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邓稼先弥留之际,乘车看天安门时突问妻子:30年后还有人记得我吗?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邓稼先弥留之际,乘车看天安门时突问妻子:30年后还有人记得我吗?

    “踏遍戈壁共草原,25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山河。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张爱萍将军挽“两弹元勋邓稼先”

    57年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记住这个历史时刻的同时,有一个人我们不能忘记,他就是邓稼先。

    邓稼先是获得“两弹一星”勋章的功勋级人物,他隐姓埋名,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承担起研制原子弹的使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邓稼先:压力再大也能坚持

    邓稼先,1924年生,安徽怀宁人,1941年夏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后曾在一中学教了一年的数学,1946年被聘为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助教。

    1948年,邓稼先考取了留美研究生,两年后获得博士学位。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的第9天,他便冲破重重阻挠,并谢绝了导师的好意挽留,和其他190多名研究生、学者辗转回到祖国,进入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58年,邓稼先接受了国家最高机密任务—一秘密研制原子弹。随后,他人间蒸发,一头扎进了与世隔绝、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滩。而他的行踪上不告知父母,下不告知妻儿。

    28年间,他带领团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中子弹。

    在邓稼先从事我国核武器研究秘密历程中的很长一段时间,生死未卜,不知去向,他的夫人许鹿希始终信守离别时的诺言,无怨无悔地等候。

    1986年,夫妻终于能够长久厮守了,邓稼先却因为工作原因身患重病,一年后在妻子怀中离开人世。

    在邓稼先生命的最后阶段,许鹿希日夜陪伴床前。她得知邓稼先当年工作时,经常在机房地板上和衣而睡,有时通宵不眠,心疼地问他:“那么重的压力,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邓稼先说:“中国受屈辱的日子没有忘记,压力再大也能坚持!”

    “如果一个国家很强大的话,洋人就成外宾了,他们来访问,交流文化,和你做生意,他们愿意友好地和你做朋友。可如果一个国家很贫穷,很落后,洋人就变成了鬼子,他们抢劫、烧杀、凌辱国人……”——这是邓稼先他们那一代人,可以忍受一切苦难的原因。

    研究原子弹获仅得10元奖金

    有人曾问过邓稼先,您研究原子弹后获得了多少奖金?他总是笑而不语。直到1985年6月他病危时,杨振宁先生到医院看望他时,又提起了这件事,“听说你搞核武器只得了10块钱奖金?”

    邓稼先说:“不对,我得了20块钱,原子弹10块钱,氢弹10块钱。”

    原来在六七十年代,新中国最高国家科技奖的奖金是一万元人民币,当时研制两弹的科技人员大约有一千人左右。邓稼先认为这是集体的功劳,就把这笔钱平分了,因此他只得到了20元钱。

    具备大家风范的邓稼先是真正的民族脊梁,那种无私、忘我的精神让世人敬仰。

    30年后有人记得我吗?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终年62岁。弥留之际,他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看看天安门。

    1986年的北京景象繁荣,十里长街也要已经是车水马龙的景象,唯独这天邓稼先乘坐的轿车里充满悲伤。随车车缓缓驶过天安门,许鹿希没有太多言语,默默陪着丈夫。可没想到丈夫突然问了她这样一句话,“30年后还有人记得我吗?”

    许鹿希再也抑制不住悲伤的情绪,泪水湿润了眼眶……

    邓稼先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死而无憾”。

    结语:

    电影《邓稼先》最后一个镜头,有这样一幕特别的安排: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后,邓稼先仿佛又回到了天安门广场,一个人默默地坐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台阶上,望着漫天飞舞的气球和鸽子,看着人们自豪欢乐的笑脸,他也笑了,沧桑的脸上布满欣慰的泪水……人们真的相信,这位科学家真的回来过,看过,也笑过……

    单字解释: 邓 稼 先 弥 留 之 际 乘 车 看 天 安 门 时 突 问 妻 子 年 后 还 有 人 记 得 我 吗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