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秦始皇陵里面为何有水银,且深度达到35米深,当时是如何得来的?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始皇帝嬴政的大名我想各位读者朋友们都不陌生,纵观秦始皇一生,他的确做出许多功绩,例如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修建长城、创立郡县制等,或许是自恃功高,他在生前大肆挥霍,修建各种华丽的宫殿以供享乐,就连下葬的陵寝都豪华无比。

    秦始皇陵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皇帝陵园,同时也是遗留下来的历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最关键的是在他的陵寝深处埋藏着大量的水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水银含量

    对于秦始皇陵《史记》是这样描述: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为了探明秦始皇陵的水银含量究竟有多少,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地质科学院研究所对这座皇陵土壤的汞含量进行了第一次测量,结果显示在这座地下陵寝封土层的最中心区域,检测到汞含量的平均值一度达到了250PPd,这比封土周围的汞含量平均值高出200多个单位,此次探查初步证明《史记》中有关秦始皇陵水银含量的记载并非虚言。

    2002年4月,研究人员首次对秦始皇陵进行地下考古勘探工作,结果表明地宫的深度有可能达到了35米,足足穿过了三层地下水,地宫的高度也有15米,这相当于当代一栋四层楼房。

    2003年,相关人员再次测试了秦始皇陵封土中的气贡含量,他们惊讶地发现地宫每一侧的汞含量强度都有所不同,大体上来看地宫东北侧的汞含量最强,而地宫北西侧基本没有汞含量。

    研究者通过对比水银的熔点、沸点、蒸汽比重等各方面的数据得出这些水银应该埋藏在地宫35米深的位置这般结论,因为只有在此处水银才能够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根据上述资料我们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秦始皇陵有海量的水银并且埋藏在地宫35米深的地方,而非题目所说的有35米之深。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水银又从何而来?

    水银来源

    这就要提到秦朝著名的女企业家“巴寡妇清”。巴寡妇清是历史上第一位女富豪,而且还是富可敌国的那一种,在秦朝“重农抑商”的政策措施已经开始实施,商人的社会地位极低,然而巴寡妇清却截然不同,她不但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就连秦始皇也很敬重她。对此《史记》这样记载:

    “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巴寡妇清的先祖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一个巨大的丹砂矿,而后被清继承,秦朝时期的丹砂矿藏主要集中在巴蜀一带,准确来说集中在巴寡妇清的手中。那么这些丹砂又有什么用呢?其实当时古人将丹砂在空气中煅烧就能够得到水银,而且丹砂炼水银转化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多。

    所以根据秦始皇和巴寡妇清的交情,皇室从她那里购得大量的丹砂然后将其转化为海量的水银并非难事,这样就解释了秦始皇陵那么多水银的来源。

    水银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秦始皇会在自己的陵墓中放置大量的水银呢?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尸体防腐。众所周知,有着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在一统天下之后便开始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尽管他至死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或许他会希望自己死后能够“实现”,而水银恰好又有防腐的作用,所以秦始皇才会在陵墓中放置众多水银。

    另一方面是构建一个广阔的大秦帝国版图。始皇帝嬴政在生前的所作所为一贯是气吞山河,譬如建造了阿房宫这样宏伟的建筑,在自己的陵墓中他自然也不会吝啬。根据史料记载,秦始皇曾想在自己的地宫中建造一个广阔的大秦帝国版图,而水银则是用来表达帝国版图中江河湖海的水系,以秦始皇的气魄使用如此多的水银也在情理之中。

    生无带来,死无带去,一个人生前无论有多么辉煌也无法在死后将它们带走。

    纵使是秦始皇这样的千古一帝也无法在死后延续他的荣耀,他将自己的陵墓布置得无比豪华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人活着就应该活在当下,注意现世的得失高下,死后一切都将烟消云散我们又何必过分在意呢?各位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看?

    单字解释: 秦 始 皇 陵 里 面 为 何 有 水 银 且 深 度 达 到 米 深 当 时 是 如 何 得 来 的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