等知外兵到,共议曰:“此何进之谋也。我等不先下手,皆灭族矣。”

    太后乃降诏宣进,进得诏便行。主簿陈琳谏曰:“太后此诏,必十常侍之谋,切不可去。去必有祸。”(劝言一)进曰:“太后诏我,有何祸事?”袁绍曰:“今谋已泄,事已露,将军尚欲入宫耶?”(劝言二)。曹操曰:“先召十常侍出,然后可入。”(劝言三)。进笑曰:“此小儿之见也,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待如何?”(愚蠢的劝不住。)

    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何进愚蠢的环环相扣,结果祸国殃民、身首异处。见识了历史上、自身的那么多愚蠢无能的行为,心中要有所警惧!)

    董卓招诱何进兄弟部下之兵,尽归掌握,私谓李儒曰:“吾欲废帝,立陈留王,何如?”李儒曰:“今朝廷无主,不就此行事,迟则有变矣。来日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则威权之行,正在今日。”(中枢问题越来越大,要分崩离析了)。

    荆州刺史丁原。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持方天画戟……姓吕,名布,字奉先者也。

    那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状。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袁绍亦拔剑曰:“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有勇气)。

    第三次读完三国,对里面人物又有了一点自己的看法认知。读三国我们常关注的人物我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刘备,曹操,孙权。霸主级别,有地盘,有团队,有政权的政治主线人物

    第二梯队:诸葛亮,荀彧,贾诩,鲁肃。军师级别,有一定的智慧,战略战术思想的文官

    第三梯队:关羽,张飞,赵云,许褚,张辽,周瑜,黄忠,吕布虎将级别,武艺高强,血战沙场的武官

    先说三者的关系:梯队一为二三提供平台,实现自我的舞台;同理二三也为一展示抱负理想,实现自我添砖加瓦。相比较重要性而言,个人觉得文官大于武官。诸葛亮没有出山之前,刘备胜利次数屈指可数,而且一直找不到蜀国集团的发展战略与思路:郭嘉指导曹操几乎战无不胜,贾诩在指导刘秀时候差点杀掉曹操,后面投靠曹操后出场次数不多,不过基本讲的全部应验;周瑜指导的官服之战,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

    文官为武官战斗提供思路方向,武官是文官思维的延续,战略的实践者

    观三国,魏蜀吴的谋士虎将人数多少也是国力强弱排行的因素之一。曹操多次招贤纳士,沙场点兵可见其对人才关注度极高。曹操有句话:吾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则无所不可。这也是做领导者,做老板必须要有的人才思维。刘备上来就桃园三结义,后面遇到马超,赵云的时候每次也是依依不舍,黯然泪下,后面的三顾茅庐,二十里送徐庶。可见刘备也极其重视人才,只是他笼络人才的方式是用感情义气,用道德。这种方式也是他手上没有资源情况下最实惠最有用的方式。孙权作为一个富二代,能延续家业,主要也是其重视人才,对鲁肃,周瑜视为家人。

    在人才分工配合上,我觉得最经典最详细仔细的章节是诸葛亮的定军山之战(三国演义71回)此章详细描述了:组织架构,人物分工,组织搭配,资源匹配,奖惩机制。包括诸葛亮在战略上规划上识人,用人,激励人,人员搭配;法正在人员搭配中如何发挥自己战术保障作用,如何完美执行诸葛亮的战略思想;黄忠在执行落地中的单兵作战能力。完美诠释了现代经营中老板,经理与员工的关系,以及三者在扮演这个角色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

    在识人用人上曹操不亏人三国里面最厉害之人

    诸葛亮:懂人性,识人,选人,用人

    资源协调,战略思路,战略保障

    法正:战术思维,过程管控

    黄忠:执行能力

    这一章要深入读,反复读,最好结合毛泽东选集去读,结合到实际工作运营中对比思考,对比阅读

    在识人用人上,曹操不亏是三国里面最厉害的人物,没有之一。曹操在祭奠袁绍墓时候说的那句话: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则无所不可。这句话充分说明一个领导人在成功之路上必备的素质——用人。看看袁绍:南拒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蛮向以争天下。这两句话放在一起1,曹操更多是道,袁绍是术;2,格局曹操远大于袁绍;3,成功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思路上曹操更加清晰

    在驭人之术上孙权也毫不败下风。在黄忠救孙权中多枪的时候,孙权端着酒杯为黄忠吃酒,数一个刀疤喝一杯。这是标准的树标杆,恩施与人。在张辽攻打曹操时候,孙权说愿意跟他平分江山。这种舍得的气魄,都充分表现了领导的特质

    单字解释: 三 国 演 义 中 有 哪 些 让 你 印 象 深 刻 的 人 物 ? 三 国 演 义 赏 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